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解剖结构
AP室床通路 6齿状回分子层
PP穿通路
• 经颞叶中部做大脑半球的冠状切面,海马呈双重C环抱的外形,大C代表海马, 开口向腹内侧,小C代表齿状回,位于海马沟的背内侧,开口朝背侧
• 依据细胞形态及皮质发育的差源自,海马被分为CA1、CA2、CA3、CA4四个扇 形区
细胞类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接受 – 内嗅皮质:谷氨酸、ENK – 隔区:Ach、GABA、 – 蓝斑:NA – 中缝核:5-HT – 腹侧被盖、黑质:DA
• 纤维分布 – Ach:遍布海马各区 – NA:门区、腔隙分子层 – ENK:齿状回
纤维联系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内部神经环路
– 三突触回路:
1. 嗅区II及III层锥体细胞轴突 (形成穿通径路PP)-齿 状回分子层外2/3-颗粒细 胞树突树突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位
置
• 海马 (hippocampus, Ammon horn)
– 位于侧脑室下角底 及内侧壁,形状如 海马,全长约5cm, 呈一条镰状隆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外形
• 海马前端膨大称海马足 , 被2-3个浅沟分开,沟 间隆起称海马趾
• 海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 覆盖,下方有一层有髓 纤维称为海马槽(室 床),室床纤维沿海马 背内侧缘集中,形成纵 行白色扁带称海马伞
– 外侧份II层-齿状回分子 层2/3和CA1、CA3腔 隙分子层
– III层穿通纤维-CA1腔隙 分子层
• 对侧海马结构:CA3锥体细 胞-对侧海马CA1、CA3
• 乳头体:乳头体-齿状回通 路(抑制性传入)
• 脑干:蓝斑核、中锋核、腹 侧被盖-齿状回(多形细胞 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树突与苔藓纤维形成突触,构 成透明层
• CA2区细胞排列最紧密,但不 与苔藓纤维形成突触,只接受 下丘脑乳头上区的传入纤维
• 轴突由海马伞经穹窿进入隔区, 并经穹窿连合投射到对侧CA1、 CA3区
海马的化学解剖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固有 – 锥体细胞:谷氨酸、Ach – 颗粒细胞:谷氨酸、强啡肽 – 中间神经元:GABA、CCK、nNOS、VIP、 SS
• 海马结构的外部联系:
– 皮层:海马旁回、颞上回、旁嗅回、岛叶、扣 带回、眶额皮质
– 皮层下:杏仁复合体、屏状核、内侧隔核、下 丘脑后部的乳头体上区、前丘脑、丘脑中线核 群、腹侧被盖、蓝斑
传入纤维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隔区:隔-海马径路
• 内嗅区:
– 内侧份II层-海马槽-CA1 腔隙分子层(室床径路)
• 锥体细胞或颗 粒细胞
• 中间神经元 (5%-8%):篮 细胞、腔隙分 子层中间神经 元、吊灯样细 胞
• 门区细胞:苔 藓细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锥体细胞示意图
• 胞体长径20-30uM。短径1020uM。CA1区排列2-3层, CA3区的细胞数是CA1区的1.52.0倍,排列疏松,最多可达10 层。
传出纤维
穹隆是海马传出的主要径路 • CA1区-伏核、尾壳核 • CA3区-双侧外侧隔核、同
侧CA1区、对侧CA1、CA3 及齿状回、外侧视前区、下 丘脑前份、中脑中央灰质吻 部 • 部分下托-形成联合后穹隆乳头体 • 内嗅区皮质-旁嗅回、海马 旁回、扣带回、额叶、眶额 皮质、伏隔核、尾壳核
• 齿状回是一条窄的皮质, 由于许多血管进入而被 压成许多横沟成齿状
海马分区:
海马与齿资状料仅回供参考均,不属当之处于,请古联系皮改正质。 3层结构:分子层、锥体细胞层(海 马)、颗粒细胞层(齿状回)
2始层 1室床 3锥体层 4放射层
5腔隙分子层
Sch Schaffer侧枝
Mf苔藓纤维
8颗粒层 7齿状回多形层
2. 颗粒细胞轴突苔藓纤维CA3透明层-锥体细胞顶树 突基部;
3. CA3锥体细胞轴突的 Schaffer侧枝-同侧CA1腔 隙层,终止于锥体细胞顶 端树突干。
– (三种突触之间都是兴奋 性氨基酸-形成兴奋性前馈 通路)
– CA3反向投射到齿状回分 子层-解释海马腹侧惊厥易 感性问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