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港口物流发展

港口物流发展

港口物流发展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作为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完成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基本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

港口物流是多种物资、交通运输、服务资源的集合,或者说,港口物流是货流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地,是各种物流作业的集中地,是多种物流设施和服务功能的集合。

港口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多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从横向看,港口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和带动效应。

(一)港口物流发展个例
一、深圳港
根据最新资料统计,2003年深圳海港五大集装箱码头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已取代上海成为全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航空货运方面,与去年同期相比,深圳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数仍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至7月末,机场货邮行吞吐量累计20.7万吨,同比增长15.77%。

深圳港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和国际港航界的奇迹,并紧紧带动着深圳的物流产业迈步向前发展。

深圳港口的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航线的扩展、吞吐量的增长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三个方面。

航线的不断扩展大大开阔了深圳的物流范围,紧密了深圳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从市港务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了解到,目前共有31家国际著名船公司来深圳落户,开辟近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80余条,形成了连通五大洲、覆盖世界12大航区内各主要港口的国际班轮网络,平均每月靠泊343艘次。

深圳港国际航线数量、航班密度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已跻身世界大港之列。

以盐田港区为例,今年前十个月仅出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就超过一万三千航次,目前挂靠该港的国际环球班轮航线达到五十三条。

深圳港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外国班轮公司开辟定期班轮航线的港口,也是目前我国远洋班轮航线最多的港口。

远洋物流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港口吞吐量的急速上升是深圳物流产业物流产值提增的主要来源,也是物流业对外竞争的主要力量。

今年1-10月集装箱吞吐量达868.6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升39.82%。

港口专业人士预测,今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标准箱。

增长势头持续惊人,到2005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还将争取达到
1100万标准箱,定期班轮航线达100条,货物吞吐量超亿吨。

深圳航空货运发展同样迅速,根据规划,到2005年深圳机场国际航空货物吞吐量将达8万吨以上。

二、大连港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全国第二大集装箱中转港,海铁联运量位居国内沿海港口之首。

中国东北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通过大连港中转。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储转分拨基地,拥有全国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可接卸VLCC超大型油轮,年通过能力5700万吨。

正在建设中的新原油码头水深—27米,可以停靠5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

大连港是中国北方矿石分拨中心,拥有的30万吨级矿石码头,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矿石专用码头之一,前沿水深-23米,码头堆存能力600万吨,卸船效率每小时7000吨,装车效率每小时4500吨,并且具备海上中转和保税分拨功能,服务范围已延伸至环渤海湾地区。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重要的散杂货转运中心,充足的仓库、堆场和现代化的装卸机械,定点、定线、定车次的钢材循环龙组班列,与海上杂货班轮航线有效连接,形成了完整的物流服务体系,到2010年将形成3000万吨的通过能力。

大连港是中国东北最具竞争力的粮食转运中心,8万吨级散粮泊位全部作业由计算机控制,上百个筒仓可以容纳存储散粮80万吨,运输作业线每小时效率达1000吨。

每年可以接卸进口粮食300万吨,出口粮食1000万吨,为客户提供全程散粮物流服务。

大连港是环渤海客货滚装中心和东北亚汽车分拨中心,年旅客接送量600多万人次,滚装车辆100多万台次。

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专业化汽车码头,可靠泊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年设计通过能力76万辆。

三、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又称狮城、星洲或星岛。

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它自13世纪开始使是国际贸易港口,目前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新加坡港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近几年来,新加坡港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共有250多条航线来往世界各地,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家船公司的各种船舶日夜进出该港,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艘船舶进出。

一年之内相当于世界现有货船都在新加坡停泊了一次,所以新加坡有"世界利用率最高的港口"之台称。

该港每天还有30多个国家航空公司的200多个航班在新加坡机场频繁起降。

新加坡的集装箱吞吐量在1990年和1991年均超过香港而跃居世界第一位,自1992年开始新加坡虽然达到756万TEU,但香港达到797万TEU,被香港夺去首位,直
至1994年新加坡集装箱吞土量达到1040万TEU,仍然位居世界第二位。

1992年新加坡货物吞吐量达到2.38亿吨,为世界的三大港口之一。

2006年,全球前十位集装箱港口座次尘埃落定,新加坡港以2480万标箱(TEU)高居榜首。

主要进出口货物为石油、机械设备、电子电器、化肥、水泥、谷物、糖、橡胶、面粉、化工产品、矿砂、工业原料、食品、木材、椰袖、椰干、棕榈果、水果及杂货等。

在节假日中均可安排加班。

为了建设亚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新加坡港务当局正在丹戎巴葛码头对面的勿拉尼(BRANI)岛上新建第2大集装箱码头,建成后将拥有5个干线泊位和4个支线泊位,码头面积达80万平方米,可堆放1.5万TEU,预计全部完工后,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可达1300万TEU,以便保持新加坡在海上货运方面的竞争力。

四、宁波港
宁波港是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储存基地,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粮食等散杂货中转和储存基地。

宁波港由北仑港区、镇海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和宁波老港区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大、中、小泊位配套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共有生产性泊位311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4座(5至25万吨级的特大型深水泊位33座),是中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港和全球为数不多的远洋运输节点港。

(二)现代港口物流业发展
一、实施港口发展战略
港口从本质意义讲就是一个物流基地、物流枢纽、物流结点,是物流企业的集群,主要从事进出口货物的集散。

讲港口城市则要延伸到其它功能。

中国港口发展必须以发展为主导,以适应国际化要求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与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航运发展对我国港口的要求。

中国港口发展要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实行港口资源整合,实施港口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港口国际化合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强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重视港口人才队伍的培育。

中国港口发展要适应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大型跨国公司为先导,以产业关系为纽带,国际与国内资源迅速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集中,同时,以市场规模、产业链、企业群、城市群和良性互动为基础的三大区的对外辐射效应也日益增长。

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深圳,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其聚集效应十分明显,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给港口以巨大竞争压力,也给予了发展的极大空间。

二、大力发展港口生产力
港口生产力主要包括集装箱吞吐能力、港口现代化设施装备能力,电子口岸通关能力,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开发能力,商流、物流、信息化、资金流服务能
力,港口现代化管理能力等等。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秘书处认为,港口的功能升级换代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装卸业务;二是工业服务,如增值服务等;三是商务、信息和分运功能。

这三个方面除传统装卸业务外,都要求在港区内或毗邻港区建立相应的专门服务区,从而有效地适应来自全球的运输链的各个环节加以整合,成为无缝对接的一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