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疗计划1.脑病三维持:维持血气、血糖、组织器官灌流及心率,维持能量供给;2.脑病早期限液量,保静,保暖;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稳定;4.给予CTP10mg/天,疗程7-10天改善脑细胞代谢;5.对症治疗:特福猛50-100mg/kg,实予100mg,q12h静点抗感染;能量合剂改善细胞代谢;给予光疗,监测血胆红素水平;6.给予新生儿抚触早期干预请上级医师指导诊疗.维生素K1预防出血..合理喂养:洗胃过程顺利后予早产奶开奶喂养,及时补液补充生理需要量,保证每日热卡摄入.2.新生儿暖台保暖保静,监测体温,血压,体重,呼吸,血糖,每日出入量,注意有无呼吸暂停等情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新生儿抚触促进患儿生长发育.3.能量合剂静点调节细胞代谢4.目前患儿血CRP略高,但是患儿为双胎,反应尚可,无明显感染中毒表现,不除外生产刺激暂时性升高的可能,进一步寻找感染病灶,予头孢二代头孢孟多50-100mg/kg实予每次100mg,每12小时一次静点防治感染.5.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如CRP,血常规,超声心动,头颅CT,头颅B超等协诊重要脏器情况.6.向家长交代病情:目前患儿为早产儿(适于胎龄儿),双胎A,早产儿有可能出现呼吸暂停,胃食管反流等情况,随时可危及生命,交叉感染不能完全避免,费用较贵,住院时间较长,家长表示理解并支持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主诉:呼吸促8小时。

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7小时(即生后1小时)出现呼吸促,偶吐沫,无青紫,呻吟样呼吸困难等表现,外院曾给吸氧治疗,无明显好转。

即转来我院。

于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0×109/L,中性61%,淋巴43%,血红蛋白123g/L.网织红0.67%,血型“O”"“”,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右肺可见水平叶间裂。

以收入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反应稍弱,无哭声尖直及抽搐,未开奶,生后2小时排尿,排胎便,量正常。

诊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羊水吸入性)任何原因导致胎儿宫内或产时缺氧,由于低氧血症刺激胎儿呼吸中枢,出现喘息样呼吸,羊水被吸入呼吸道,很快被毛细血管吸收,羊水中的皮脂和脱落的角化上皮细胞在肺泡内可引起化学性和机械性的刺激而发生弥漫性肺炎。

该患儿母亲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患儿有可疑缺氧史,且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入院后查体呼吸促,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结合胸片两肺内带可见小斑片状阴影,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诊断成立。

结合羊水清亮,考虑为羊水吸入性,待入院后观察呼吸系统表现及监测胸片进一步协助诊断。

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该患儿有呼吸系统表现,血常规示白细胞偏高,且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其母有胎膜早破史,应注意新生儿肺炎(宫内或产时感染性),但患儿一般情况好,无感染中毒表现及宫内感染的其他器官受累表现(如小头畸形,黄疸,肝脾肿大等)故目前暂不考虑,待入院后观察病情,查血CRP, TORCH等协助除外。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或糖尿病母亲婴儿,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致肺萎陷,多于生后6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

胸片可见肺野普遍透光度减低,晚期呈毛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充气征明显。

本患儿为巨大儿,应注意母亲是否有糖尿病致RDS,因无进行性呼吸困难,胸片也无特征性表现,须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复查胸片。

新生儿湿肺该病多见于足月剖宫产儿,未经产道挤压,或有宫内窘迫,出生时有窒息史的新生儿。

主要是由于肺液吸收延迟所致。

生后2-5小时出现呼吸增快,口周青。

肺部听诊呼吸音低,或闻及粗湿罗音。

胸片示“叶间胸膜影”,症状1-2天消失。

该患儿为足月剖宫产儿,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结合胸片右肺可见水平叶间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诉:皮肤黄染13天,发热咳嗽3天。

现病史:患儿于13天,(即生后3天)发现面部浅黄染, 渐波及躯干四肢及手足心。

3天前(即生后10天)出现咳嗽,有痰,伴发热,体温38度,且黄疸加重。

于院外抗感染治疗2天,无明显好转,即转来我院。

于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0×10^9/L,中性61%,淋巴43%,血红蛋白123g/L.网织红0.67%,血型“O”测血总胆红素mmol/L,胸片: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右肺可见水平叶间裂。

以收入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精神反应稍弱,无哭声尖直及抽搐,纳奶可,无吐泻,尿黄不染尿布,生后12小时排胎便,量正常。

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于生后3天出现皮肤黄染,进展缓慢,现日龄16天,入院查体:颜面、躯干、四肢、手足心均黄染,入院查血总胆红素mmol/L,间接胆红素,患儿为足月儿,总胆超过220.6mmol/L,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成立,以间胆增高为主,晚期新生儿常见高胆原因分析如下:1.感染因素:细菌及毒素可破坏红细胞或抑制肝酶活性使肝脏处理间胆能力下降而致间胆增高。

本患儿生后13天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合并脐炎,且有发热,血象增高等感染表现,考虑本因素,入院后进一步查CRP, 血培养等协助诊断。

2.溶血因素本患儿生后3天出现皮肤黄染,母子血型均为“O”,不存在ABO血型不合溶血的条件。

患儿虽为第二胎第一产,但黄疸进展慢,患儿一般情况尚可,无水肿、肝脾肿大,血常规示无贫血,网织不高,故除外新生儿Rh溶血病。

患儿父母北方人,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脾大,末梢血象未见异常形态红细胞,故红细胞膜或酶异常如遗传性球型细胞增多症,G-6PD酶缺乏症等致黄疸的可能性不大。

3.围产因素围产期缺氧、产伤,可因酸中毒抑制白蛋白与游离胆红素的联结,缺氧影响肝酶活性,或颅内出血、内脏出血,巨大头颅血肿使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多而出现黄疸。

本患儿无宫内窘迫及生后窒息史,查体无出血体征,考虑此因素可能性不大。

4.母乳性黄疸因素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苷酶的活性高,可使结合胆红素又水解成间接胆红素,经肠肝循环重新吸收。

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7-14天达高峰,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良好,每日体重增长达20-30克,停母乳三天,胆红素下降50%,除外其他可诊断。

5.其他因素母分娩前用药如大剂量催产素,有抗利尿作用,同时输入大量无张液,可使红细胞处于低渗状态,肿胀破裂而溶血。

或因生后开奶延迟,入量不足,胎便派出延迟致肠肝循环增加使间胆升高。

新生儿脐炎查体示脐轮红肿,脐窝可见脓性分泌物,进一步做脐分泌物培养以明确病原。

新生儿败血症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发臭,围产期缺氧窒息史,难产,生产时消毒不严或臀红,脐炎,皮肤粘膜破损病史,表现为精神弱,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不动、面色不好、嗜睡、黄疸、肝脾大等感染中毒症状。

血常规白细胞<5.0×10^9/L,或>20.0×10^9/L杆状核细胞>20%,CRP>8mg/L,血培养,分泌物培养阳性。

. 新生儿呕吐待查:本患儿2天前出现间断呕吐黄色水样胃内容物,非喷射状,3-4次/日,伴口吐沫,无血性物质,患儿现生后11天,故考虑诊断为新生儿呕吐待查,分析原因如下:(1)喂养不当:由于喂养次数过频,喂奶量过多,换奶方或浓度不合适,奶过凉或热,喂奶后过多过早翻动小儿,均可引起呕吐,但并非每次奶后均吐,量不定,吐物为乳汁和乳凝块,改善喂养方式可缓解。

患儿为母乳+奶粉混合喂养,考虑有此因素可能,但不能完全解释患儿病情;(2)胃粘膜受刺激咽下综合征:多发生于生后第一次开始喂奶后,因在分娩过程中吞咽了羊水特别是污染的羊水或产道中血液和黏液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吐净或洗胃后呕吐缓解。

呕吐物为黄白色粘膜或咖啡色血液。

(2)胃食道功能异常:如胃食管反流、喷门失弛缓、幽门痉挛、新生儿便秘均可出现呕吐,待入院后动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必要时禁食、行上消化道造影明确;(3)感染:患儿2天来大便稀,黄色,有奶瓣,可能存在肠道感染,且有口吐沫病史2天,门诊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不能除外新生儿肺炎可能,肠道感染及新生儿肺炎均可出现呕吐,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患儿病情变化;(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由严重窒息、感染、喂养不当引起,可表现为呕吐、腹胀、便血、肠鸣音弱,腹片可见肠间隙增厚,本患儿表现为呕吐,胸腹联合片示肠淤张,故应注意本病,入院后查腹部B超协诊;(5)外科疾病:如肥厚性幽门狭窄、胃扭转、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等,入院后查腹部B超协诊,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本病发生主要与围产期缺氧窒息有关,据该患儿有明确的围产期缺氧窒息史,精神反应弱,少哭,少动,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入院后查体哭声尖直,四肢肌张力高,新生儿反射不完全等体征,考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可能,待入院后行头颅CT、头颅B超等检查协诊及分度;鉴别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多有产伤史、难产史,生后不久即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临床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易鉴别。

本患儿有明确的围产期缺氧窒息史,精神反应弱,少哭,少动,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入院后查体哭声尖直,四肢肌张力高,新生儿反射不完全等体征,新生儿颅内出血不能排除。

进一步行头颅CT、头颅B超等检查协诊。

新生儿腹泻病根据患儿入院前一天出现腹泻,每日5-6次,为稀水样便内含少量奶瓣,存在大便性状和次数的改变,故新生儿腹泻病诊断成立。

因患儿腹泻合并发热,未见严重脱水表现,故考虑为感染因素引起,患儿入院前一天在我院查血象白细胞升高,以淋巴为主,结合其大便性状和次数,考虑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入院后查血常规、CRP、便常规、便培养等协诊。

鉴别诊断:(1)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因患儿存在明确大便性状和次数的改变,同时伴有发热,因考虑细菌感染引起腹泻的可能。

但患儿无阵发性哭闹,大便中未见脓血和粘液,精神尚可,感染中毒症状不重,似不支持,待入院后复查血常规、CRP、便常规、便培养等协诊。

(3)症状性腹泻喂养不当或肠道外感染所致腹泻:大多程度较轻,务明显失水或酸中毒,且有喂养不当或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史。

本患儿吸收不良致腹泻:多为顽固性迁延性,可有电解质紊乱和生长发育迟缓。

本患儿本病在婴儿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感染后引起大便形状和次数的改变。

本患儿1天前因肺炎住我科治疗好转出院,为肺炎恢复期,应考虑症状性腹泻的可能。

入院后复查血象、CRP、便常规、便培养等相关检查协诊。

惊厥待查非感染性惊厥1.HIE 多见于足月儿,有明确的围产期缺氧及重度窒息史,生后12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兴奋性增高,嗜睡,昏迷、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原始反射异常。

惊厥多见于生后12小时左右,3-4天最重。

2.产伤性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有难产史,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惊厥、激惹、尖叫等兴奋性增高表现。

生后2-3天出现局限性或多灶阵挛性惊厥。

3.代谢异常:低血糖:常见于早产、重度窒息、足月小样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多于生后3天内出现,除惊厥外还常表现呼吸暂停、意识迟钝、肌张力低下和哺乳困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