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科目:语文(对口)(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考生在答题卡上按如下要求答题:(1)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2)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3)请勿折叠答题卡。
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3.本试题卷共5页。
如缺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否则后果自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姓名准考证号祝你考试顺利!机密★启用前湖南省201 7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共5页。
时量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古蜀.道上的翠云廊是一个传.奇。
前人植树时的汗水层层洒在山间地头,一株株幼柏在这里安营扎寨,生根开花。
斗转星移,幼柏慢慢长大,古老的柏树用特有的方式向人们吐露芬芳。
它们站在那里,给人们指示路的方向,帮助你记住行走的里程。
雨天,它们张开双臂,让雨水远离路基;烈日当头,它们撑开一把把绿色的大全,为人们送去阵阵清凉。
翠云廊的绿是那种一碧万顷、鲜翠欲滴的绿。
它蔚然成林,如苍龙蜿.蜒,翠碧莲云,气贯长天。
走近翠云廊,顷.刻间就会感受到顽强的生命血脉正从每一株古柏中散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古柏森森,( ),有的青筋暴露,皮若龟甲,尽展岁月的沧桑;有的一柱冲天,直插云端,讲述生命的顽强;有的气势雄伟,遮天盖地,让你时刻感受着自然的力量。
这种绿,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直入你心脾.。
这种绿是纯洁的,望着它,你会自动摒住呼吸。
这种绿是清澈的,走近它,__ __。
这种绿是有生命的,靠近它,__ __。
这种绿是静谧.的,____,抑制不住想悄悄地、静静地抚.摸它,心里不由北发出赞叹:这是一首怎样的绿色交响!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蜀.道shǔ传.奇chuánB. 蜿.蜒wǎn 顷.刻qǐngC. 心脾.pí清澈.chèD. 静谧.mì抚.摸fǔ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安营扎寨斗转星移B. 吐露芬芳蔚然成林C. 翠碧连云气贯长天D. 青筋暴露摒住呼吸3.“这种绿,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直入你心脾”句中“这种”指代的内容是A.一碧万顷鲜翠欲滴B.青筋暴露皮若龟甲C.一柱冲天直插云端D.气势雄伟遮天盖地4.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千变万化B.千娇百媚C.千层万叠D.千姿百态语文试题第1页(共5页)5.下列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你心底片刻间就会产生对自然的敬畏②你会不由自主地按捺住心跳③顷刻你的心灵就会得到净化A.①②⑧B.③①②C.②①③D.③②①6.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A.排比 B.夸张 C.拟人 D.对比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7~8题。
(6分,每小题3分)南乡子李殉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7.词起源于唐代,又称A.小令B.慢词C.散曲D.长短句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前三句以动衬静,既表现出游兴盎然,又渲染了荷塘的静谧。
B. 第四句声、味、形兼备,刻画出游女的活泼情状和娇羞神态,C. 末句对比映衬,夕阳、团荷、脸庞构成一幅鲜亮美妙的图画。
D.全词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饶有趣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9分,每小题3分)田忌赛马司马迁(田)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透射重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弟.重射弟:只管B.臣能令.君胜令:命令C.田忌信.然之信:相信D.既驰三辈毕.毕:结束10.若将文中的上、中、下马分别用①②③表示,田忌(经孙子点拨后)与王对阵的阵势是A.③①②对①②③B.①②③对①②③C.②③①对①②③D.①③②对①②③语文试题第2页(共5页)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译文:(三)古诗文默写。
(3分,每空1分)12.(1)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前赤壁赋》)(2),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
(6分,每小题3分)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自古以来,语言都是讲求高雅、追求诗意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今中外不乏好诗妙句进入日常生活的范例。
譬如普希金,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更重要的是他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是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比海洋阔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阔大的是人的心灵。
”普希金的这句诗,早已是汉语中的常用语。
中国文学也有不少这种成功融入生活的先例,诸如以“围城”形容婚姻。
鲁迅先生创造的经典也有很.多成为生活中的比喻,我们说一个人“阿Q”,指他的精神胜利法人格,说一个人“祥林嫂”,代称絮絮叨叨让人厌烦的倾诉。
古典诗歌这样的例句更是比比皆是,极大地丰富了汉语。
语言从来是发展的,我们也没必要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把生动的语言文字创新一棍子打死。
佛经翻译词极大北丰富了汉语;刘半农创造出一个“她”字,将对女性的称谓从伊伊侬侬中解放出来;清未民初大量的翻译词如“化学”“服务”“组织”“政府”等的进入,都促进了汉语变革。
网络语言鲜活、接地气,其中好些词汇很有创意。
“萌”字表达了汉语之前没有的意味,十分生动贴切。
用拼音打字“妹妹”,MM,意外出现一个新词“美眉”,用来指代少女,色彩也不逊色于“豆蔻”。
但一些类似于“逗比”“逼格”等粗鄙语汇,对汉语的破坏却相当严重,我们创新幽默有趣的当代网络语言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借鉴古汉语中“美的语言”。
13.从对汉语发展的影响上看,下列词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是A.她B.萌C.美眉D.逗比1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语自古以来讲求高雅,追求诗意,我们现在仍然应该坚守这一好传统。
B.守护汉语表达的纯正优雅就要杜绝一切外民族语言,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C.从古典诗词和现代经典文学作品中吸取养分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的发展。
D.网络词汇对于现代汉语的发展有利有弊,应该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语文试题第3页(共5页)(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 ~18题:(18分)焚鱼成灰尤今那一年,我12岁。
我蜷缩在屋子的一个角落里,呆呆地看着母亲。
母亲坐在庭院内一张矮矮的凳子上.已是傍晚,铁皮桶里狂乱飞舞着的艳红火舌,在暧昧不明的暮色里,显得突兀而又诡谲。
母亲手执长长的火钳,专注地在铁皮桶里翻动着,四散的火星飞得老高老高,像一群金色的小蝴蝶。
翻动了好一会儿,母亲搁下火钳,从身旁又取了一本日记,投入铁皮桶内,火烧得更旺了,熊熊的火光把她那张染着岁月沧桑的脸映照得红红的.别有一股动人的风韵。
她在烧她写了半辈子的日记,足足有20多本哪!母亲的字迹纤细秀美,一笔一画娉娉婷婷,像音乐盒上面舞姿优雅的小美女。
现在,被火势惨烈地吞噬着,它们痛不痛呢?我不敢和母亲说话,她的脸绷得紧紧的.仿佛一碰就会破。
我能感觉到,母亲生命里有一些东西,在这个下午,左这个阴沉的下午,永远地汽流走了。
可是,当时我年纪太小,未能明确知道那是什么:母亲焚烧日记的那一年,也正好是我开始写日记的年头。
当时,我已经写了半年。
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慎重地打开心锁,将心门内的东西悉数倒出。
委屈和不满,通过盈纸的牢骚,得到了舒缓:失意和愤怒,通过语言的宣泄,得到了安抚。
日记,很好地平衡了我那个敏感年龄的多变情绪。
它是我贴心的宝贝。
听以,那个下午那个满院子飞着灰烬的下午,我实在不明白,母亲怎么会如此狠心地焚烧自己多年的宝贝。
生活是水,日记是鱼,它详细地记载着水的温度、水的密度、水的生态、水的流向。
生命是河流,在未经世事的年轻岁月里,需要鱼的喧哗来制造无声的热闹;一旦进入哀乐中年,独爱无鱼的澄清明净。
当有那么一天,你发现清静是人间最悦耳的声音时,过去曾有过的喧哗,就会交成刺耳的絮聒。
30岁那一年,我决定亲手毁掉写了整整18年的所有日记:当一本又一本日记逐页地在狂乱飞舞的火势下化成轻忽飘逸的灰烬时,我终于明白了母亲当年的心情。
15.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4分)16. 文章第二段多次描写“火”,有什么作用?(-1分)17.“我”对母亲焚烧日记这一行为的认识有何变化?请简述其原因。
(4分)18. 文章以“焚鱼成灰”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四、语文综合实践(8分)19. 下面是某校图书馆借书示意图,请根据相关内容写一段话,介绍清楚借书程序,不超过100字。
语文试题第4页(共5页)五、应用文写作(1 1分)20.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根据画面内容代小芳给她妈妈写一封信。
(12分)要求:①必须包括画面的基本内容:②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不少于50字:③行文中不得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
六、作文(4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新学期伊始,班委会号召同学们树立目标,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积极响应,但也有同学认为,人生有许多不确定,事先的规划都是徒劳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语文试题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