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的秋天美文

北京的秋天美文

北京的秋天美文
【篇一:北京的秋天美文】
原标题:跟着老舍的美文欣赏北京最美的秋天
北京的秋天说来就来仿佛昨日还是炎炎夏日而一觉醒来就已是秋高
气爽银杏金黄文学大家老舍对北京的秋天盛赞不已在他眼里,北京
的秋天就是天堂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边欣赏着老舍在《四世同堂》里的美文节选《北平的秋》边欣赏北京秋天的美景吧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

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
划分得平匀。

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
的暴雨。

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象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
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西山
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
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
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
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象花
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
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
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
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那些水果,无论
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
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
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

况且,他们还会唱呢!
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
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
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

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
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

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
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良乡大栗子
→肥美的河蟹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
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
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
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
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菊展。

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
以甲天下。

同时,象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
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
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

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
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
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老舍和北京的渊源故事,《北京人——老舍先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
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阅读 ()
【篇二:北京的秋天美文】
“晓窗惊觉向秋风,万里心凝淡荡中。

”早来的秋风让北京秋意渐浓,北京的秋季虽短暂,但它的美足够惊艳。

香山的红叶,钓鱼台的银杏,陶然亭的芦花……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迷人古都,在秋天
显得尤其美丽,无外乎鲁迅、老舍、郁达夫、张爱玲、三毛等文人
皆不吝溢美之词,为北京的金秋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这不是
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

——杨朔《香山红叶》
从曹雪芹到纳兰性德,多少文人墨客迷恋那漫山遍野的一抹鲜红。

正所谓闹处无美景,美景必静观,赏红叶需选霜降时节,秋高气爽,
风日晴和,幽静的深山中可见红叶随风飞舞,正如李白在《夜泊牛
渚怀古》中所描写的“枫叶落纷纷”的绝美景致。

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
的钟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
江南生人的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回忆,每每到初秋总会想起北京。

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郁达夫总安享于“清晨起来,泡一碗浓茶、
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
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
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
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她总是看着我,轻轻地跟我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
去走走’母亲是喜欢花的……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回忆起自己母亲带他去北海赏菊。

其实,北海早在明代就有皇家和大臣们“西苑观菊”的记载。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之雅景可谓美不胜收。

秋天的月,无论是瘦弱的,还是丰满的,总是最明亮的……俯瞰北
京古城的色彩。

紫禁城的红墙、金色的琉璃瓦、深红的廊柱、墨绿
的古柏、汉白玉的雕栏……这些色彩总是异常分明。

——鲁迅《北京的秋天》
千余年来北京城遗留下来大量不同类型的建筑,其中最重要的是宫殿、祭坛、园林、陵墓等建筑群,而紫禁城、王府和皇家园林共同
构成了北京内城的皇家文化。

秋日行走在故宫之中,感受它的沧桑,思绪总会不自觉地飘荡在它的历史当中,静静的,一种别样的意味
油然而生。

后海最初吸引我的,当然跟你们一样,必须是酒吧里的各种啤酒和
姑娘。

穿过拥挤的人流,这里几乎是帝都中心唯一的一片亲民水域。

自由游弋的野鸭们灵动地穿行在造型搞怪、行动笨拙的脚踏鸭子船
之间。

——三毛
秋天的什刹海安静祥和,夕阳西下泛舟水上,更有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感觉。

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不足为奇,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
争荣了。

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
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

——林语堂
走在北京秋天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满目的黄叶迎风飘舞,其中,钓鱼台的银杏大道最为知名。

一叶知秋,北京城里的秋叶,可谓是
秋天最美的“信使”。

秋天,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
——莫言《北京秋天下午的我》
莫言在《北京秋天下午的我》所描绘的,都是北京胡同里淳朴而独
特的气息,斑驳的木门和砖墙,昭示着这里的浓厚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在北京的老城区里,错落分布着白塔寺,福绥境大楼,鲁迅博
物馆和旧居,还有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旧宅……随意一个秋日的午
后来这里走走,十分惬意。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

桔红色的房屋,
像披着袈裟鲜艳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的洗礼。

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张爱玲《秋天的雨》
潭柘寺,是朱自清心中最有诗意的寺院,是让周作人一住两三个月
的静心之所。

它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古树
参天,佛塔林立,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
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

更有翠竹名花点
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张爱玲笔下的雨天潭柘寺更是意境幽远。

颐和园、景山、太庙、中山公园、天坛、地坛……这些历史上的古
迹名胜使每个人都心胸开朗,流连忘返。

——冰心《北平之恋》
作家谢冰莹(冰心)曾在《北平之恋》一文中由衷赞叹北京的名胜
古迹。

在天气好的时候,建议大家早点起床,赶上景山公园6点半
开门时,随第一波人群登上万春亭,可以看到日出;或者晚上等太
阳下山,看日落,看北京中轴线蔚为壮观的夜景。

除了上述诸多美景,北京秋天的美食也让人赞不绝口。

生在北京,
卒于北京,笔下字迹皆与京城形影不离,老舍口中的北京就是胜似
天堂的地方,“论天气,不冷不热。

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

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一到秋天,北京就又变成北平了!人间天堂不过如此。

”结语
美景如斯,养眼怡情,看尽文学大师笔下的万千秋色,方能体悟潇洒浪漫的初秋。

它犹如一位无拘无束的艺术家,用色调抚慰人们浮躁的灵魂,用明澈荡涤积垢的内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