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摘要本文主从智能变电站概念、特点对智能变电站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还根据智能变电站中的关键技术和智能变电站的构建方式进行了相关的探讨,让我们了解智能变电站在实现在不同领域的先进技术上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概念及特点;关键技术;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6-0064-0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电力的需求上也有所增长,在电力、客户与电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机密相连。
用电客户在电力的质量上也有很大的要求,能源分布上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样电力网络在使用和发展的要求上很难得到满足。
故而,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放在首要的位置,我们要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不断增加需求,这样就可以满足于广大的客户。
兼备变电站设备状态和电网运行数据的信息采集工作的智能变电站,在电网运行中还同时承担监控、调节电网运行工作中各种高级设备应用的工作,在电网运行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就进一步促进实现变电站和相邻的变电站、变电站和用户等各方面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成立。
而智能变电站给电网运行工作中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也为在未来的智能型电网运行工作中实现各项
功能的重要作用和依据,并且智能变电站在技术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支持。
本文只要从智能变电站的概念特点,关键技术以及构建方式上进行了相关探讨。
1智能变电站概念和特点
1.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智能变电站主要是以信息数字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以及通信平台网络化为基本要求,并且具有环保、可靠、集成和低碳等方面组成的智能型设备,通过智能变电站可以很好的完成变电站内部的各项基本功能,来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可以根据高级应用的功能来进行在线分析和决策、协同合作以及智能调节等方面,实现变电站的发展。
1.2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包含了高度的可靠性、很强的交互性、高集成度以及低碳环保等方面的特点,现就智能变电站中的高度可靠性、很强的交互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1.2.1智能变电站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的特点,它也是电网运行中最为基本的要求。
而变电站本身和内部的设备都具有可靠性能,这就要求变电站本身具有自治诊断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对变电站中的设备在产生故障前做好预防,并在故障发生时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把变电站中的设备故障减小到最低。
1.2.2智能变电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
智能变电站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的特点。
它还是向电网运行提供可靠、安全、准确、充分的信息。
且智能变电站运用采集到的信息来实现内部功能的共享,还与网内的更高级的系统之间实现了互动的关系,这些就为电网中的安全运行做好最基本的保障设施。
2智能变电站的构建方式
2.1智能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
智能设备就是为了可以很好的对智能电网的建设有所适应而提出的,也是智能电网在技术基础要求上可以满足实现一体化。
同时在传统的一次、二次设备之间智能设备取消了划分,还对间隔和过程这两个层之间具备的功能进行了集成,在运用一些手段对智能设备在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的判断,如:寿命的预测、实时状态的监测以及可靠地评价等手段。
并对设备故障出现前期故障时,根据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维修和处理。
应用和设计智能设备使得站内的一次设备在运行状态很稳健,同时还可进行对站内的评估和监视,这样就为调度在系统上有了更为科学可靠的依据;还可在故障和寿命上对一次设备进行判断和评估,为站内技术在运行检修和指导上得到更为充分的支持。
而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不当降低了成本,还在产生隐患机率上也有所减少,还增强了站内系统的可靠。
所以说智能设备的使用的灵活性能大大的满足了站内运行时的需求。
2.2智能变电站中的体系架构
传统的体系架构与智能变电站的体系架构相比的结果就是后者的功能呈现的更加完善,结构上也是很紧凑的,而在未来的发展上也比较符合变电站技术的趋势。
同时它是通过智能组件和高压设备组合而成的设备层次,也是将一,二次设备进行相互融合的,而这些还可以完成站内中的检测、测量和计量等等方面上的相关功能。
设备层采用了将硬件设计模块化,变电站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的互动模式在这种方式下有了大程度的改变。
而分散性的控制设计就很好的保证了其内部各模块之间的独立性能,它们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从而增加了硬件系统在变电站内各功能间的可靠性。
3智能变电站存在的关键技术
3.1智能变电站中分布式电源的保护控制技术
智能电网把分布式电源接入其中,这样就可以提高了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在效率上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配电系统中也改变了单项潮流的现象,从单向电源辐射的网络转化成为一个属于多源型的网路。
而多源型网络也打破了建立起来的变电站内部保护设施的配合关系,严重影响了保护的动作行为性和性能。
所以,接入分布式电源将成为接下来研究智能变电站基点保护的关键。
3.2智能变电站中硬件的集成技术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电网硬件系统中使用了描述语言的硬件,这个硬件的出现使其在设计应用上具备了集成、自动以及模型化的特征。
这些特征就使得硬件系统有了功能全面的模块化的设计,可以将很多逻辑问题固化在智能变电站内部的设备上,有软件实现硬件的应用。
这就保证了设计应用的准确、可靠以及实时方面的性能,也解决了信息传送中的瓶颈问题,解决了资源上的开销问题,更加提高了智能设备中的各项集成。
3.3智能变电站中软件的构件技术
智能变电站中的软件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管理和传统的监控等功能,还可以将相量测量单元(pmu)、录波等功能上进行集成,这样就实现了变电站内部的区域集控、在线状态监测、远程维护等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还可以根据工程配置文件上生成系统的工程方面的数据,实现设备系统和变电站系统的自动重构等功能。
而软件的构件技术是实现上述功能的重要应用。
参考文献
[1]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s].国家电网公司,2009.
[2]林宇锋,钟金,吴复立.智能电网技术体系探讨[j电网技术,2009,33(12):8-14.
[3]智能变电站技术特点研究[eb/ol].http:
///view/ab7339ea856a561252d36f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