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明确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地理差异显著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①地势:我国地势呈分布。
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
③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①农业:东西,南北,主要原因。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西部。
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2、运用各类地图资料,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任务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区、
区、区等。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地理位置、、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图中A是地区,B是_______地区,A、B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
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A和D两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3)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脉、_______山脉;C、B 两区交界处有_______山脉。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5.2思考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的生活作息时间差异巨大的原因。
【拓展延伸】
最美景观大道
318国道起于上海,终于西藏樟木镇,建于1950年,全长5 476千米,途径江苏、浙
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
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从最东边的繁华上海,到最西端的西藏樟木镇,一路经过无数或奇绝或秀美的风光,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等多种文化形态。
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6年第10期评为中国的景观大道。
线路串联城市及主推景点:上海((AAAAA东方明珠)-湖州-宣城(AAAAA绩溪龙川景区)-武汉(AAAAA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宜昌(AAAAA三峡大坝)-重庆-南充-成都-雅安-康定-理塘-巴塘-林芝-拉萨(AAAAA布达拉宫)-友谊桥
【当堂达标】
1. 寒假期间,家住海口的畅畅一家去“冰城”哈尔滨观看冰雕艺术节。
到达哈尔滨时,他们的衣服由凉爽的夏装换成了厚厚的羽绒服。
王刚一家的服饰变化反映了我国( )
A. 南北气温差异大
B. 南北降水差异大
C. 东西跨经度广
D. 天气变化剧烈
2. 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强弱不同
B. 湿润程度不同
C. 热量的南北差异
D. 海拔高低悬殊
3. 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这里既有青藏高原的连绵雪峰,也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塘稻田。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 东西经度差异
B. 纬度差异
C. 海陆位置差异
D. 地形差异
4. 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
B. 地形
C. 气温
D. 土壤
5. 以下描述,与我国东部地区相符的是( )
A. 城市、人口密集
B. 饮食以牛、羊肉为主
C. 传统民居中多毡房
D. 以畜牧业为主
6.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A区和B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山脉一河流)一线分布,这条线大致与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B区的植被以为主。
(3)C区是,该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
C与A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4)D区与其他三大地区划分界线经过、祁连山和,相当于,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1、(1)西高东低阶梯状;减少海陆;降低纬度
(2)耕牧稻麦气候;密集稀疏;发展水平高发展水平低2、填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学习活动二:
1、自然经济文化
2、(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2)北方南方淮气候降水地势
(3)青藏昆仑祁连山横断
【当堂达标】
1.【答案】A
【解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寒假期间,家住海口的畅畅一家到达哈尔滨时,他们的衣服由凉爽的夏装换成了厚厚的羽绒服,说明此时位于北方地区的哈尔滨气温低,要穿厚厚的羽绒服,位于南方地区的海口气温高,故王刚一家的服饰变化反映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故选A。
2.【答案】C
【解析】珠江三角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热量的南北差异,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都属于季风区,故选C。
3.【答案】D
【解析】北纬30°一线穿过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也穿过了我国的青藏高原,说明两地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有许多的鱼塘稻田,故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地形因素。
4.【答案】A
【解析】我国降水总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降水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降水少,农业以牧业为主。
5.【答案】A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密集;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主食以面食为主,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东部地区的主食以大米为主;毡房是哈萨克族人的,故选A。
6.【答案】(1)地理位置(2)秦岭—淮河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西北地区低于400毫米降水量
(4)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地形与地势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等相关知识,需要识记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和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以及植被类型等相关知识。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故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读图可知: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B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A区和B区的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这条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B 区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3)读图可知:C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最接近,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4)读图可知:D区是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划分界线经过昆仑山—祁连
山—横断山脉,相当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与地势,青藏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