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使青少年提高科学素养摘要:青少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中的重点人群,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新模式,让青少年科学素质得到更快、更好地提升。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素养【出处】《科技视界》一、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科技活动,是大面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丰富多采的科技活动,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个性,增进身心健康,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科技活动主要包括发明、创造、论文、制作、饲养、科学试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信息传播等方面。
通过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科技发展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及世界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创新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以及科学地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内知识的兴趣。
课内知识对课外活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做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是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主渠道。
二、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益处1、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我国教育现状很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科技活动有许多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
从性质来看,科技活动是在教师辅导下,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内容看,它比课堂有较大的伸缩性,能及时吸收现代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从形式和方法来看,它灵活多样,寓科技教育于活动之中,富有实践性和创造性。
此外,许多项目与生产技术密切结合,参加这些活动将为多数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打下基础。
因此,广泛地开展科技活动,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向青少年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科技活动的开展,使青少年从小接受科学启蒙和熏陶,特别是为那些科技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他们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些50年代、60年代参加科技活动的青少年,现在已成为科技战线上的骨干。
3、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科技活动对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
它能使许多学生找到正当地表现自己能力的领域,将他们旺盛的精力引向正确的轨道。
这对于在青少年中逐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很有好处。
不仅如此,开展科技活动还是一种对少年儿童进行理想教育的好形式。
科技活动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从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加深到对科学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把科学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确立自己的志向,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升华为崇高的理想。
4、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技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维护集体利益,从而形成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协作意识,培养协作能力。
在活动中可以使他们不断地端正学习动机,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的自律精神,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充分发挥科技活动的实践性,使青少年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培养他们懂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些基本原理,并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5、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开展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这必将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出发,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校外科技活动,吸引青少年参加,对保持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6、有利于青少年科学知识的学习科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作用各不相同。
一些科技活动以学科内容为主,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延伸。
在非学科性的科技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渗透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请学者和专家帮助,组织学生追踪现代科学的前沿,这对于开拓青少年的科学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活动过程中,青少年是以发现者和探究者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的,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从被动的强化转化为主动的探索,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综合性的科技活动中,他们学习和掌握的是一定结构的知识,深刻理解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并学会了灵活应用,把知识真正地学活了。
科技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任何课堂教学和大众传媒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7、有利于青少年科学能力的全面提高科技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青少年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在现实的科技活动过程中,青少年作为活动的主体,利用从课堂上和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问题,获取和创造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在辅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自己选课题、订计划、找资源、做实验、撰写科技论文和创造出有形的科技作品。
每完成一个选题,便经受了一个完整的科学过程的训练,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8、有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科技活动还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科学兴趣,培养健康性格,养成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形成是从青少年的兴趣和好奇心开始的。
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较好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氛围,青少年在与内外环境的交往中学会待人处事的经验。
在活动中他们既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也要经受住失败的煎熬,这不但有利于他们形成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也会陶冶他们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性格。
科技活动是一个训练智力和操作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科技活动中形成起来的习惯,对培养青少年的科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青少年参加科技活动对他们形成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坚定他们献身科学、为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理想,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科技活动的主渠道1、“活”与“动”是科技活动区分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
因此,科技活动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2、科技活动内容广泛、多种多样,具体包括:制作操作、实验、创造思维训练、知识性游戏、观察调查、智力美术、科学文艺、“小星火”计划活动。
科技活动要以这八个方面为基本内容,但又不能局限于此。
传统教学以室内为教学场所,科技活动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势必将极大束缚学生的手脚,违背科技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的特点。
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要根据活动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采取切合实际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四、开展科技活动的方法1、引导法:一般校内外科技辅导员、科普志愿者、科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是青少年科普活动中的科技传播者,其中科技辅导员是最主要的科技传播者。
由传播过程可见科技辅导员是传播通道的第一通道,对传播的内容、传播的策略起决定性作用,故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首先要求科技传播者要具有优秀的科技素质,从而正确的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2、制作法:学生利用一定的工具材料,通过动手操作,独立地完成某种实物作品。
它主要应用于创造发明和小制作等活动中,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如指导六年级学生制作“磁性开关”、“电风扇”等都需要学生剪贴、折粘、组合、拼接作品。
这种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科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3、交流法: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互相启发,引动联想,并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像“创造发明创意登记表”活动等。
通过科技信息发布,师生间、生生间进行信息交流。
4、观察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真实、原始的自然信息。
通过全面搜集材料、开拓思维、检验研究成果,使学生直接感受、获取知识。
观察要坚持全面性、客观性、典型性,如“我身边的污染源”等活动,结合实际进行演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为他们创设条件。
家庭、社会也应给予充分支持,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5、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简易的仪器或设备,控制、干预、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一事物在观察的条件下发生和重演,从而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探索自然规律。
如通过烟草让学生认识到烟草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从而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通过亲自参与,掌握实验方法,为今后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6、创造法:学生根据要求,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想象,独立地完成某项科技作品。
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训练,它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出了“太阳能拐杖”;使学生敢想、敢做,勇于大胆创新。
7、竞赛法:通过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学校开展了“科技小明星”“小科学家”的评选活动等。
对学生的制作、发明、论文进行评奖,定期通过各种板报公布获奖名单。
8、游戏法: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贪玩好胜等特点组织各种科技游戏活动,使他们在玩玩乐乐中耳濡目染,不断受到科技熏陶。
如“小小科技博览会”、“学校科技节”等活动,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
9、综合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场地、经费、器材等条件,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开展科技活动,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展有效的科技活动对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应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兴趣广泛。
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开展科技活动不仅要注意数量,而且要注意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使之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应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受教育的机会。
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要把着眼点放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科学素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