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的五个境界
刘润清教授是国内语言学,英语教育及测试学专家。
因为学校参加北外课题组主持的“典范英语”实验教材的课题,笔者初步接触了刘润清教授的一些文章和讲座,对刘润清教授的学识和为人深为敬佩。
刘教师提出的一节课的五个境界的思想也使笔者深受启发。
刘润清教授提出,一节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每节课都应该充满有用的信息(information);
(2)课堂上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可靠地(facts);
(3)最好把分散的事实放在一个系统中成为一门知识(knowledge);
(4)更理想的层次是让知识充满智慧(wisdom);
(5)最理想的境界是把智慧上升到哲学(philosophy)。
下面,笔者就这些内容进行逐条分析和反思。
一、充满信息information——教师的良心
学生在走入课堂之初,都具有一种心理准备。
那就是:我这节课要学习一些东西。
但具体学习什么内容,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不管哪种教学法,都没有说教师可以脑袋空空就走进教室。
每种课型都强调教师备课的重要性。
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的。
所以,我们的教师首先要自己肚子中有东西可讲,可以传授,才能期待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学问。
二、信息是事实——教师的责任心
刘润清教授提到课堂的第二个层次就是所传授的信息是事实。
这实际上就在课堂内容的质量上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校作为系统学习知识的地方,很多内容都是提纲挈领的,铺陈开去的工作就交给了教师。
以笔者所任教的高中英语科目为例,课本上出现的,很多只是一个语法的具体使用案例,考试考得却是一条语法实实在在的辨别和使用能力,好多还是特例。
目前的教学参考书名目繁多,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教师能做的就是,在尽可能完备地向学生呈现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的准确性。
尽量把正确的观点传达给学生。
三、系统地讲授知识
刘润清教授认为教师要把正确的知识放在一定的框架内讲授,使知识系统化。
这一观点和联结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
联结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形成新旧知识间的迁移。
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注意把新知识与以往学习内容加以联系定位,把新知识归于学生宏观的知识体系中。
因为记忆的关键是回忆再认,只有编码合理才能实现顺利地提取。
所谓的编码合理就是赋予其意义。
最好的做法不是利用谐音顺口溜之类,而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就是在知识结构中添加更多的细节。
根据联结主义在的记忆上的观点:每个知识都是学生知识网状结构中的结点,只有新旧知识不断形成联系,结点才能越来越紧密。
我们都知道,用网眼小的网能捕住更多的鱼。
当新旧知识紧密相连,就意味着结成了纸张致密的网,这样,再学习新的知识,其理解和记忆都是轻而易举的。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新旧知识联结,以及学生知识系统
的建立。
四、让知识充满智慧课堂设计的智慧
刘润清教授指出,在系统讲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要作到传授智慧,做学生智慧火花的激发者。
在笔者理解中,因为学校英语教育的对象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殿堂探秘。
善用认知规律,把握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的要求,善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最大的学习动力。
笔者在讲授广告一课时,先给学生呈现了几组经典的英语广告视频,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这些视频的选择和呈现顺序的安排也是精心设计的。
它们的设计思路恰恰应和了文章对广告发展阶段的分析。
这样,一篇在学生看来非常生涩的介绍分析性的文章同生动有趣的广告案例结合,就很好的解决的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理解有困难的问题。
五、把智慧上升到哲学——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
青春期的学生讨厌刻板说教,但是他们是具有基本智能的。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入一些名言警语,要学生慢慢触摸到无限高妙的更高层次的人类知识殿堂。
在知识之外获得思想。
以笔者所教授的高中英语为例,授课过程中遇到可以组成名言警句的单词,我总会把相应的句子呈现给大家。
例如孤零零一个scratch 学生只是知道它的意思是:抓,挠,这只从知识,事实上加以传授。
我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了:you scratch my back and i
will scratch yours. 在体会单词具体用法的同时,学生还了
解到人类社会,互相帮助礼尚往来这样的生存哲学。
此外诸如:don’t cry over spilt milk. laugh and the world laugh with you. cry and you cry alone.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s poison.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t make it drink.等等例句。
在品味英语语言的魅力的同时,学生也学到了做人处事的哲学。
这些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所谓的智慧,已经上升到的情商培养的高度。
教育学有个观点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河。
所谓河流,就是要不断学习充盈自己。
参加典范英语的实验课题是个契机,我接触了刘润清教授的相关理论。
其实不管是刘润清教授关于一节课的五个境界的讲座还是他的专访或者回忆性文章,都是笔者在备课查阅资料时遇到的。
可以说这些东西与典范英语的某节课并没有太大关系。
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笔者用课余时间看完了这些资料。
因为笔者始终相信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
教师如果广泛学习知识,不仅不断完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这样就能做到教学思想高屋建瓴,课堂教学手到擒来。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又有向谁学怎么学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答案是:向优秀者学习,向专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