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支变连续施工方案

简支变连续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编制原则 (2)三、工程概况 (3)四、施工组织计划 (3)五、工艺原理 (5)六、施工工艺 (5)七、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 (21)八、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 (26)九、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31)十、节能减排 (33)简支变连续体系转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本方案除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外,依据下列文件、规范、规程进行编制:1、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工程Ⅲ标合同文件2、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工程Ⅲ标施工图纸3、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工程Ⅲ标施工图设计说明4、滨海新区西外环高速公路工程标准化施工指南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2011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TJ/T178-200910、《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体系》 DGJ08-903-2003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二、编制原则总的原则是施工方案符合现场实际施工需要,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按时完成。

1、服从业主、遵守设计、尊重监理的原则。

2、确保工期的原则。

3、质量第一的原则。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5、科学管理的原则。

6、文明施工的原则。

7、遵照设计、遵守标准、规范的原则。

三、工程概况1、本标段(既西外环高速公路工程III标段)起点桩号为K4+491.951,终点桩号为K8+900.00,全长4408.049m,含黄港水库南分离式立交一座,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应力简支变连续小箱梁,每跨为10片预制小箱梁,跨径布置为4×30+3×30+4×30+3×30+4×30(m),共5联180片。

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表1 小箱梁主要工程数量表1、施工工期:根据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确保不影响工期,本标段横隔梁和湿接缝工程计划安排在2011年10月10日~2011年11月15日。

2、施工部署:横隔梁和湿接缝工程由项目经理刘继先总体负责,谢尧为施工负责人,现场由崔洪彬负责,总工张卫强进行技术把关,工程质量检测为李杰等,实验室主任刘秀娟(附图1分项施工组织机构图)。

3、人、料、机投入计划(1)主要人员安排计划技术负责1人现场负责1人测量员3人技术员2人施工班长2人混凝土工6人材料员2人安全员2人钢筋工8人普通工人10人起重工 2人电焊工4人木工 4人预应力张拉工4人(2)施工机械配备计划现场配备机械设备表1)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s15.2mm,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T5224-2003)标准.其力学性能如下:fpk=1860MPa, Ep=1.95x105MPa,整根钢绞线公称截面积为139mm2。

2)混凝土标号:预制箱梁跨中横梁和湿接缝采用C50, 现浇接头段采用C50微膨混凝土,管道内水泥浆强度应大于40MPa。

3)锚下控制应力:σcon=0.73fpk =1357.8MPa(具体见相应设计图纸中附注)。

4)普通钢材:除特殊要求外, 钢筋直径≥12mm时,用HRB335(φ);钢筋直径<12mm时,用R235(φ)。

五、工艺原理把一联连续梁分成几段,每段长度约一孔,各段在预制场预制后经移运吊放到盖梁顶的临时支座上;按图纸要求连接钢筋,然后浇注跨中横梁、现浇接头、湿接缝混凝土;在湿接缝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的100%后张拉负弯矩预应力束,并压注水泥浆。

拆除临时支座,使连续梁落到永久支座上,完成由简支到连续的体系转换。

六、施工工艺(一)先简支后连续梁体系转换的施工工艺流程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体系转换为将后张法预应力梁移运吊装至桥上,吊装时先采用临时支座按简支梁安装就位后,在连续墩上预置永久橡胶支座,浇筑混凝土,张拉克服负弯矩的预应力束,拆除临时支座,将体系转换为连续梁。

总体施工顺序:根据结构要求,先进行现浇接头的连接施工,再施工中横梁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矩钢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桥面湿接缝。

在一联的所有湿接缝、现浇接头、中横梁施工完毕后,进行体系转换,完成由简支变连续的施工。

(二)施工方法1、湿接缝施工顺序考虑到梁板接长收缩和温度应力的影响,湿接缝的浇注一般采取“先两侧,后中间,隔跨施工”的原则,从联端向中间对称施工。

在日气温最低时,浇筑连续接头、中横梁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矩钢束同长度范围内的桥面板,待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达到100%后,进行浇筑位置负弯矩预应力束的张拉注浆工作。

简家坳枢纽主线桥施工方案简家坳枢纽主线桥施工方案N N +1N +2N +3N +4伸缩缝伸缩缝工程内容图 示1、预制小箱梁。

2、张拉正弯矩钢束,孔道压浆。

3、架设小箱梁。

阶段1边跨中跨中跨边跨N N +1N +2N +3N +4伸缩缝伸缩缝1、浇注N +1、N +3号墩上小箱梁湿接缝和负弯矩预应力束范围内桥面湿接缝。

2、张拉N +1、N +3号墩上负弯矩钢束。

孔道压浆。

2边跨中跨中跨边跨N N +1N +2N +3N +4伸缩缝伸缩缝1、浇注N +2号墩上小箱梁湿接缝和负弯矩预应力束范围内桥面湿接缝。

2、张拉N +2号墩上负弯矩钢束。

孔道压浆。

3边跨中跨中跨边跨N N +1N +2N +3N +4伸缩缝伸缩缝1、浇注剩余桥面湿接缝,完成横向联接。

2、拆除临时支座。

3、浇注桥面铺装砼。

4、浇注防撞护栏砼。

4边跨中跨中跨边跨二期荷载2、梁板连续端混凝土凿毛将梁板连续端的混凝土进行凿毛,去除表面浮浆,一般凿除表层混凝土去皮1mm~2mm,在浇注混凝土时湿润表面,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良好结合。

对现浇接头部位的梁板连续段及桥面板连接处在安装前进行详细的凿毛处理,以减少高空作业并保证新老砼的粘接质量。

3、安装模板及永久性支座模板采用木模,模板拼缝采用海绵条夹紧,跨中横梁及桥面湿接缝采用吊模施工。

将永久支座在箱梁安装前预置于墩顶支座垫石上,在调整好永久支座位置后在永久性支座外周围安装底模,为严防漏浆,永久性支座与底模间的缝隙海绵条夹紧。

4、钢筋安装按设计钢筋构造图绑扎钢筋,纵向钢筋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

钢筋连接可采用搭接焊,焊接长度必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跨中横梁横向钢筋连接、中横梁纵向主筋连接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0d,若钢筋伸出长度无法满足单面焊接长度要求,可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不小于5d。

在主筋连接完成后,进行其他钢筋绑扎连接。

5、波纹管的定位安装(1)按设计要求梁板的负弯矩预应力预留孔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每片粱预制塑料波纹管按施工的实际情况下料。

(2)塑料波纹管安装前要检查是否有破洞、变形现象,要保证波纹管道畅通,否则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进入堵死管道,使钢绞线无法通过,影响负弯矩工作。

(3)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体系转换施工中,需恢复连接中横梁处波纹管,在波纹管接头位置要搭接好,且每端搭接长度不小于15cm,不能出现错台、毛头,同时用胶带纸包裹密封。

(4)为防止预应力筋与管道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增加及改变预应力筋的受力,应严格控制预应力束道的位置。

束道在两预制梁端与现浇段相接处的位置偏差应有效控制。

在现浇段中预埋与预制梁中相同规格的塑料波纹管必须与预制梁段的塑料波纹管顺接,确保连接可靠,不漏浆。

(5)连接好波纹管后,按照图纸要求穿入钢束。

待浇筑混凝土初凝后,将钢绞线来回穿行,使管道畅通。

6、湿接缝吊模工艺如下图,湿接缝(现浇面板)采用吊模法施工,底模采用2.44m 长,12mm 厚的竹胶板,下垫纵横向分配梁(5*10cm 方木平放),顶部采用双拼【6.3槽钢横担(可采用10*10cm 方木代替),Ф12mm 螺栓对拉,底模与梁边缘接触位置贴海绵条防止漏浆,具体结构布置见下图。

受力验算: 荷载分析a 、模板自重: 210.5/g KN m =b 、新浇注砼结构物重力:设为:220.224 4.8/g KN m =⨯=c 、振捣、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21 2.0/p KN m = 横担槽钢挠度计算:荷载组合()21.2 4.80.5 1.4 2.09.16/q KN m =⨯++⨯= 单根螺栓受力9.160.4750.7 3.05F KN =⨯⨯= 槽钢拉结点挠度根据《路桥施工计算手册》()223232426c Pa f a c l a l a a b c EIl⎡⎤=+-+--⎣⎦ I=51.2*2=102.4cm 4 将已知量代入上式中,得0.06c f mm =,满足要求! 对拉螺栓验算Φ12mm 拉杆净截面积274.4A mm =max 30504114574.4a a N Mp Mp A σ===<,满足条件。

7、浇筑现浇混凝土根据该段的受力情况,设计上采用与预制梁混凝土强度相同的C50微膨胀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就是为防止混凝土收缩引起现浇段与预制梁的开裂及预应力损失,因此根据配合比,严格控制各材料用量。

浇筑此层混凝土前对施工缝应刷一层水泥净浆,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小直径振捣棒的振捣器配合大直径振捣棒的振捣器,确保现浇段混凝土密实。

8、养生混凝土施工完毕,为防止早期收缩出现裂缝,在捣实抹平后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初凝前,掀开塑料薄膜,混凝土会泛水至表面,这时进行二次收浆,以控制平整度及防止出现裂缝。

收浆完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待下次洒水养生时,换土工布覆盖洒水代替塑料薄膜继续养生。

9、预应力张拉、压浆 (1)预应力工程1)本工程箱梁采用后张法张拉工艺,钢束为Фs15.20钢绞线,标准强度为Ryb=1860Mpa ,符合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度低松弛应力的要求。

张拉控制应力为0.73Ryb=1358Mpa 。

2)根据箱梁的张拉控制力情况,拟采用张拉的千斤顶CAAS250KN 型,设计的张拉控制初应力为10%σk,锚固应力按设计要求为100%σk (σk-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

顶板负弯矩张拉采用两端张拉,并采取逐根对称均匀张拉。

3)张拉过程采用油压表(张拉应力)和伸长量双控的办法进行,即以张拉应力为主,以控制伸长量为辅。

张拉是一道比较重要和复杂的施工工序,因为张拉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而造成的工程事故将引起无法估量的后果。

因此实际操作中往往在利用张拉应力控制的同时,采用伸长量进行校核。

因为理论伸长量受偏差系数、摩擦系数、超张拉系数及张拉工艺不同等的影响,计算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规范要求当实际伸长量在理论伸长量的±6%以内时为正常;超出±6%时应分析原因查找结果,以便更好的对张拉进行控制。

4)箱梁梁体验收●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上,弹性模量达到100%时方可张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