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 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
协商一致原则
“协商一致”的含义 在讨论一项提议或拟议中的决定时,如果所有与会 的成员方对此不正式提出反对,即视为成员方协商 一致通过。 协商一致并不等于意见一致,或对一项决定各成员 方都表示拥护、支持,缺席、沉默、弃权或进行一 般的评论等均不能构成反对意见,即不能阻止决定 的通过。 以协商一致方式作出决策是WTO决策的一项基本规 则,但并不是唯一的决策程序,而是作为投票表决 原则的前置性程序,和投票表决规则结合在一起使 用。 协商一致的主要表现P47
专家小组审理
专家小组的成立 最迟不晚于第二次审议建立专家小组的要求之前建立。 专家小组必须在其建立后的30天内组成。 专家小组的组成(第8条) 除非争端当事方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否则部分反对秘 书处向他们提出的专家小组成员人选。 自决定设立专家小组之日起20天内,争端当事方仍未 能就专家小组的人员组成达成一致,应任一争端当事 方请求,WTO总干事在与DSB主席、有关理事会或委员 会主席及争端各方磋商后,任命最合适的人选。 被诉方可以对专家小组的成立提出异议,但只有一次 机会。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内容和程序
审议目标 审议原则:以透明度原则为基础 审议周期 审议机构:贸易政策审议机构(TPRB) 审议内容:对每一成员定期地进行全面的政策 审议;世界贸易组织各专门机构在成员通知基 础上,对具体的政策措施进行审议。 审议程序 对世界贸易环境的评议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内容和程序
审议周期:取决于该成员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程度,主 要是该成员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排名前4位:2年【欧盟、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原)】 排名第5-20位:4年 余下的成员:6年 最不发达国家:间隔更长。 中国:2006年中国接受WTO首次贸易政策审议;2008年 接受第二次贸易政策审议;2010年接受第三次贸易政 策审议。 从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世贸组织每年都会对中国进行过渡性 审议,即是按照入世议定书而对新成员进行的审议,其内容主要 是审议新成员履行议定书中所规定的义务的情况,而且被审议方 不必回答成员提问。
裁决的执行及监督
监督执行
争端解决机构应该监督已通过的建议和裁决的执行 情况。 在建议和裁决通过后,任何成员都可随时向争端解 决机构提出与执行有关的问题,以监督建议和裁决 的执行。除非争端解决机构另有决定。 在确定了执行的合理期限6个月后,争端解决机构 应该将建议和裁决的执行问题列入会议议程,并进 行审议,直至该问题得到解决。 在争端解决机构每一次会议召开的10天前,有关成 员应向争端解决机构提交一份关于执行建议和裁决 的书面报告。
投票表决规则
投票表决:若某一决定无法取得完全一致意见 时,则由投票决定。 投票表决规则
简单多数通过规则:一成员方一票投票权 2/3通过规则:部长级会议对《 WTO协定》附件一 中多边贸易协定修改建议的接受和对于接受新成员 加入WTO等等。 3/4通过规则:对涉及WTO及其多边贸易协定的条文 解释和义务的豁免等影响成员实体权利和义务的事 项 所有成员方接受规则:WTO最基本原则的修改 反向协商一致通过规则: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本质上是一个针对各成员贸易政策及其实践 的监督机制 以增加国内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为基本原则 以召集贸易政策审议会议的形势、在集体审 议的基础上实施监督 在运作程序上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差 异性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特点和作用
作用 它是世界贸易组织全体成员对贸易政策进行 审议的唯一场所; 接受审议的成员对其贸易及相关政策进行解 释和说明,有助于增进成员方的相互了解, 减少或避免贸易争端; 使接受审议的成员发现和修改其贸易政策, 将其拉回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体制的 轨道上来; 贸易体制可以在审议过程中获益,能够帮助 政府推行理想的贸易政策改革。
争端解决机制的管理机构
争端解决机构(DSB,主持人) 统一主管WTO内的贸易争端解决事宜 有权成立专家小组、通过专家小组和上诉机构报 告,对建议和裁决的执行进行监督,授权中止减 让或其他义务。 专家小组(PANEL,准法庭,3-5人) 磋商未果时在申诉方请求下由DSB成立。 上诉机构(SAB,最高法院,7人,每次选3人,4 年一届) 常设性机构,负责受理和审理当事方对专家小组 报告的上诉案件,是争端解决的最终机构。
2009年世界各国货物对外贸易额排名
从对外贸易总额来看,世界贸易前20强
美国、中国、德国、日本; 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 中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俄罗 斯、墨西哥、印度、中国台湾、瑞士、澳大 利亚。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程序
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与被审议成员协商,确定每年 的审议方案,同时完成审议前的准备工作; 收集审议资料:由被审议方、其他WTO成员和WTO 秘书处分别提供的被审议方贸易政策和实践的报 告; 贸易政策审议机构召开会议:二次 WTO秘书处负责印刷出版秘书处报告。
专家小组审理
专家小组报告的通过(第16条) 只有在专家小组最终报告散发给各成员方20天后,DSB 方可考虑审议通过。 对报告有反对意见的成员方,应至少在召开审议报告会 议10天前,提交供散发的书面反对理由。 在最终报告散发给各成员方的60天内,除非争端当事方 正式通知DSB其上诉决定,或DSB经协商一致决定不通过 该报告,否则该报告应在DSB会议上予以通过。
WTO争端解决机制程序
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磋商 第二阶段:专家小组审理 第三阶段:上诉机构审理 第四阶段:裁决的执行及监督 在当事方自愿基础上,也可采用仲裁、斡旋、调 解和调停等方式。
磋商—争端解决必经的第一步
时限规定
遵循的规则
一成员方向另一成员方提出磋商要求后,被要求方应在 接到请求后的10天内作出答复。 如同意举行磋商,则磋商应在接到请求后30天内开始。 在紧急情况下(如涉及容易变质的货物),各成员方应 在接到请求之日后10天内进行磋商。 要求磋商的成员方应向争端解决机构、有关理事会和委 员会通知其磋商请求。 磋商情况应当保密,而且不得损害任何一方在争端解决 后续程序中的权利。 与拟举行的磋商有实质性贸易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可在 DSB散发该磋商请求后10天内将其加入磋商的意愿通 知各磋商成员方和DSB。
专家小组审理
审理期限 一般应在6个月内(紧急情况下3个月内)完 成全部工作,并提交最终报告。 如专家组认为不能如期提交报告,则应书面 通知争端解决机构,说明延误的原因和提交 报告的预期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 应申诉方的请求,专家组可以暂停工作,但 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如超过12个月,设立 专家组的授权即告终止。
上诉机构的审理期限
上诉机构报告的通过
争端解决机构应在上诉机构报告散发后的30天内通过该报告,除非争 端解决机构经过协商一致决定不予通过。
裁决的执行及监督
裁决的执行(第21条)
在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报告通过后30天内举行的争 端解决机构会议上,有关成员应将执行争端解决机 构建议和裁决的意愿通知该机构。 有关建议和裁决应该迅速执行,如果不能迅速执行, 则应该确定一个合理的执行期限。“合理期限”由 有关成员提议,并需经过争端解决机构批准;如未 能够获得批准,由争端各方在建议和裁决通过后45 天内协商确定期限;如果经过协商也无法确定时, 则由争端各方聘请仲裁员确定。
专家小组审理
审理程序 第一次听证会前:争端各方向专家小组提供书面理由 第一次听证会:起诉方、应诉方和第三方陈述理由 第二次听证会:各方提交书面和口头抗辩意见 报告初稿:专家小组完成报告初稿的叙述部分(事实和 理由)并散发给争端各方。 中期报告:专家小组应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完成一份 包括叙述部分、调查结果和结论的中期报告,并向争端 各方散发。 最终报告:专家小组完成并向各当事方散发最终报告。
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成员根据世贸组织各项协定、协议所提 起的争端(第1条)。 特别规则优先
对适用规则的协调
在特别规则与一般规则发生冲突时,特别规则具有优 先适用的效力(附录2)。
当某一争端的解决涉及多个协定或协议,且这些协定 或协议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存在相互冲突时,则争 端各当事如不能达成一致,争端解决机 构主席应与争端各方进行协商,在任一争端当事方提 出请求后的10天内,决定应该遵循的规则及程序。
专家小组审理
专家小组的成立条件
被诉方在接到请求后10天内未予答复 被诉方在30天内或相互同意的其他时间内未进行磋 商 被诉方在接到磋商请求之日后60天内磋商未果 紧急情况下接到请求之日后10天内未进行磋商或 20天内磋商未果 参与磋商的所有当事方一致认为该争端无法通过磋 商解决,则上诉方可在60天内提出成立专家小组的 请求
第二章 世界贸易组织 的运行机制
决策机制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争端解决机制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的由来 协商一致规则 投票表决规则
决策机制的由来
决策机制: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对有关事项作出决 定时应遵循的程序规则,主要决策包括通过新协 议、对协议条文的解释和修改、豁免某成员方义 务以及接收新成员等。 自1960年成立“代表理事会”以来,GATT采 用了协商一致的习惯做法。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继承和发展了GATT 的决策程序。 WTO的决策机制:就有关事项进行决策时,主 要遵循“协商一致”原则,只有在无法协商一致 时才通过投票表决决定。
上诉机构审理
上诉机构的组成 上诉机构的职权
上诉机构只审理专家小组报告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专家组所作的法律 解释。上诉机构可以维持、修改或推翻专家小组的结论。 自争端一方提起上诉之日起到上诉机构散发其报告之日为止,一般不 得超过60天。如遇有紧急情况,上诉机构应尽可能地缩短这一期限。 上诉机构如果认为不能在60天内提交报告,则应该将延迟的原因及提 交报告的预期时间书面通知争端解决机构,但最长不得超过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