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
三切面
木材三切面
横切面:垂直纵轴切面 看见射线的长和宽
径向切面:通过圆心的切面 看到射线长和高
切向切面:不过圆心的切面 (弦切面) 看到射线宽和高
横切面
径向切面 切向切面 横切面
径向切面
切向切面
三、茎的生理功能
1.支持作用 2.输导作用(演示) 3.贮藏作用(变态茎) 4.繁殖作用 5.光合作用
3.成熟 组织
概念:分化成熟,组织发挥应有的功能 保护组织 薄壁组织
类型
机械组织
输导组织
分泌组织
植物组织
3. 成 熟 组 织
返回
保护组织 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 输导组织: 分泌组织:
表皮:初生保护组织(表皮毛、气孔) 周皮:次生保护组织(皮孔)
吸收组织(吸收) 贮藏组织(贮藏)
同化组织(光合) 通气组织(通气) 基本组织(贮藏) 厚角组织
酚类化合物 类黄酮 生物碱 生氰糖苷 非蛋白氨基酸
返回
细胞壁
胞间层:以果胶为主 分层: 初生壁:纤维素,半纤维
素和果胶 次生壁:纤维素,木质素,
活细胞 胞间 连丝
死细胞
纹 孔
单纹孔, 具缘纹孔
半具缘纹孔
半纤维素
细胞壁特化:木质化、栓质化、角质化、矿质化
细胞壁功能:机械支持、防御、物质运输、细胞识别
原生木质部(外) 后生木质部(内)
(外始式)
多
原
初生韧皮部
原生韧皮部(外) 后生韧皮部(内)
(外始式)
型
薄壁细胞 形成层一部分
7.侧根形成
1).起源:中柱鞘细胞,属于内起源
2).形成过程:
中柱鞘细胞平周分形裂 成侧根原基 为生长点和根冠 穿透皮层表皮
进分行垂化周,
平周分裂
侧根
8.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6.根的初 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 2.皮层
3.中柱
返回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来源:原表皮(第三层细胞) 特点:细胞壁薄;排列紧密;有根毛;无气孔。
来源:基本分生组织(第二层细胞)
结构特点
外皮层:栓化,保护作用 皮 层 皮层薄壁组织,横向运输 内皮层:一层细胞,排列紧密。
第三节 叶的形态结构
基本特性:绿色扁平,为叶绿体主要存在场 所,具有向光性。
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 叶起源:叶源于叶原基
第二节 叶复习提纲
1.叶组成
典型叶 组成
叶片 叶柄 托叶
三者是 否具全
禾本科叶
叶片 叶鞘 叶耳 叶舌 叶枕
完全叶 不完全叶
第二节 叶复习提纲
2.单叶与复叶
概念:是叶在茎或枝条上有规律排列的方式
2.菌根:高等植物根与某些真菌与形成的供生体。 内生菌根:菌丝分布在根的表层细胞中 外生菌根:菌丝分布在根的皮层细胞中 作用:增加吸收能力
根的生理功能
功能: 1. 吸收作用 2. 固着、支持作用 3. 输导作用 4. 合成作用 5. 贮藏作用 6. 繁殖作用
第二节 茎的形态结构
一、茎的特性
茎是植物生长于地上 部的营养器官。
来源:表皮、皮层、韧皮薄壁细胞
活动结果:产生周皮,有皮孔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总结图
纺缍状原始细胞 切向分裂
次生韧皮部 外
内 次生木质部
轴向的维管系统
维管形成层
侧横 裂裂
径向分裂、倾斜的垂周分裂 径向分裂
扩大维管形成层环
射线原始细胞
切向分裂
韧皮射线 外
内 木射线
径向的射线系统
多年生木本植物茎的特点
树皮:维管形成层或木质部外方的全部组织。
活动能力
活动芽 正常生长发育 休眠芽 休眠一定时期
三茎的分枝方式
1.
1.单轴分枝
茎 分
2.合轴分枝
枝
3.假二叉分枝
4.禾本科植物分蘖(分蘖节、有效分蘖)
(三)四茎、的茎类的型变态
乔木
地下茎 的变态
根茎 块茎
姜、藕、玉竹 马铃薯、天麻、半夏
茎
(与根相似, 但具茎特征)
球茎
的
鳞茎
变
态
叶状茎
荸荠、慈姑 百合、贝母、洋葱
地上茎 的变态
枝刺 钩状茎
茎卷须
小块茎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茎的初 生结构
返回
表 皮 保护组织,具角质层、气孔器、表皮毛
皮层
外皮层:厚角组织、幼茎含叶绿体 中皮层: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多数无,有的有形成较晚,淀粉鞘
髓射线:连接髓和皮层的薄壁细胞
维管柱 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内) (内始式 束内形成层
是连接根和叶的轴状 结构。
来源:由胚芽发育而成。
通性:向光性、背地性、 有节和节间、有芽。
二(、二芽)的芽类型
依生长位置
定芽
顶芽 腋芽 副芽
生于茎枝顶端 生于叶腋内 生于顶芽腋芽旁
不定芽 无固定生长位置
性质
叶芽 花芽
发育成枝或叶 发育成花或花序
芽
混合芽 发育成枝叶和花
鳞芽 有鳞片包被
有无芽鳞
裸芽 无鳞片包被
绪论
3.药用植物专著
《诗经》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著》 《新修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志》
《中国药用植物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细胞结构复习提纲
单位膜
细胞壁
成分:蛋白质、脂类 功能:选择透性
细胞膜
叶绿体
根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2.根的形态
1.主根 2.侧根
定根
根
直根系(深根系)
3.不定根
系 须根系(浅根系)
3.根生理功能
1.固定作用 2.吸收作用 3.储藏作用;4.繁殖作用; 5.合成作用;6.分泌作用;
第一节 根复习提纲
4.根的变态类型
特化机能
形态
来源
1.贮藏根 (1)圆锥根
1.
贮藏根
(2)圆柱根 (3)圆球根
中柱鞘细胞 次生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
恢复分 生能力
木栓形 成层
活动 向内产生栓内层,向外产生木栓层
结果 周皮
根的异常构造(三生构造)
初生分生组织→ 初生构造
植物根构造 次生分生组织→次生构造
副形成层 → 三生构造
(三生分生组织) (异常构造)
根的异常构造(三生构造)
不断产生成形成层,每
同
中柱鞘薄壁
角隅厚角组织 腔隙厚角组 板状厚角组织 (切向壁增厚)
厚壁组织
纤维、石细胞
输导无机物:导管、管胞 输导有机物:筛管、筛胞
外分泌结构:腺毛 蜜腺,排水器,
腺表皮(腺鳞)
内分泌结构:泌细胞,分泌腔,分泌道
乳汁管:有节乳汁 无节乳汁管
第一节 根复习提纲
1.根的 特点
通性:向地性、向湿性、背光性
根一般为圆柱形,向下渐细,具反复分枝; 特点. 根无节和节间之分,一般不生芽、 无叶、花;
1).维管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内和初生木质部外薄壁细胞
来源 中柱形成层
活动
活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 速度不匀:凹陷处活动快,凸出处活动慢,环变成圆
结果 由于维管形成层内不断增加次生木质部,使环不断
外移,根不断增粗
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2.木栓形成层
来源
3. 叶序
类型:
互生 对生 轮生 簇生 基生 (叶周、叶镶嵌)、
第二节 叶复习提纲
4.叶脉: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是叶内的输导 组 织与支持结构。 (主脉、侧脉、细脉)
脉序:叶脉在叶片中的分布形式。 分叉脉序:主要存在于蕨类植物中 平行脉序:单子叶植物的脉序 (直出平行脉、横出平行脉、 射出平行脉、弧形脉) 网状脉序:双子叶植物的脉序 (掌状网脉、羽状网脉)
层都在活动。如商陆
心
细胞转化成
环
形成层,
类
不断产生新形成的形成层 环,只有最外一层活动。
如牛膝
异 心 环 类
皮层中部分薄 壁细胞转化成 多个形成层环
结果形成多个异心环 状。如何首乌,甘松
根瘤与菌根
根瘤与菌根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供生体。 根据形成供生体微生物不同分为
1.根瘤:杆状细菌与豆科植物形成的瘤状物 作用:固氮
初生韧皮部(外)(外始式)
髓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 皮 保护组织,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
初 生 基本 结 组织
机械组织:表皮内呈环状排列厚壁细胞
大量薄壁细胞 水稻小麦芦苇等中间为空(髓)腔
构
类型:有限外韧维管束
维管束
薄壁细胞
中柱鞘
初生韧皮部
结
构
初生木 质部
后生导管
气腔
原生导管
机械组织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长与次生结构
多 糖 (纤维素、 半纤维素、果胶类)
成分 蛋白质
其他(角质、栓质、木质素、矿物质)
(返回)
植物组织
1.植物组织
概念: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识、功能 相近的细胞群
分类: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按位置分
顶端分生组织
2.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按来源分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维管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
5.双子叶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气孔器:平列型、不等型、横列型、无规则型 排水器:水孔和通水组织构成 表皮毛:各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