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学期课表管理系统

Xx学期课表管理系统

Xx学期课表管理系统引言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而课表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中重要而繁重的一部分。

良好课表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学校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组织、协调、指挥与指导各方面人员的活动,以便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完成国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课表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中枢,是保证教务系统正常运转的枢纽,它是一项目的性、计划性、适应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表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的完成教学管理工作。

提高课表管理系统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管理者的理论基础,更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同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高效和综合的课表管理系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

1 开发目标本文旨在开发出一个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安全可靠,灵活实用,便于更新管理的学生课表管理系统,以方便教务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广大同学,提高教务管理人员对信息提取、信息汇总和信息管理的效率,减轻教务管理人员对学生课表管理和统计的负担,提高教务系统工作效率,方便学校对学生课表的规范化管理。

2 可行性分析鉴于大学招收的学生较多,开设的课程繁多,管理的班级、教师众多,而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是一件复杂而必须的工作,因此开发良好的课表管理系统是刻不容缓的。

1.1 技术可行性:系统要求在Windous2000以上环境运行,后台数据采用access2003,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采用ADD方式连接数据库,这些在目前都是容易实现的。

1.2 经济可行性:利用此系统可以方便教务管理人员对课表管理系统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使教学工作高效地进行,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开支。

1.3 操作可行性:利用此系统教务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调取教师、学生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课表编排,还可以及时更新信息、管理问题,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选课、评教、课表和教学计划的查询、相关下载等。

总之,此系统的研究、分析、设计是十分有必要和意义的。

3 需求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教学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使得课表管理系统越来越重要,也使得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显现。

因此,开发课表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够完成日常繁琐的业务,而且可以准确及时地搜集、调取各种资源以供管理者处理。

3.1 特性需求分析一套好地课表管理系统应该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1)易维护和更新管理的特性。

针对高校的发展趋势,必须要一套适合高校现今管理模式的课表管理系,也就是说我们要得软件是可以随着高校的调整和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的灵活系统。

用户可以随时把问题反馈给教务管理员,管理员根据问题对系统进行更新、修改和管理,实现人与系统的对话。

(2)无纸化办公即改善高校“白纸黑字”的办公流程的特性。

学生可以进行网上课表、教学计划和课件查询、网上选课和评教避免了以往繁杂的纸上工作,教师也可以直接把教学计划和课件直接传网上和课表查询和评教结果查询,减轻了工作量。

(3)课表分类详细。

系统将课表分为学生课表、教师课表、和教室课表,方便了大家的工作 学习。

3.2 功能需求分析(1) 进入课表管理系统后可以进行选课、评教、教学计划、课件和课表的查询及其相关下载。

(2) 管理员可以对系统中的任意内容进行修改、添加、删除,学生和老师没有此权限,但可进行问题反馈。

(3) 系统能够自动进行录入基本错误检查。

(4) 满足课程信息的输入,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学生、学分)。

系统流程图和课程安排E-R 图分别如3-1图和图3-2所示: 问题 数据 数据系统 信息课表信息图3-1课表管理系统流程图教务管理员 接收数据更新系统信息 排课 课表图3-2课程安排E-R 流程图3.3 对象模型课程 学分 学时 课程编号教师 排课 教室 班级 专业 班级编号 职称 教室地 点教室号 职务 性别 姓名 课程名称本对象模型是用类图来表示的,是通过先确定课表管理系统的类与对象,然后清楚其中关联,明确其属性,利用类的继承关系进行修改合并而得来的其图如图3-3课表管理系统类图所示:登陆 ▼拥有▼ +1包含 ▼提供▼1 +管理 管理提 管理 取 管理▲ ▲ ▲ ▲ ▲包含 1▼ +问题反馈▼ +1图3-3课表管理系统类图 课表系统结构图如下:教务系统 登陆站 账户 密码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课表管理系统 教师 姓名 性别 职称 职务 班级 班级编号 专业 学生 学号姓名性别院系信息 院系编号 选课系统 评教系 统 教学计划系统 课表系统 管 理 员编号 姓名课 表 系 统图3-4课表系统结构图3.4 动态模型本系统动态的动态模型是由类的状态图构成的,表示的是对象受事件触发后,从一个状态转换成另一个状态的过程。

下面分别是管理员和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等用户的状态图: •• 提取课表信息 调取信息调取无 有问题失败 问 调取 ⊙ 题成功 待通知编排 编排 无误 成功 失败 ⊙ ⊙ ⊙ 图3--5管理员的状态图do/调取院系信息do/排 编 课 表do/审查核实do/发到课表管理系统 do/修改do/审查核实 中断 等待网络响应•登录 输入账户密码密码错误账号无效 取消 账号有效取消点击 取 课表 中 消 管理止 系统 取 消输入 类型 下载 点击 显示成功成功 下载显示 失败取消图3-6教师、学生和教务人员的状态图3.5 功能模型教务系统首页 do/要求账号密码 do/验证用户 do/进入课表管理系统 do/要求输入课表类型do/要求课表显示 do/失败信息 do/课表显示do/课表下载 do/请求继续 取消 do/显示取消信息 do/显示无效账户信息 结束do/退出课表管理系统以下用例图形详细的表达了本系统的各种功能,即系统有关的处理数据功能。

学生管理员教师图3-7课表管理系统用例图学生教师管理员图3-8课表系统用例图课表管理系统选课评教教学计划管理课表管理课表系统课表查询课表下载课表录入课表管理选课系统学生管理员图3-9选课系统用例图学生教师教师管理员图3-10评教系统用例图选课查询相关下载网上选课选课记录选课汇总选课管理评教系统网上评教相关下载评教查询评教记录评教汇总评教管理教学计划系统学生教师管理员图3-11教学计划系统用例图4 总结煎熬的日子终于落下帷幕了,可以长舒一口气体会完成原以为很困难的任务时的兴奋了,可以伸个懒腰感受窗外明媚的阳光了,可以重新回到原来轻松堕落的日子了。

站在阳台上眺望着远处的高楼大厦,却觉得轻松而担忧:暂时的风雨是过去了,可以以后我拿什么来应对毕业的狂风暴雨的洗礼呢?我的胆怯令我不安……回忆这段与软件工程课题在一起的日子,从最初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到后来的焦虑不安但又想跃跃一试,再到的硬着头皮上,然后到此刻坐在这里深思,整个过程使我经历了一次超越。

记得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朱老师第一次提到这些课题的时候,只是以为是要有兴趣的人做,那么我就可以轻松的躲过去了,毕竟这么难嘛!后来朱老师要求分组才知道是动真格的了,转而一想:有组里其他人的教学计划查询课件查询 相关下载 教学计划录入课件录入教学计划管理 课件管理庇护呢,怕什么啊!虽然如此安慰自己,但随着结课时间的逼近,还是不自然地紧张了起来,变得焦虑烦躁,等到自己真的着手开始做了,静下心来分析画图的时候反而淡定了不少,看着自己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一个漫长而又耐人回味的过程,想想曾经深夜里寝室里的抱怨,想想开始时自己的那个没出息样,想想这段与朱老师在一起的日子,觉得是朱老师逼着我战胜了自己的胆怯与惰性,让我经历了一次蜕变,朱老师的良苦用心终于有所体会。

还是讲讲这次课程设计的具体经过吧!大学以后自己一直由惰性控制:课前不预习,课后书往边上一扔。

虽然课上认真听但也只能有个模糊地记忆,根本谈不上深刻理解,软件工程亦是如此。

因为比较喜欢朱老师所以上课很认真的听,但软件工程这门课是高度抽象的,如果不应用只是一味的纸上谈兵,根本变不成自己的东西。

老师一直坚信我们可以做到并做好这些,但我心里里面却一直在反问和否定,此时胆怯已经占了上风。

愈胆怯愈不愿动手开始,愈不愿动手开始愈胆怯,如此恶性循环,惰性又在一旁狂笑。

如此经历了几天,被逼的不行了,硬着头皮往上冲吧!开始了一点一点的看书,第十章ATM机系统一遍一遍的看,看到把整个流程和ATM机的类图,状态图,数据流图都一清二楚的时候,我开始了课表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因为自己身处校园里也是该系统的收益人之一,所以对其需求分析做起来比较容易,在做对象模型画类图的时候我遇到了问题,我的一张类图下来居然没有必要画状态图和用例图了,也就是说,我是的类图合三为一了,过于详细了。

揪其原因,一是我做这个系统本身就是教务系统的一个小系统,分析起来容易搞不清到底是课表管理系统的范畴呢,还是教务系统的范畴;二是我没有抽象好对象与类,错把其功能也当成类了。

在我一遍一遍的修改后终于差强人意了。

做状态模型时我一直比较发愁,课表管理系统下面这么多功能,像选课评教这些都是不相关的,怎么才能把它们给全都表示出来呢?后来又分析了书上的动态模型,才明白了脚本描写的范围并不是固定的,既可以包括系统中发生的全部事件,也可以只包括由某些特定对象触发的事件,脚本描写的范围主要是由编写脚本的具体目的决定的,而其目的是保证不遗漏重要的交互步骤。

动态模型问题随之而解。

功能模型我选择了用例图,用例图可以简单清晰的描述出系统的功能,较数据流图更适合课表管理系统。

草稿整完了,开始输入了,这时我们的研究生小老师发来了模板,对照范文,我发现自己的格式方面与其有很大不同,比照分析后,觉得他那整体布局并不适合我们,因为我们只有需求分析和三大模型并不完整。

更改确立了整体布局后,我开始往电脑上录入,问题又来了:Word学的不好画图成了问题。

开始时我用的2003版的Word感觉没有同学的2010版的Word好用,就又下载升级折腾了半晌,电脑居然死机了。

后来终于又可以重新开工了,结果由于自己的急躁居然一个很简单的流程图画了两个小时,画图时很多细节问题都出来了,并没有手画时那么随意灵活,还有整体布局的注意,以防打印不出来,图改了又改还是觉得在美观上不那么如意,更改时又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的格外细心。

看了朱老师发的书写要求我不得不佩服朱老师的严谨认真地教学态度,间距页码都有明确的规定,使我们可以有规范的书写。

不由地想起来老师强调过的文档能力的重要性,标准的文档反映了一个人良好的综合素质,细节决定一切。

一切完成了,我又重新敬佩和感谢起朱老师了——这个在大学里唯一逼过我的老师——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教会了我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我可以不聪明,但我不能不勤奋;我可以不喜欢自己做的工作,但我不能不尽力;我可以享受大学,但不能堕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