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粮食财务挂账的核算

四粮食财务挂账的核算

第四章 粮食财务挂账的核算
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粮食所需资金,包括收购 资金、各项费用开支,基本上由国家银行提供粮 食贷款解决,粮食企业用销售收入和财政部门拨 付的粮食政策性补贴资金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 息。如粮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亏损或财政补 贴资金不到位,或被挤占挪用,就不能如数归还 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由此产生的对银行的欠账 称之为"粮食财务挂账".
按照中发(1993)11号和国发(1994)32号、62号文件精 神, 1995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粮食政策性财务挂 账停息处理办法》,对粮食财务挂账的停息和消化做出了 明确规定:
(一)规பைடு நூலகம்了粮食财务挂账的范围
限定为各地人民政府清理上报,经财政部等部门核复的、 1991粮食年度末的粮食财务挂账。
第二节 粮食财务挂账的处理
为了处理好粮食财务挂账,切实减轻国有粮食企业负担, 促进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保持国民经济的 快速健康发展,1994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 系列的改革措施,积极有效地解决粮食财务挂账,取得了 明显成效。
一、对1992年3月31日前粮食财务挂账的处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 定》(国发[1998]15号)文件精神, 1998年5月,国 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消化国有粮 食企业新增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办法的通 知》(国办发[1998]21号),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 各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对国有粮食企业1992年4月1日至 1998年5月31日期间发生的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和不合理 占用贷款进行清理,经审核确认纳入本金消化范围的 粮食企业新增财务挂账,按粮食企业隶属关系,分别 由中央财政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筹 措资金归还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
为鼓励地方财政和企业积极消化挂账,对地方提前消化政策性挂 账所减少的停息款,中央财政不收回,专项返还地方财政和粮食 企业。地方财政和粮食企业要继续用于消化粮食财务挂账,不得 转作他用。同时,对企业按当年国家专项储备粮食平均库存数量 计算,每斤每年奖励的2分钱,专项用于解决企业挂账,在中央 财政预算上同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补贴分开,在地方政府确认企 业按规定消化自补挂账的基础上,中央财政通过粮食主管部门逐 级将奖励款下拨给粮食企业。此外,对粮食企业用于弥补挂账的 经营利润或其他专项收入,可从企业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四)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时间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凡达到停息条件的地方, 应首先与中央财政签订《制止和消化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 责任书》,按责任书规定的停息时间和期限予以停息。
(五)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办法
银行对企业计息不收息,银行减少的利息收入由中央财政负担。 对各地提前消化老挂账的停息款,本着“谁消化、谁受益”的原 则,属于财政部门提前消化的,由中央财政将停息款逐级下拨地 方财政,解决政策性财务挂账;属于企业自行消化的挂账的停息 款,由中央财政逐级下拨到粮食企业,解决企业自补挂账。
为加强对各地消化挂账本金的力度,凡未实现挂账停息的前提条 件的,中央财政预拨的奖励款如数扣回,并对新增加的各项财务 挂账,从第二年起,中央财政按挂账增加额扣减原核定的当年政 策性挂账停息基数,由此所影响的利息,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担。
二、对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粮食财务挂 账的处理
(二)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前提条件
即当年不挂新账,5年内按规定比例消化老挂账,粮食企 业实行政企分开,划清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建立 “两条线”运行机制。
(三)、规定了粮食财务挂账停息的范围和幅度
以财政部财商字[1995]437号核定的1991粮食年度末挂账 数额为基数,对达到停息条件地方的政策性挂账部分,由 中央财政给予停息。对属于粮食主产区和经济贫困区的辽 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 北、湖南、四川、河北、陕西、内蒙古、河南、广西、贵 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的政策 性挂账实行100%停息,对属于非粮食主产区和非经济贫 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和海南的政策性挂 账实行50%停息;对于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自补挂 账,中央财政不予停息;对于尚待分清原因的其他财务挂 账,明确责任后予以消化。
(一)明确清理范围
清理范围为从事定购粮、保护价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 油的收购、储存、批发业务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口粮、农 村需救助人口口粮、军粮、救灾救济粮、水库移民口粮 经营业务的国有粮食企业。新增财务挂账,指上述粮食 企业在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发生的自身 无法弥补的没有形成资产的各项开支占用的农业发展银 行贷款;其他不合理占有贷款,是指在上述期间内粮食 企业附营业务、生产性固定资产、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和其他挤占挪用占用的农业发展银行贷款。
第四章 粮食财务挂账的核算
第一节 粮食财务挂账概述 粮食财务挂账是国有粮食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购销 政策发生的政策性亏损和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经 营性亏损,得不到及时弥补造成的长期挂账。一 般来说,粮食财务挂账可划分为政策性挂账、经 营性挂账及其他挂账。
粮食财务挂账从1987年开始形成以来,从上世纪90年代 初期开始大幅度增长。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三次全国性 的粮食财务挂账清理。第一次是1994年,财政部等部门 联合对国有粮食企业1992年3月31日前的全部粮食财务挂 账区分政策性挂账、企业自补挂账及其他财务挂账进行 清理。第二次是1998年,由国家审计署牵头,组织有关 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的 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和不合理占用资金进行全面清理。第 三次是2004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 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由省级人民 政府组织对辖区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1日至实 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前的财务挂账进行清理认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