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腐败问题探析

高等学校腐败问题探析

高等学校腐败问题探析
刘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辽宁省沈阳市·110136
摘要: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也并非净土,腐败现象屡有发生,腐败的形式、手段不断变化。

面对诸多新情况、新任务,如何深入开展高校反腐败斗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高校;反腐;制度;管理;教育
Higher school the corruption problem analysis
Liu zh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Shenyang,
Liaoning 110136
Abstract: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ic, the university is not the pure land any more .Because
corruption often occurs with its form changing.Facing these various new situations, how to set out the
anti-corruption battle should be an urgent and worth-thinking task in front of everyone.
Key words:University; anti-corruption; system; management; education
时光荏苒,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

共产党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始终追求成为一个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然而,近几年来,曾被誉为“圣洁殿堂”的高等学校,其腐败现象也屡屡出现,令人痛心疾首。

由此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给高校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经济损失。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视角进一步分析高校腐败的特点,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高校腐败现象的对策,对于遏制高校腐败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腐败特点
目前,高校腐败现象呈现六大特点:
(一)腐败的行为主体变得越来越复杂。

从前期的财务、后勤等管钱、管物的部门干部,犹如大树枝叶繁衍,渗透到学校内的多个部门,且呈现出由个人腐败向集体腐败发展的趋势。

其中不少人曾是年轻有为的高学历青年干部。

(二)牟利型腐败突显。

长期居于榜首的是以权谋私、以职牟利的贪污贿赂类案件。

(三)腐败型式多样化。

除贪污受贿等经济腐败行为不断发生外,失职渎职方面的职务犯罪行为也有所增多。

社会上各式各样的腐败现象总是能在高等学校中表现出来。

(四)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较为集中。

目前建设、财务、后勤和招生等部门,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频发地带”。

(五)腐败手段“高科技化”。

很多人在进行不正当行为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严密的反调查措施,可谓蓄谋已久。

有些人则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违法犯罪,这使得他们的违法违纪行为更具隐蔽性和严重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极大的困难。

2.高校腐败的主要原因
2.1高校管理与制度建设滞后于高校发展
近年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收费及上级拨款大幅度增加,高校领导机构和某些职权部门的可动资金剧增,而高校在管理和制度上的建设却相对滞后。

教育系统的制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财务部门没有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

制度上的缺陷是近年来教育系统犯罪屡见不鲜的主要原因。

那些所谓的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者们,却利用他们的“智慧”找漏洞、钻空子,不时发现可乘之机,而校内设立的众多部门在管理上、制度上又缺乏必要衔接和相互间的制约,对违纪违法人员惩处偏轻,这些都为某些人搞职务腐败留下了空档。

2.2我国知识分子自身人格特质上存在着缺陷
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但依然有人在思想上存在着缺陷。

一些人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拜金;一些人不学无术,思想颓废,自甘堕落,误人子弟;一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徇私枉法,迷失了方向,以致走上了犯罪道路。

2.3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大量涌入,使学校这块土地也受到了污染。

加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职业人群由于所有制结构、从业性质、分配方式不同而造成个体收益情况的日趋悬殊,贫富分化现象愈加严重。

在高校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分配上的差距也在拉大。

校内外各种负面影响和诱惑的大量存在,促使一些人产生各种不平衡心理、追求享乐思想,成为高校中少数人发生腐败问题的外在环境和土壤。

2.4监督机制的缺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的自主权越来越多,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然而,对那些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并没有及时跟进。

高校监督机制不完善,高校纪检队伍专业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不高,面对属于高智能犯罪的高校商业贿赂行为时突显其监督的乏力;对高校重点环节、重点部门监督力度不够,一些重大决策的出台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督机制;高校中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监督部门长期以来力量比较薄弱,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渠道由于参与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涉及高校经济收益等敏感问题的监督不足。

如高校教材回扣问题,由于涉及学校的经济创收,致使监督出现“盲区”。

3.高校反腐倡廉的措施
由此,高校的防腐工作迫在眉睫接,针对以上几个原因,应及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3.1改革高校现有管理模式,实现权力合理配置
打破高校行政垄断,逐步推行民主选举制度。

例如,党委会由党员大会或党代会选举产生,行政领导班子由教职员工或职代会选举产生,经上级党政领导机关审查后确认。

依法明确党委、校长、职工委员会等校内机构的职责权限,完善学校及各内设部门管理工作程序、规章,对行政权进行分解和合理配置。

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校内上、下级领导机构和部门之间既各自独立开展工作又相互交叉制约、监督控制的现代高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从体制上铲除滋生职务腐败的根源和土壤。

要通过制度建设,使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用武之地;不给那些不想干事也不能干事的人提供养尊处优的舞台;使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没有立足之地。

3.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知识分子自身素质
高校可以定时的组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利用业余时间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完善其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打消腐败的念头。

同时,高校应加强对极少数思想可能出问题的知识分子的观察,重点监察这些有旧时代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

3.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对高校、校处两级党政管理者的管理、教育和监督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主管部门对高校管理者的教育和监督的力度越大,高校系统内的职务腐败问题就越能受到有效的控制。

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对高校党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

一方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校培训,对教职工、领导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廉政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创造的各种载体,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3.4加大监督力度,实现人民群众联合监督
坚持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在高校各项重大工作和重要事情中实施“阳光工程”,这是遏制腐败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校代会监督、广大师生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的合力作用,强化制约权力为主的内部监督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

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强化对人、财及物的监督,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学校的领导干部真正在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下行使自己的职权。

同时,高校应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举报,设立专门的机构,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引导,使群众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以及在反腐斗争中的责任和主力军作用,自觉自愿的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总之,高校腐败特点突出,原因复杂。

高校反腐败,教育是主体,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高校师生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价值观,以改革创新的观念不断完善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使腐败分子失去滋生土壤。

高校反腐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彻底解决高校中存在的腐败问题。

荡涤污垢浊流,还高等学府这块“净土”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于滢,陈亮.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规制[J].理论界,2011年11期
[2]肖兴安.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王暄.关于当前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研究与对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盛兆林.高校腐败犯罪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5]尚瑞丽.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稳定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杨上上.美国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经验与启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王燕华.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制衡[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