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提升道德境界
课堂练习(5分钟)
辨析对错,用所学知识回答。
①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载体不是人的行为,而是人的脑思维活动。
②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可以到实习时去进行。
板书设计
第五课 提升道德境界
一、让职业道德永驻我心
(一)职业道德需要养成
1、职业道德是后天养成的。
2、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
3、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
(二)入暗室而不欺——慎独
(2)探究活动四:杨震拒金。看“杨震拒金”的故事,要求其他同学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显示了“独”杨震为什么能做到慎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杨震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这种道德品质与慎独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
教师活动:在学生分组讨论基础上,归纳:①独体现在独处,无人监督,无人知晓。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不慎,就会引发一些不堪后果。③可看出杨震是一位职业道德高尚之人。④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慎独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做到慎独;做到慎独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巩固本课知识
课堂小结
(2分钟)
总结归纳。在学生归纳基础上,肯定并激励学生要具有职业道德热情,坚定职业道德信念,积极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注重掌握和运用慎独与省察克治的方法,让职业道德永驻自己的心中。用
PPT出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教育点幻灯片展示,结合板书进行总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板书思考、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3)探究活动五:在“隐”与“微”上下功夫大讨论。案例2:某中职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消息传出,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案例3:某公司拟在车间和办公室安装监控器,引起了员工的议论,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
学生活动:在学生讨论。
教师活动:点评:在“隐”与“微”处的不同选择是对自己道德境界高低的试金石:做到慎独,将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不能做到慎独,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堕落的起点。最后作归纳,强调说明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的重要性──有了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才可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1.教学内容
(三)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省察克治。(12分钟)
(1)省察克治的含义。
(2)省察克治的意义。
(3)做到省察克治的要求。
2.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六:案例4:某公司每天晚上下班后要求员工思考四个问题,并交流心得:1)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2)今天我的工作有失误吗3)我的失误给公司、顾客以及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影响4)明天我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探究问题:①什么是省察克治②省察克治对于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作用
3.教师活动
(2)探究活动七:我们应当怎样省察克治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59页的“链接”和名言,围绕“我们应当怎样省察克治”这个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掌握省察克治的方法。
提问学生问题(1)作为中职学生,你的道德评价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要按照这些标准去做违背了这些标准,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省察的内涵就是对照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地反省检查自身,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足。克治是在发现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努力对其克服与修正,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与职业习惯。
(2)省察克治的意义首先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防止错误再犯,使我们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其次能促进我们道德进步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及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3分钟)
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一:案例1:小王和小李是一个村长大的好朋友,毕业于同一所中职学校,又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做同样的工作,但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训练不同。小王在学校时就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做,工作后,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身体力行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工作扎扎实实,业务日益纯熟,业绩连年创优,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3年后被提升为车间副主任。小李在学校时就对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很排斥,认为规矩太多,扼杀了自己的个性,约束了自己的自由。参加工作后又总是马马虎虎,大大咧咧,经常出一些小差错,有一次还差点酿成事故,同事们对他意见很大,公司领导多次批评无效,只好将他辞退。在案例的基础上,提出思考和讨论的问题:①小王和小李在公司的表现不同,结果也很不一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在校时,小王和小李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是基本相同的,为什么二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境界却有如此大的不同③从小王和小李的经历,谈谈职业道德养成对中职学生的成长有何作用。
4、注重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
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二:刘德故事的启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结合阅读教材第55页的正文以及56页“链接”,回答:假如你是一名职业工作者,你会怎样做怎样才能在职业生活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进一步发动学生探讨: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何在
学生讨论:有人说:等到了工作岗位上,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不用刻意培养训练。也有人说:我们还没有工作,现在进行职业道德养成训练为时尚早。
内省结束,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内省过程中心理和情感方面的感受,目的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引导学生懂得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慎独的意义,掌握慎独的要求。
要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必须在隐蔽和微小之处下功夫,在别人看不见、听不着、管不到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把握慎独的内涵
引出省察克治内涵意义
目的在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
强化认识(2分钟)
用PPT出示几段名言:
“1.贵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2.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3.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组织学生朗读、品味、感悟,在品味与感悟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用PPT出示:慎独与省察克治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2.情感态度观念: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和意义;以注重职业道德养成为荣;认同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
?3.运用:在职业道德养成的实践中,自觉运用慎独的方法;自觉通过省察克治,勇于改过和善于改过。?
教学重点
职业道德养成的方法──慎独和省察克治。
教学难点
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可以采取“倒推法”,即从二人的不同结果往前推,一步一步推出正确的结论:职业道德重在养成。
提出案例,创设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
授
新
课
(35分钟)
教学内容
(一)职业道德需要养成(10分钟)
1、职业道德是后天养成的。
2、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
3、职业道德养成的要求。
第五课第一框让职业道德永驻我心(教案)
教材名称
职业道德与法律
对应单元
第二单元
对应课
第五课第一框
教学内容
让职业道德永驻我心
授课时间
2012.第三节
授课班级201ຫໍສະໝຸດ 制冷(1)课程类型新授课
授课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含义和要求;了解慎独和省察克治的含义及其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和要求。
教学内容
(二)入暗室而不欺──慎独(12分钟)
1、慎独的含义及特点。
2、慎独的意义。
3、做到慎独的要求。
教师活动:
(1)探究活动三:推销员小耿事例大讨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第56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思考并回答:假如你是小耿,你会怎么做我们如何在没有他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坚守职业道德引导学生了解慎独的含义、特点。
教师总结:良好职业道德不会自己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养成训练,而且需要从现在开始。职业道德养成意义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1、慎独:独处,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道德准则行事而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2、慎独的特点就是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日日知非,日日改过——省察克治
1、省察克治
2、省察克治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道德境界。
3、省察克治的要求:先学会省察;要勇于改过与善于改过。
教学反思
3、以学生活动为落脚点,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将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每个小组完成一定的工作,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课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归纳:用PPT出示:学会省察,按照规范反省自身,勇于改过,善于改过。
学生活动,强化认识:(引导)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放松身体,排除杂念,认真地进行一次内省:首先,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最近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想一想,自己每天过得怎样充实或混日子如是混日子,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吗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未来在哪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怎样改进缺点
探究提示:对中职学生而言,既要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去做,又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言行得失的评价标准。离开这些标准和依据,内省就会失去方向和原则。可以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经历,有无遵守或违背这些标准的事例,分别带来什么结果或后果,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道德情感,只有引导情感的共鸣,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认同这些标准。
1、而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因此,中职生良好的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乃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