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教育更精彩诚信使教育更精彩演讲稿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学校。
步入厦门外国语学校,给我第一感受就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无论是坐落于风光旖旎的赞驾湖畔的初中部,还是矗立在景色宜人的“未来海岸”的高中部和海外部,映入眼帘的是校园环境幽雅、传统文化浓郁、教学设备先进、校舍布局合理,可谓是充满现代气派又不失儒雅端庄,办学历史不长而不失文化涵养。
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则是学校的活力之根与动力之源。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对“校园文化”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学校是文化的园地,办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铸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外国语学校自创办起就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历届的领导班子始终把“文化管理”、“人格治校”的薪火,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对此,赵继容校长感言:学校光是以制度治校,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只有文化渗透,人文关怀,才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是教育之宗旨、办学之根本。
走进厦门外国语学校,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竖立在校园里的孔子塑像。
据悉,这是目前为止厦门市中小学校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座孔子塑像。
它是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李维祀教授设计创作的,以唐代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图》为形象模本。
塑像面带笑容,眼神温和,神情慈祥,双手交叠持于胸前,身体微微鞠躬,其神态栩栩如生,流露着温文尔雅的气质,给人威严的感觉。
吴启建副校长说,学校立孔子塑像并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实实在在培养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人。
学生们每天走进校园第一眼看到的是孔子塑像,这无形中对他们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每次走进一所学校,都要了解这所学校的校训,来到厦门外国语学校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令我眼前为之一亮的是,该校的校训不仅文字简洁,而且寓意深刻。
赵继容校长对校训“进德修业”是这样诠释的:我们的校训是取自于孔子的“君子进德修业”,它既是学校的教育目的,也是立人做事之本。
它昭示人们,要勇于创新、永恒不息、日新月异、求新求变以养成盛德;要心地无私、视野开阔、内涵深厚、知识渊博以成就大业。
孔子的这一教导,内涵极其丰富,启示极其深远,它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外国语学校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在学校办公室主任郑远鹏老师的陪同下,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位于海沧学区的外国语学校高中部。
而让我饶有兴趣的是学校每幢建筑不但美观大方,颇有现代气派,而且命名是那样的独具匠心,都《易经》、《论语》、《大学》等经典书籍里的词语,而且在每一幢楼的前面,都立着一块石碑,镌刻着对这幢楼命名的注释,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刻内涵。
“图书馆”取名“文心馆”,源自《大学》。
“修身在正其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说的是修养自身的品位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寓意师生徜徉在图书文化的海洋里,博览群书,增益文采,升华心灵,明心静至。
“教学楼”取名“山水楼”,源自《易经?蒙卦第四?象》。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寓意教师启迪蒙稚,传道授业,需恒毅宁静,循循善诱,如山泉之出,果决必行,溪流成川。
莘莘学子承蒙山泉之甘甜,开启蒙稚,尊师敬学,学生渐丰,如涓涓细流,汇聚江河,活力无限,奔腾不息。
泉,水也。
希望教师善教,学生勤学,人才辈出;师生情谊,如山高水远。
“女生宿舍楼”取名“厚德楼”,源自《易经?坤卦》“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易经》中,坤为阴,为地,为顺,为女子。
寓意女同学就像天地的气势一样,厚实和顺,容载万物,承天时行,至静德方。
“男生宿舍楼”取名“自强楼”,源自《易经?乾卦》。
“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
”在《易经》中,乾为阳,为天,为健,为男生。
寓意男同学就像苍天的运动一样,乾健不息,昼夜不歇,朝气蓬勃,阳刚有为。
“教师宿舍楼”取名“三省楼”,源自《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即时时审慎自己的言行,克己自省。
寓意教师修身正心,自警自省,教书育人,德才双馨。
一幢幢建筑,一块块石碑,与校园里的绿树青草交相辉映,与默默矗立的孔子塑像相映成趣,不仅编织成校园一道美丽而迷人的风景,而且还让人们或流连或驻足中深深感受到厦门外国语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如果说,在校园里竖立孔子塑像,为每一幢建筑命名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那么,开设孔子选修课和“读经班”,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解读、继承和升华,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思想、文化及其对现代的启示意义,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很有教育意义。
而“孔子文化周”则是学校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重头戏,学生会通过专栏板报、讲座、书法、征文等形式介绍孔子和儒家学说,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规范。
特别是学生开设讲座,向同学讲述他们自己所了解的孔子和中国儒学,在同学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厦门外国语学校的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也非常重视和体现传统的继承性。
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精神、法律、政治、思想,是经过几千年人们的长期实践、思考、创造,并有选择的积淀下来的。
合理的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课程文化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
为此,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灵魂。
于是,学校在此基础上,形成校本课程的系列:传统文化之根。
并编撰出版了《传统文化之根――那“人”》、《传统文化之根――那“物”》、《传统文化之根――那“风”》、《传统文化之根――那“景’》的丛书。
在校本选修课程中,胡皓老师选了孔子的《大学》给学生诵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所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学生振振有词、渐入佳境、忘乎所以的朗读,不得不让人感慨万端:现代初一年的孩子们还能如此入迷、虔诚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这些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情感的升华,哲理的思辩是其它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二、对外交流,多元文化交融厦门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81年12月,原名厦门英语中学,是福建省第一所侧重于外语教学的重点学校,1990年7月,更名为厦门外国语学校。
学校自创建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培养“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高素质国际型复合型人才,把握机遇、追求卓越,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精品学校。
厦门外国语学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身品牌和资源优势,走出guo门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先后与 __哥伦比亚国际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夏威尔学院、德国约翰诺伊姆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和学生。
学校与美国新泽西州林登高中合作创办中美高中实验课程班;还和法国一中学“联姻”;是福建省唯一的“德语基地”;同时也是目前省内唯一的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
学校开设了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课程,每年还组织师生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 __、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游学,既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学到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对中西文化中具有普适性的成分的提炼、升华,使二者获得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融合。
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业绩与办学品位。
每年暑假组织的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 __夏令营,更是让厦门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置身于异域文化中。
学生大都吃住在当地居民家中,在当地学校接受语言学习。
面对着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接受着不同文化的冲撞,学生不断地学会交流,学会尊重不同习俗与生活方式,学会艺术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带回了新的视野,新的感受,新的收获。
夏令营达成了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学生发展搭建了国际性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往的能力。
学校组建了模拟 __协会(模拟 __是世界各国官方和民间团体特意为青年人组织的活动。
青年学生们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以 __大会的形式,通过阐述观点、政策辩论、投票表决、做出决议等亲身经历,熟悉 __的运作方式,了解世界发生大事对他们未来的影响,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模拟 __活动,活动的开展增进同学们组织、策划、筹款和财务管理的能力,研究和写作的能力,公开发言和辩论的能力,解决冲突、寻求妥协和达成一致从而缔结合作的能力(谈判的能力、求同存异或消除分歧的能力),运用英语的能力,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
还增强同学们对于__组织的结构、程序和功能的认识,促进他们对于当前的重大国际议题的理解以及对于围绕着这些议题的全球进程的参与精神。
同时,在活动中所探讨的涉及裁军、环保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国际议题多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这有助于加强跨学科的交流。
在这项健康积极、极富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中,厦门外国语学校几年来先后参加北大、复旦、外交等多所学校模拟 __协会会议的邀请,并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的外语节是以“走出厦外,走进世界”为主题,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口语竞赛,外文歌曲比赛,写作比赛,书写比赛,板报评比,跳蚤市场,文化展板设计,各国文化展演以及元旦文艺会演等),为同学们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提供舞台和帮助,为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
在全员参与的外语节多项活动中,文化展演独具特色,构成了校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泰国的“民族服装”和“舞蹈”、德国的“柏林墙”和“啤酒”、阿根廷的“足球”和探戈”……同学们将各代表国的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演绎得栩栩如生。
两个星期的外语节,学校如同过节一样,到处充满着浓厚的多元文化交融的气息。
厦门外国语学校在多元的成才模式上也是成绩斐然、成果显著。
这里,学生高中毕业有着多种的成才渠道,每年有20%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具有直接保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交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和重点综合性大学外语院系的资格:参加高考进入全国重点大学;直接进入国外大学学习。
近几年,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到国外著名大学深造。
多元的成才模式自然而然也就吸引了莘莘学子前来求学,也成为本市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殿堂,难怪乎有家长如此坦言:学生一脚迈进厦门外国语学校,另一脚已经跨入了高等学府。
因为语言的学习不仅意味着掌握了一种语言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并由语言方式的丰富,最终导致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促进人才成长。
在与赵继容校长的交谈中,学校有两个做法特别引起我的关注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