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86期2013年第4期Serial No.186No.4,201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商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也将作出积极贡献。
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我们把这种重要的人民民主形式发展好,也就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说到底就是要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的本质,正是出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本收稿日期:2012-12-08作者简介:张明(1974-),男,湖南常德人,政工史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从事政治理论研究;黄晓波(1978-),男,湖南郴州人,政工史论教研室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尹亮(1980-),男,湖南邵东人,自动化工程师,从事社会理论研究。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张明1,黄晓波1,尹亮2(1.空军空降兵学院政治工作系,广西桂林541003;2.95246部队51分队,广西桂林541003)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
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只有这样,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才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支撑。
关键词: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为本;基本国情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45-02245——质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以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讲的“以人为本”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简单重复,而是有其全新的意义。
那就是突出社会发展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社会发展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有效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把“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党的执政实践中,就是“执政为民”。
这里的“民”与“以人为本”中的“人”是相通的,其外延和内涵都是一致的。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求我们要坚持把关心群众生活放在首位。
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往往就是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热点难点问题,也是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积极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2]。
三、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呢?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我们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基本国情。
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现代协商民主的概念是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198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首次提出“协商民主”概念,当代西方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
首先,其社会背景在于学术界对西方式选举民主的不满。
西方每隔几年一次的选举,公民权利只能在投票活动中体现,公民大众基本上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这种断点式的民主方式,已经导致了公民对于选举投票或政治参与的冷漠。
协商民主不是要解决什么人当选的问题,而是要体现公共问题决策过程中的民主问题。
协商民主论旨在建构一种作为政治决策过程的民主,鼓舞公民平等政治参与的权利意识。
协商民主理论认为,受决策影响的所有公民都有参与协商的权利,而决策都应以公共协商为基础。
其次,其文化背景,在于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社会现实。
西方社会长期以来深刻的社会宗教、种族以及阶级冲突,不仅仅是利益的冲突,而且是原则与观念的冲突,这种冲突造成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困境以及政治共同体的分裂。
在这种冲突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在政治层面加强社会团体与公民间的合作与对话,消除分歧,推进政治共识。
协商民主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强调政治讨论的包容性,提出任何参与主体都没有超越对方的优先性。
协商所诉诸的不是政治权威,而是平等的参与以及对于公共利益的共同关注,通过协商来达成共识,形成决策的过程不是强制而是理性说服。
因此,协商民主理论强调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但是西方的协商民主还刚刚处于理论研究和局部实践阶段,而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就是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
我们可以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改弦更张,而是牢牢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循序渐进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协作才能实现其目标。
但是,我们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支撑。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26.[责任编辑王晓燕]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