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


急性蜂窝织炎
4.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先有病损或感染,发病时伴恶寒发热, 局部肿痛,边缘不清,淋巴结肿大 5.新生儿皮下坏疽: 背臀部多见,患儿发热、不进乳或昏 睡,皮肤发红、质地变硬并扩大,中央 变软起水泡,严重时皮肤坏死破溃
急性蜂窝织炎
6.治疗
1.原则:消除病因、减少渗出、减轻组织内压、抑制感染扩
脓腔:组织坏死、细胞溶解后产生
脓 肿
脓肿膜:内层坏死组织细胞、外层是具有吞噬能力的间叶细胞 脓清:不含纤维 脓球:分叶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白 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 红细胞 组织分解产物:组织细胞分解碎片、坏死组织 碎块、骨碎粒、软骨碎片
脓 汁
脓 肿
(四)分类
1.按脓肿的深浅

2.特异性感染:特异的致病菌引起的特定 的感染,如:结核、破伤风、炭疽等
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
由机体的抵抗能力和细菌的致病能力 及治疗措施(及时性、正确性)决定, 有三种: 1.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 2.转为慢性 3.感染扩散
特异性感染
Specific infection
特异性感染
1、破伤风
tetanus 2、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破伤风 tetanus

病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在无氧环 境下繁殖,产生的大量外毒素(主要是 痉挛毒素)作用下,导致全身横纹肌持 续性收缩,阵发性痉挛。特点:伤口深, 污染重。
破伤风----病因病理
B超、X线、CT检查: 诊断深部脓肿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选用抗生素。
治疗:
1.局部处理:保护感染部位,理疗和外用 药物,手术。 2.抗感染药物应用:根据细菌培养+药敏、 其次根据感染部位、临床表现、脓液性 状等估计病原菌种类。 3.支持治疗:

外科感染治疗
(一)局部治疗: 1.休息及患部制动
(1)浅在性脓肿:脓肿处于体表 (2)深在性脓肿:脓肿位于体腔深部
脓 肿
(五)临床症状 1.局部临床症状 (1)局部温度升高
(2)潮红
(3)肿胀(局限性) (4)疼痛 (5)波动感 (6)皮肤及皮下组织肿胀
2.全身症状
精神、食欲、体温
脓 肿
(六)诊断
病名 血肿 脓肿 淋巴外渗 发病速率 炎症反应 快 慢 慢 明显 明显 轻微 穿刺 血液 浓汁 淋巴液
外科感染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一科 赵凯主治医师
内容
1.概念 2.分类 3.特点 4.临床表现 5.浅表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6.脓肿 7.全身外科感染 8.特异性感染

外科感染
感染:是由病原体(病毒、细菌、 真菌及寄生虫)入侵、滞留与繁殖引 起的炎症反应。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 染。这类感染临床多见,需注意防治。
淋巴淤滞
象皮肿
丹 毒
1.定义:是皮内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 2.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3.临床特点:好发下肢和面部,起病急、 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边界 清楚、压之消退、去压恢复。 4.治疗:抬高患处,应用抗生素,50%硫 酸镁湿热敷。

浅部急性淋巴管炎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2.注射漏出:水合氯醛、氯化钙、高渗盐水、砷制剂 3.带菌注射:不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引起注射部位脓肿 4.外部转移:由原发病灶随血液或淋巴转移至新的组织
或器官内形成转移性脓肿如结核、放线菌
5.手术后遗症:手术部位感染
6.血肿与淋巴外渗:破溃后感染
脓 肿
(三)病理发生
化脓感染初期→ 局部炎性细胞浸润→ 局部组织受压坏死→ 白细胞、毒素于病灶内形成脓汁、腔洞→ 周围形成脓肿膜→ 患部和健康组织的分界线→ 形成脓肿
4.症状:
1.全身症状: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呼吸脉搏加快、白细胞数增加
2.局部症状:局部增温、疼痛剧烈,呈弥漫性
大面积肿胀,有明显机能障碍
急性蜂窝织炎
5.诊断 根据病史及化验易于诊断 6.鉴别诊断 1. 硬皮病:皮肤不红,体温不热 2. 小儿急性咽炎:颌下肿胀较轻,咽部发 红明显 3. 气性坏疽:伤及肌肉,运动障碍,细菌 培养确诊
外科感染的病程演变
感染扩散 局限化、吸收 或形成脓肿、 蜂窝织炎
慢性感染
痊 愈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急性炎症有红、肿、热、痛 和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体表病变脓肿 形成时,可有波动感。病变位置深、则 局部症状不明显。 2.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如腹腔感染时, 胃肠功能减弱,引起腹胀;泌尿系感染 时有尿频、尿急。
散、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
2.方法
(1)局部疗法: 初期冷疗,控制后用温热疗法。 封闭疗法:盐酸普鲁卡因青霉素,初期与冷疗法同用。 中后期:热疗、理疗 (2)手术疗法:切口须足长、足深,切口位于患处最低点。 (3)全身疗法:抗菌消炎和对症疗法
丹 毒
丹 毒
丹毒 丝虫病 …
淋巴管阻塞
(2)脓肿切开法 (3)脓肿摘除法(适用于小脓肿)
4.全身疗法:
抗菌素、解热镇痛药
急性蜂窝织炎

1.定义:指皮下、筋膜下或深部疏松结缔 组织感染。2 2.致病菌: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为主 3.临床特点:弥漫性炎症,不易局限,扩 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急性蜂窝织炎

3.全身症状:感染重时常伴发热、呼吸心 跳加快、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 退等。 4.特殊表现:破伤风(强直性痉挛)、气 性坏疽(皮下捻发音)、皮肤坏疽(发 痒性黑色浓疱)

外科感染诊断
1.局部症状 :
2.全身症状: 重者: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败血症↓ 白细胞检查:计数↑、核左移,G阴性杆菌感染 3.实验室检查: 或免 疫功能低下时,白细胞计数稍↑甚至↓ 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轻者:发热、心跳↑、呼吸↑ 、精神沉郁、食欲↓
1、病因:链球菌、金萄菌侵入淋巴。
2、临床表现:
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疼痛、
触痛形成肿块、疼痛加重、皮肤红 热脓肿形成。 急性淋巴管炎:浅层—红线;深层— 条形触痛区。
3、诊治:诊断不难,但需同时诊治原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甲沟炎和指头炎

临床表现 甲沟炎:一侧甲沟皮下,红肿痛波 动感扩至另侧,疼痛加剧指头炎 指头炎:手指末节,轻度肿红剌痛 跳痛,伴全身症状疼痛减轻,皮色变 白破溃,可伴骨髓炎

人体的防御能力
1、局部情况: 皮肤粘膜缺损; 导管或管腔阻塞; 局部组织缺血; 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 2、全身情况: 严重病变(休克、糖尿病、
尿毒症、肝衰)
特殊治疗(激素、化疗、 放疗) 严重营养不良 爱滋病病人
外科感染的特点
1.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 2.外科感染一般均有明显的局部症状。 3.常为混合感染。 4.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疗 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诊断

1.根据原发感染病灶、典型脓毒症表现。

2.确定致病菌应作血和脓液的细菌培养。
治疗
1.首先是原发感染病灶的处理。 2.抗生素应用:先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 应用,再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调整. 3.支持治疗 4.对症治疗:控制高热、纠正水电解质紊 乱和酸碱平衡。

全身性感染----自然转归
剂解毒;葡萄糖疗法加强饲养管理
3.对症疗法:强心、利尿、解毒、解热、镇痛、改善胃
肠功能
第二节:浅表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疖 痈 急性蜂窝织炎 丹毒 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下腰及 臀部多 个散在 疖肿, 中央有 白色脓 头。

1.定义: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 性感染,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2.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的小结节 3.危险三角区(鼻、上唇及周围)的疖被 挤压或挑刺,病菌可沿内眦静脉和眼静 脉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4.治疗:理疗、外敷药、有脓头时切开引 流、应用抗生素(面部疖、疖病、)
第一节:概论(conspectus)
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性 疾病和发生在手术后和创伤后的感染。包括: ①一般感染;②特异性感染;③手术、创伤后 腔内或伤口感染;④手术后远离伤口的感染; ⑤器械检查后的感染。
外科感染可按不同角度分类
一.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

1.非特异性感染:也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 性感染,占外科感染大多数。常见有疖、 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乳腺炎、 阑尾炎、腹膜炎等)。特点:先有急性 炎症反应,继而形成局部化脓。



诊断:诊断较容易


治疗:及早应用抗生素,初期治疗同疖, 有糖尿病应同时予以治疗,有多脓点或 流脓,应及时切开引流。(+字切开)
脓 肿
(一)定义
在任何组织或器官内形成 外有脓肿膜包裹,内有脓汁潴
留的局限性脓腔称为脓肿。
脓 肿
(二)病因
1.感染病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
脓杆菌、腐败菌
1.革兰氏阴性杆菌: 常见为(大肠、绿 脓、变形)杆菌。 2.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为(金黄葡萄、 表皮、肠)球菌。 3.无芽胞厌氧菌 4.真菌

发病条件
1.严重创伤; 2.大面积烧伤; 3.严重感染。

发病机理
SIRS MODS
致病菌
毒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