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建设取得成效及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农村能源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和点睛之笔,放在全县“三农”工作大局中谋划,融入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中实践,在不断创新实践中扎实推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整合投资,创新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取得了良好效果,于2007年8月召开了全市农村沼气建设及后续服务管理现场会,2009年3月召开了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会。
一、主要成效1、全县农村沼气覆盖面逐步拓宽。
目前,全县15个乡镇106个行政村已普及了沼气,共建成沼气池14736口,沼气池总数占全县总农户的61.4%;沼气建设共投入资金5359.45万元,其中国投1827.4万元,县财政配套193.9万元,群众自筹3338.15万元。
尤其今年,全县又进一步加大了沼气建设力度,提出了“三年实现全县农村沼气全覆盖”和“创建生态能源大县”的宏伟目标,现已新建沼气池6716口,占任务6803口的98.7%,建成村级服务网点34个,建成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处;沼气建设共完成投资2601.8万元,其中完成国家投资981.4万元。
养殖小区及生态校园沼气建设起步良好,将逐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2、群众科技素质逐渐提升。
通过近几年农村沼气项目的实施,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沼气用户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种养、加工等庭院经济项目,逐步树立起了商品信息观念、时效观念、价值观念和市场观念。
3、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沼气建设项目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极大地改善了居家环境,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社会呈现出一派和谐、进步的文明新景象。
4、探索出了适合我县沼气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技术。
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适合我县实际的户用沼气启动运行技术、日常管理技术及“三改”技术,为全县沼气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5、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①经济效益显著。
据实地检测,山区农户每建1口10立方米的“一池三改”沼气池,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每年节约燃料费用约1200元。
1个沼气用户每年平均多养4口猪,每头猪纯利润按200元计算,一年可增收800元以上。
农作物施用沼肥,每年节省化肥、农药开支约500元左右。
这样,一口沼气池一年可直接增收2500元左右,全县年总增收节支超过3000万元。
②生态效益显著。
实践证明,山区农户建1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年可节柴2吨以上,相当于封山育林4亩。
农民使用沼气做饭后,淘汰了一大批破坏森林植被的“老虎灶”和“薪炭灶”,促进了封山育林,保护了森林资源,遏制了水土流失。
③社会效益显著。
农民使用沼气后,用上电子打火灶,与用液化气和用电一样方便、卫生、干净,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家庭妇女。
尤其是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水、改浴相配套,改善了村容户貌,消灭了蚊蝇滋生场所,减少了疾病传染,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又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
由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农民又称沼气能源建设是“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便捷工程和享受工程。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使沼气能源建设工作责任有人担、任务有人完、事务有人干,县上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发改、农办、畜牧、财政、扶贫等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以能源办主任为组长、15名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县15个乡镇的沼气规划、技工调配、质量监督、“三改”设计和启动运行。
两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行县级领导包乡、科级干部包村、驻村干部包户、建池技工包池、技术干部包质量、管护人员包服务的行政、技术“双轨六包”责任制。
同时,县政府与各乡镇、能源办与下乡蹲点人员、建池技工、试水试压人员、管护人员、物资供应商分别签定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职能,严明了奖罚措施。
所有这些,均为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注重典型示范。
为了避免强抓硬推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坚持把典型示范作为推动工作的突破口来抓。
从2005年开始,我们借国债沼气能源项目实施之机,坚持抓点示范,典型引导,在全县2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都把沼气能源建设作为重点示范内容,建给群众用,干给群众看,引导群众干,建立了山区像五蛟南湾、桥河虎洼,川区像悦乐庞洼子、柔远孙家川,生态校园像华池二中,中型沼气池像悦乐养殖小区等一批高标准的示范点,起到了“川区看庞洼,山区学南湾,学校赶二中,小区超悦乐,小康比住宅,文明比灶房”的典型引导作用,使广大农户参与沼气能源建设的积极性在比、学、赶、看中得到充分调动,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今年,我们又建成沼气重点示范点15处,建成重点示范池500口,其中柔远镇孙家川村、山庄乡山庄村、元城镇高沟门村、紫坊乡刘坪村、南梁乡荔园堡村进展快、标准高、效益好,为全县沼气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狠抓整合项目。
农村沼气能源建设是一项投资较为密集的项目,单纯依靠某一项资金,是完不成任务、形不成气候的。
对此,我们坚持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多管齐下,合力推进。
止2008年底,全县共整合各类建设资金2757.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46万元,县上配套84.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47.8万元。
在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养殖大户,以沼气为纽带,促进养畜,带动种草,调整结构,富裕农民,带动全县养牛4.8万头,养羊31.5万只,养兔25.4万只,养猪6.8万头,养鸡42万只,种植优质牧草55万亩,形成了“圈多畜多、畜多沼多、沼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草多”的食物链和生态循环系统,为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四是严格建设标准。
在资金监管上,我们严格按照《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的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对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阳光操作,确保把国家投资的每一分钱都花到明处、放到实处。
在材料采购上,县采购办、能源办对沙石、水泥等建设材料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使用,严格执行“不挖坑不给料,不产气不给灶,不‘三改’不配套”的“三不四统一”配套原则,从源头上把住了工程质量关。
在工程建设上,严格坚持“六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人员施工,统一检查验收,统一跟踪管理,从各个环节严把关口,做到“滴水不漏”,保证了工程质量,实现了标准统一、配套完善、持久耐用的目标。
五是加强服务管理。
2007年6月,县上成立了全县农村能源协会,各乡镇成立了乡、村能源分会,实现了县能源办与各能源协会工作职能的相互衔接。
目前,全县共建成村级沼气服务网点34个,成立乡镇能源分会15个、村级沼气协会76个,有效解决了沼气用户配件购买难、问题咨询难、用坏维修难等问题。
同时,在县城和各项目乡镇设立了沼气配件销售服务门市,广泛开展沼气咨询服务,销售灶头、管道、饭煲等配件,方便了群众,完善了服务。
三、几点体会通过近几年的沼气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五点体会”:1、群众受益是沼气能源成功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池三改”沼气池的建设和使用,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来“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沼气用户彻底告别了房前屋后脏、乱、差的历史,村容村貌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变了,文明程度提高了,更加憧憬着新的生活。
我县一部分沼气用户编成顺口溜来反映使用沼气的方便和好处:“沼气做饭不用柴,沼气照明不用电;‘四位一体’畜满圈,环境卫生没污染;农业增效又增产,山林绿成一大片;卫生厕所真方便,农民洗澡不再难;‘三个代表’实惠显,科学发展再创先”。
这种发自农民肺腹的感言,就是我们沼气事业成功的基础,更为今后三年实现农户沼气能源全覆盖的目标排除了思想障碍。
2、示范引导是沼气能源成功建设的必经之路。
我县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设沼气能源,当时以失败而告终。
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没有遵循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原则,而是一开始就急功近利,全面推广,加之当时技术不成熟,池型有缺陷,群众没基础,导致失败。
因此,不仅沼气能源建设要遵循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原则,任何一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也是一样。
否则,再先进的技术和成果都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难以为人民造福。
3、管理使用是沼气能源成功建设的关键环节。
实践证明,沼气能源建设必须坚持“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
如果管理不到位,使用不经常,沼气池就会因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变成“摆设”和“闲物”,进而挫伤农民建设沼气能源的积极性。
对此,我们坚决克服了重建轻用、重建轻管、重用轻修等不良倾向,坚持每年把新池建造和旧池管理使用同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等对待,同等考核,有效杜绝了“一年建、两年用,三年变成水泥坑”的不良现象发生。
4、技术创新是沼气能源成功建设的活力所在。
我们在抓好农户沼气池建设的同时,大力创新建设技术和循环模式,在单一生产使用沼气的基础上,探索走出了我们自己的“畜—沼—果”、“畜—沼—菜”、“畜—沼—粮”等循环模式。
以沼气能源建设为依托,创建生态校园、生态养殖小区和生态居民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实行联户集中供气,成为我们自己的“创新”、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优势,探索出了农村沼气能源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
5、后续服务是沼气能源成功建设的根本保证。
沼气能源建设后续服务跟不上,农民就没有“主心骨”,就会存在想建不敢建、敢建不敢用、敢用不会用、用坏无法修的问题。
今后,我们将围绕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户沼气能源全覆盖的目标,加强后续服务管理,推行农村沼气能源实现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真正使农村沼气能源成为每一户群众喜爱的文明、经济、洁净能源。
四、今后打算尽管我们在农村沼气能源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地讲,我们的工作与省、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思想上不松劲,力度上再加大,落实上再努力,力争经过三年奋斗实现全县沼气能源全覆盖的目标。
一是要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推动沼气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要千方百计为沼气用户拓宽资金来源,让他们勇跃“三改”,为沼气池冬季正常运行做好铺垫,这也是加快全县沼气建设步伐的有效措施。
三是要进一步发挥村级网点的服务职能,逐步引导沼气用户走上“建管并重、以管促建”的沼气发展路子,不断完善和探索适合我县的沼气后续服务管理体系。
四是要逐步加大“三沼”综合利用步伐,积极开展日光温室沼气二氧化碳施肥、沼液喂猪试验,扩大沼液喷施蔬菜、果树、小杂粮示范,探索出适合本县农业发展的综合生态模式,确保沼气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