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亚迪分析

比亚迪分析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 司基本面分析
Presented by 梁铭莉 林晓琦 张露丹 冯健安 黎梓欣 林智彬
01 04
宏观分析
02
行业分析
03
公司分析
投资建议
目录 CONTENTS
宏观分析
01
01
宏观分析——因素分析——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 2014 年 GDP 增速为 7.4%,创下自 1990 年,24 年来的新低。如若 细查每个季度分期,2014 年的经济运行态势改变了以往前高后低的态势,
造业萧条、产能过剩、内需持续回落的综合影响,过去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
式将无以为继。由此观之,“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将是大概率 事件。
01
宏观分析——因素分析——经济环境分析
在“新常态”趋势的驱动系,预计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将一改以往重总量、轻质量,重速度、轻维度的投资驱动 型发展模式。在接下来的全新历史时期,我国应全面深化 改革,大力促进产业调整,用创新驱动战略来促发展、提 经济,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给我国经济 的整体形势一个缓冲的机会,从而避免“硬着陆”的出现。
2016 年开启了无人驾驶投资元年,2020 年有望初步实现商业化,汽车智能化 将迎来 5 到 10 年中长期投资机会。 从各大车企与互联网巨头公布的计划看,2020年将成为无人驾驶车辆商业 化元年,并从此进入爆发增长。据 IHS 预测,2025 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 将达到 23 万辆,2035 年将达到 180 万辆,届时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大 幅提升,成为日常生活交通工具。
我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比亚迪在全球上也名列榜首。技术上的优势正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打下一剂成 份极足的强心针,这不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我国在汽车行业平台上弯道 超车发达国家提供了有力保障。
01
宏观分析——政策分析 从 2001 年,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如今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政府连续多年颁布多项政策以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 而 2014 年更是堪称为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元年,这一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极力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新能 源汽车推广,有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助、规范标准、运营管理、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准入管理、充电价格等 政策规划已出台近 90 项,为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频频化,2020 年实现量产等等。面对
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国内外整车企业推出无人驾驶概念车型,大量国内外整 车品牌也制定了相应规划,并开展了道路测验。综合来看,未来 3~5 年是大 量互联网企业和传统汽车品牌布局关键技术、道路测验、智能汽车概念车密集
发布阶段,预计技术、产品逐步成熟,行业发展预测有望不断得到验证。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同比增长率
02
行业分析——市场结构
2016 年全年产量有望突破 50 万辆,全年产销量有望超过 60%的增长,主要驱动有以下几点:1.地方政府考核压力,估计政策会逐步落地;2.北 京、上海深圳等地牌照驱动潜在需求加速释放;3.预计电池产能投放将消除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4.运营租赁模式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2012 年至 2014 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 1931 万辆、2198 万辆和 2349 万辆,增速分别达到了为 4.2%、13.9%和 6.9%。汽车行业在经历了多 年的高增长,销量突破 2000 万辆之后,我国汽车销量回归到了稳定增长的状态。2015 年我国销售汽车 2459.8 万辆,同比增长 4.7%,同时,我 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 1.72 亿辆,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近 10 年的快速增长,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东部沿海地区的汽车普及过程接近尾声) ,产销增速逐步下滑。但是当 前国内人均汽车保有量(2014 年超过 100 辆/千人)离世界平均水平(2014 年底约 161 辆/千人)仍有一定差距, 离发达国家的千人保有量差距 更大,国内汽车普及仍需较长时间,未来国内汽车产销有望逐渐由快速增长进入稳定增长期。
01
宏观分析——面临我 国的“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
但与此同时,2015 也将是我国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年度。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引领
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重叠式影
响,经济增长的幅度还需一定规模的调 整,整体形势可能依旧呈下滑走势, 2015 年 GDP 增速很有可能继续放缓。 投资增速适当下滑和结构调整将是中国 的必经之路。改革不是继续补助和维持 早已产能过剩的房地产、钢铁等行业, 而是要审时度势的发现适应于当今战略 规模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众的生活在不像改革开放之前那样优先考虑温饱 问题了,收入的提高,消费心理的转变使得一部个
人专属的汽车也不再遥不可及。人口数量的绝对指
标决定了我国汽车市场可拓展的空间很广,加之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便捷的出行条件需求的日益迫 切,汽车行业将大有可为。
此外,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从文化 传承的角度来讲,我们向来是一个崇尚节约、提倡 节俭的民族。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而新能源汽车对 能源的需求要往往要低出很多,比如从行驶里程的 角度讲,新能源汽车的每公里油耗仅仅占传统燃油 汽车的三成,甚至可以达到更低。
我国乘用车销量与同比增长率
我国SUV 销量与同比增长率
02
行业分析——市场结构
我国商用车销量与同比增长率
二、商用车:销量已脱离底部区间,正触底回升 2015 年卡车行业延续低迷的趋势。销量分别接近 2008 年和 2009 年的水平,我们预计今年 宏观经济的逐步企稳,预计卡车的销量已脱离底部区间,正触底回升。
2016 年 1-4 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22.34 万辆和 120.19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0.59%和 2.65%。销量出现正增长一定程度反映出商用车逐步企稳,或产销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大中客车销量增速缓慢,公交车将是主要的增长点,受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长途公路客运下 降, 预计2016年公路客运面临一定的压力, 受益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拥堵治理的改善, 公交车将是 2016 年客运的主要增长点,预计 2016 年中大客车的销量为 18 万辆,同比增长 5%左右。 2016 年 4 月份, 新能源汽车生产 3.13 万辆,销售 3.1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78.3%和 190.6%。2016 年 1-4 月,新能源汽车生产 9.44 万辆, 销售 9.05 万辆, 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126.8%和 131.1%。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 7.06 万辆和 6.64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 长 165.3%和17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39 万辆和 2.41 万辆,比上年同期 分别增长 58.8%和 64.1%。
下,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将按照时间表
全面推进。这会对传统资源配置和经济 增长模式带来深度的冲击。
“新常态”的到来虽然冲击了我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增速指标,标志着我国经济 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但是它也 同样意味着我国开始步入要素更为均衡, 增长更为理性的方向。这也恰恰是新兴
行业的历史机遇所在,若能在国产业调
辆,同比增长 46.27%;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84.94万辆, 同比增长13.27%; 交叉型乘用车销售30.32万辆, 同比下降30.23%。
2015 年,细分市场差异大,SUV是销量增速的领军者, 2015 年整体增速趋势由高到低依次是 SUV、 MPV、 轿车、交叉型乘用车。 由 于庞大保有量下带来的换购需求以及消费群体年轻化造成的购车需求变化推动了 SUV 的高成长。2016 年 1-4 月,SUV 销售 257.35 万辆, 同比增长 46.27%。预计2016 年 SUV 的增速有望保持在 30%以上,成为乘用车整体放缓的一大亮点。
我国汽车销量与同比增长率
02
行业分析——市场结构
一、乘用车:增速回归平稳,结构分化凸显 2016 年 1-4 月,乘用车销量呈稳定增长,增幅比上年同期减缓 0.98 个百分点。1-4 月乘用车累计销量 744.81 万辆,同比增加 6.69%, 乘用车销量进入新常态。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 372.20 万辆,同比下降 7.81%;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 257.35 万
加速配件、助力发展等多个维度合力展开,详细见下表列示至 2014 年为止我国中央政府发布的新能源政策信息:
行业分析
02
02
行业分析——市场结构
2012 年至 2014 年,我国汽车销量分别为 1931 万辆、2198 万辆和 2349 万辆,增速分别达到了为 4.2%、13.9%和 6.9%。汽车行业在经 历了多年的高增长,销量突破 2000 万辆之后,我国汽车销量回归到了稳定增长的状态。2015 年我国销售汽车 2459.8 万辆,同比增长 4.7%。受益于购置税政策,我们预计今年汽车行业销量增速有望达到 6-8%增速。 2016 年 1-4 月, 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 876 万辆和 86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70%和 6.1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753.67 万辆和 744.81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6.57%和 6.69%;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22.34万辆和 120.19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0.59%和 2.65%。
整的大潮中,应势而行则必定能够使得 整个经济状况增添新的活力。
01
宏观分析——因素分析——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是包括人口因素,所在地区居民社会文化、
生活方式、消费心里、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念等在 内的综合环境。我国人口基数大,并且随着我国经 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的 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不但可以保护环境更
起到了节约资源的效果。就此,国家中央和各地方 政府才对新能源汽车青睐有加,相信随着民众对新 能源汽车的认识越深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 入新能源汽车购买的队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