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代码:080301)执笔人:邱雄迩审核人:王晓芳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创办于2004年,是集仪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主要培养工业领域中具有仪器仪表设计、设备控制、检测与传感等方面的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以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统为主,融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于一体,对各种智能仪器设备实施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测(量)控(制)并重,软(件)硬(件)兼施,机电结合"鲜明的特点。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科学、工程、人文素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实现和应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能够在电气测量、智能测控系统等专业领域及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设计与建设、仪器设备生产与服务、实验分析与研究等工作。

学生毕业五年后,期望能实现以下目标选项:目标1: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适应测控技术发展,融会贯通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知识,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领域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能对复杂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项目提供系统的设计、建设方案,能负责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生产、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进而成长为仪表开发工程师、仪表项目主管等。

目标2:能够跟踪电气测量、智能测控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能将新技术应用于工程实践,并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设计、生产、开发和服务,负责完成仪器设备产品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研发工作,成长为研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师、营销经理、售后服务经理等。

目标3:具备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胜任生产、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成长为企业中层管理者。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四、毕业要求(1)应用工程知识: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工程基础知识和电气测量、智能测控系统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工具,解决测控系统在设计、生产及运行等领域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

(2)分析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在测量工程项目设计、建设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实验试验、数学建模、工程计算、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识别、表达、分析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识别和判断复杂测控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在设计、运行、施工阶段提供合理或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应用整合思维方法,设计与实现满足特定用户需求与技术指标的系统(装置)、单元(部件)或工作流程,能够在各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测控技术等领域的科学原理,采用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数学建模等科学方法,对复杂测控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条件假设、数据提炼、信息综合等方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测控工程问题,在测控装备或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全生命周期过程,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测控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测控装备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对复杂测控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当前技术与工具的局限性。

(6)评价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测控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评价测控工程实践和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进行解决方案的合理分析,并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7)理解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于测控工程、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测控工程问题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等过程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给出合理化改进的建议。

(8)遵守职业道德与规范:能够理解当代社会环境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知识的内涵,并在智能测控系统或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师等职业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法定或社会约定的责任。

(9)开展个人和团队工作: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项目团队中,以及在智能测控系统或工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开展有效的工作。

(10)开展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在智能测控系统或工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以及在跨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国际视野,就复杂测控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

(11)应用项目管理:能够在智能测控系统或工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等过程的工程实践中,理解与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应用整合思维方法,在智能测控系统或工程研发的项目团队中应用。

(12)实践终身学习:能够在大学学习的全周期中,应用现代网络与电子数据库环境,理解与实践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行动,开展凝练关键词、使用学习工具、发现技术方案以及判断新技术等工作,不断自主学习并适应测控技术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

五、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六、主要课程1.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电机学、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原理及应用、电气测量技术与仪器、现代测试技术与系统、DSP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设计、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热工过程控制系统、精密仪器设计等。

2.特色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省级名师空间课堂)、自动控制原理(省级名师空间课堂)、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七、主要实践环节军训、金工实习、电工技术实习、电子技术实习、基础应用设计、专业应用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八、专业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九、教学安排培养计划总体安排见表1,教学计划进程见表2,集中实践教学安排见表3,第二课堂教学安排见表4,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见表5,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安排见表6。

表1培养计划总体安排表1 18 1 20 1 20 1 20 1 20 1 20 4 4 31 20 15 1 16 310418(3)1 7154※社会实践活动在假期完成。

表 2 培养计划进度表课程 类别序号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时数 各学期学时数 总 数 理论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通识平台课必修1 2000000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48482 200000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48 0 483 20000000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4 64 64 0 644 200000004中国近代史纲要3 48 48 0 48 5 050000030 大学英语8 128 96 32 64 64 6 030000035 大学体育3.556452 24 327 080000010 高等数学I 10 160 160 80 808 080000020 大学物理I5 80 8040 409 080000023大学物理实验I132 32 16 16 10 130000051 计算机方法与程序设计 4.5 72 48 2472 1113000005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540 20 20 40 12210000075大学生就业指导 1161616小 计48.5 792 632 160 312 352 48 6416任选(17学分) 必选 1 030000801 兴趣体育2 32 2 30 32 2 050000801 进阶英语3 48 36 12 48 任选1 050000802 拓展英语 2 32 24 8 32 2 020000000 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校定教师教育课程模块最多抵8学分。

3 210000900 第二课堂课程模块在校定第二课堂课程模块(选修)课程和院级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中由学生根据学校规定任选,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类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

小 计17 272课程 序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学时数 各学期学时数类别 号分总 数讲 课实践一 二 三四五六 七 八学 科 基础课必修课1 080000040 线性代数2 32 32 32 2 08000004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 40 40 40 3 080000047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48 48 48 4 121200101 电路6 96 96 48 48 5 121200102 模拟电子技术 3.5 56 56 56 6 121200103 数字电子技术 3 48 48 487 121200104 电工电子实验* 24040 20 20 8 121200105单片机原理与应用2.5 40 40 40 9 121200106 自动控制原理348 48 48 10 121200107 PLC 原理及应用 2.5 40 40 40 11 121200108 电力电子技术 2.5 40 40 40 12121201101 电机学△3 48 48 48 13 121201102工程基础综合实验Ⅰ*1 32 32 32 14 121201103工程基础综合实验Ⅱ*1 32 32 32 15 121201410专业导论与综合素养 1 16 16 16 16121200109 传感技术2.5404040小计4169659210416120172236152选修课选8学分1 121201401 测控图像处理2 32 32 32 2 121201402 虚拟仪器技术2 32 32 323 121201404数字信号处理 2 32 32 32 4 110000101 工程力学 2 32 32 32 5 110000112工程制图Ⅰ 232 32 32 6 121201407 PROTEL 制图 232 20 12 32 7 121201405DSP 原理及应用2 32 32 32 8 121201408 MATLAB 仿真技术 2 32 16 16 32 9 121201409CAD 制图2 32 16 16 32 小计8128 32 32 32 32 测必 1121201201智能仪器设计2.5404040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方向课修课 2 121201202 电气测量技术与仪器△3 48 48 48 3 121201203 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设计 2.5 40 40 404 121201204 热工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2.5 40 40 40 5 121201205 测控电路 2.5 40 40 40 6 121201206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2.5 40 40 40 7 121201207 精密仪器设计3 48 48 48 8121201208 测控专业综合实验Ⅰ* 1 32 32 32 9 121201209测控专业综合实验Ⅱ* 1323232小计20.536029664120 240选修课1 12120121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英语* 1.5 24 24 242 121201211 电磁场 1.5 24 24 243 121201212 运动控制系统* 1.5 24 24 24 4 121201213 计算机控制技术*1.5 24 24 24 5 121201214 现场总线技术* 1.5 24 24 24 6 121201215 学科前沿讲座△1.5 24 24 24 7121201216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1.5 24 24 24 8 121201217 计算机网络技术* 1.5 24 24 24 9 121201218 现代控制理论* 1.5 24 24 24 10 121201219 故障诊断技术 1.5 24 24 24 11 121201220 无损检测△1.5 24 24 24 12 121201221 嵌入式及DSP 应用△1.5 24 24 24 13 121201222 系统辨识与建模1.5 24 24 24 14 121201223 EDA 技术及基础1.5 24 24 24 15 12120122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5 24 24 24 16121201225工厂供电1.5 24 24 24小计 7.5120120120合计142.523681640328360472252332304240136备注:①专业选修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上半期②*表示考查课程,选修课均为考查课程③Δ表示校企合作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