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关键词:课程地位功能课程关系
《报关实务》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建立报关意识,形成报关职业能力的核心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报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在实践中能够办理各项通关资格注册和备案手续;识别海关工作流程;熟练进行通关作业及报关相关活动的前期、后续管理工作;填制各类报关单证;掌握不同贸易方式下海关业务的办理。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使学生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能够通过相关资格认证考试。
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上的基础上开设,对专业性较强,对学生的专业要求较高。
(二)设计思路
关键词:设置依据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标准设计思路程度说明学时和学分
报关是一项政策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对外贸易、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而且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进出口业务的不断增加,报关人才将成为稀缺资源,为此我们以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特征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形成为导向,将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在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硬件的支持下来完善加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在课堂上使学生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会操作技能,养成职业观念和实践工作能力。
课程教学过程重视工作流程学习、注重讲、练、做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实践技能考核。
本课程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经验累计为依据确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报关人员完成报关工作任务必须经历的工作流程而设置。
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完成工作任务必须够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并形成模块。
工作任务是企业已经办理完成,经过保密处理的真实单据和空白单据所组成
的工作任务。
我们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一定的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我分院专业课老师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三个学习项目:海关基础概念,报关专业知识,报关专业技能。
这三项当中以报关专业技能最为重要。
这三个学习项目是以报关员独立完成一次报关业务为线索来设计的。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加实践的一体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报关员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144学时。
二、课程目标
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了解海关基本知识,报关基本流程,会填制报关需填制的相关单证;并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和进出口企业客户沟通和与出入境海关工作人员打交道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严格遵守海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一)知识目标
1、能对海关进行简述,能描述海关机构的基本组成;
2、能简述海关对企业的管理制度、报关员的管理制度;能简述进出口管理制度。
3、能熟练掌握HS编码查询及报关单的填制知识。
(二)技能目标
1、会按要求运用HS编码制度。
能按照要求查找不同货物的HS编码;
2、会制作报关单。
能熟练通过销售确认书或信用证制作各类报关单。
(三)素质目标
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具有善于和进出口企业客户、物流货代企业人员沟通的能力,与海关、港口、商检、税务等机构工作人员打交道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关键词:工作任务要求课程内容和要求知识、技能与态度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
要通过理论讲解、实训操作、理实一体教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海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其他理论能够连通,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教材要更贴近报关考证的需求。
5、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讲解报关单每一个空的填法,再由学生来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报关单的填制和HS编码的查询。
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描述该专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教学评价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四)资源利用
1、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分院
周坚陈雅芹
2010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