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站设备介绍
图2中央空调 系统的原理
二、新风机组的监控
新风机组由新风阀、初效过滤器、表冷器/加热盘管、 蒸汽加湿器、送风机组组成。新风机组监控原理图 如图10所示。新风机组的监控内容如下。
图11 空调机组的监控原理图
① 根据控制程序控制风机的启动/停止。 ② 温度控制,即根据回风实测温度与系统设定的温 度值进行比较,按照调节规律调节水路电动调节阀 的开度,使温度达到设定值。 ③ 湿度控制,即根据回风实测湿度与设定湿度的偏 差,按照控制要求调节汽路电动调节阀的开集中式系统的所有空气处理设备(包括风机、冷 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和过滤器等)都设在一个集中 的空调机房内(如图1所示),经集中设备处理的空气 用风道分送到各空调房间,因而,系统便于集中管理 和维护。 在建筑物中,一般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通常称 之为中央空调系统。对空气的处理集中在专用的机房 里,对处理空气用的冷源和热源也有专门的冷冻站和 锅炉房。
冷却塔有湿式冷却塔(简称湿塔) 和干式冷却塔(简称干塔)
冷却塔一般由塔体部分、风机部分、 配水部分、淋水部分及收水部分组 成,下塔体可以兼做贮水用
常用的冷却塔有自然通风式冷却塔、机械通风式冷却塔和混合通风冷 却塔。冷却塔的极限出水温度比当地空气的湿球温度高3.5~5℃
(1)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在塔内空气和水通过填料时的流动 方向是相逆的:热水从上向下淋洒, 而空气从下向上流动。冷却效果比 较好,横断面积相对较小,其缺点 是配水不够均匀,而且塔体高度较 大。
截流孔板
离心式冷水机组
叶轮 预旋转导流 叶片
均流板
冷凝器 过冷器
汽液分离板
满液式 蒸发器
截流孔板
离心式冷水机组
喘振发生
水 泵
1、离心泵 2、自吸泵
(一)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离心泵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
包括叶轮和泵轴的旋转部件
由泵壳、填料函和轴承组成的静止部件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液体随叶轮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叶轮中
(2)相对湿度
φ=ρq/ρq"= Pq/ Pq"
(3)含湿量 在含有1 kg干空气的湿空气混合气体中,其所含水蒸
汽的质量x(kg)称为湿空气含湿量,也称为比湿,单位为
kg/kg(干空气)。 3 湿空气的密度ρ 4 湿空气的比热(Csh) 使总质量为(1+x)kg的湿空气(包括1kg干空气和x kg水 蒸汽)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称为湿空气的比热,用Csh 表示。 Csh=Cg+Cqx Csh=1.00+1.84x
离心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
满液式 蒸发器
离心式冷水机组
满液式 蒸发器
离心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
汽液分离板
离心式冷水机组
汽液分离板
离心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
预旋转导流 叶片
离心式冷水机组
预旋转导流 叶片
预旋转导流叶片
全开
预旋转导流叶片
部分关闭
预旋转导流叶片
常用的阀门
1、蝶阀 2、截止阀
3、闸阀 4、球阀
蝶阀
- 原理
关
• 简单紧凑的设计 - 阀体 - 密封圈 - 蝶片 - 衬套和螺丝
开
截止阀
阀体上标有箭头(水流)方向,不得装反,适用于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的管道
截止阀是利用阀杆升降带动与之相连的圆形阀盘(阀头),改变阀盘与阀座间的距离达到控制阀门的启闭
典型的集中 式空调系统
按照所处理空气的来源,集中式空调系统可分为循 环系统、直流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循环式系统的新 风量为零,全部使用回风,其冷、热消耗量最省,但 空气品质差。直流式系统的回风量为零,全部采用新 风,其冷、热消耗量大,但空气品质好。对于绝大多 数场合,采用适当比例的新风和回风相混合,这种混 合系统既能满足空气品质的要求,经济上又比较合理, 因此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集中式空调系统,如图2所示。
第一节
一 1.湿空气的性质
(1)湿空气的压力 P=Pg+Pq P=RT×10-3 Pg=gRg×10-3
水的冷却原理
水冷却的基础知识
Pq= gRqT×10-3
Pg、Pq—干空气和水蒸汽在其本身分压下的密度,Kg/m3。 Rg—干空气的气体常数,Rg=287.145J/(Kg·K )。 Rq——水蒸气的气体常数,Rq=461.53J/Kg·K
90 80 70 50
N [kW]
[%]
24 20 16 12 8 4 0 0 20 40 60 12 8 4 0 80 100 120 140 3 Q/ m /h
60 40 30 20 10 0
气 蚀 现 象
1
Hg p0 0 1 0
K K
原 因
当泵叶片入口 附近 的最低压 强等于或小 于输送温度 下液体饱和蒸 汽压时,部分液体将在该处汽化并产生的汽泡,被液流带入叶轮内压 力较高处凝结或破裂。由于凝结点处产生瞬间真空,造成周围液体高 速冲击该点,产生剧烈的水击。
球 阀
水 过 滤 器
水过滤器型式 金属网状、尼龙网状过滤器、Y型式过滤器、角通式和直通式除污器 Y型式过滤器 与管道的联接有两种方式,螺纹联接和法兰联接
螺纹联接型
螺纹联接Y型过滤器 1-阀体 2-阀盖 3-垫塞 4-滤网
法兰联接型
法兰连接Y型过滤器 1-阀体 2-阀盖 3-垫塞 4-螺栓 5-垫塞 6-滤网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通常,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由制造厂附于泵的样本 或说明书中,是指导正确选择和操作离心泵的主要 依据。 1. H-Q曲线:表示泵的压头与流量的关系 2. N-Q曲线:表示泵的轴功率与流量的关系 3.η-Q曲线:表示泵的效率与流量的关系
36 32 28
H [m]
IS00-80-160B ë Ð Ã À Ä ± n=2900r/min
闸
阀
闸阀的阀杆有明杆、暗杆、手动、 电动、电机驱动等多种形式 闸阀具有流动阻力小,开启关 闭力小,介质可从可从任一方 向流动等优点,
结构较为复杂,闸板密封易被 水中杂质或颗粒状物擦伤或沉 积阀体底部,造成关闭不严密 的缺陷
经常开启的闸阀有时会出现阀板脱落 现象,使系统失去控制能力。一般管 道直经在70毫米以上时采用闸阀
④ 监测风机的运行状态。 ⑤ 监测空气过滤器的状态。 ⑥ 风机、风门、冷热水阀、加湿设备及防霜冻连锁 控制。 ⑦ 防冻保护。 ⑧ 与消防系统的连锁控制,当发生火灾时,关闭风 机等。
冷 却 塔
冷却水塔
冷却塔是将携带热量的 冷却水在塔中与空气进 行热交换,将热量传输 给空气并散入大气环境 中去的装置,在冷却水 系统中起节约用水和降 低能耗的作用
现象:噪声大、泵体振动,流量、压头、效率都明显下降。严重时,泵不 能 正常工作 防止措施:把离心泵安装在恰当的高度位置上,确保泵内压强最低点处的静压 超过工作温度下被输送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
离心泵的工作点
泵的特性曲线H-Q线与所在管路特性曲线He~Qe线的交 点(M 点)。
离心泵的流量调节 离心泵流量的调节就是改变泵的工作点。方法有二: 1.改变阀门的开度 即改变离心泵出口管路上调节阀门开度 改变管路特性曲线,灵活方便,耗能大; 2.改变泵的转速 改变泵转速实质上是改变泵特性曲线,节 能,投资大。
改变阀门开度时流量变化
改变泵的转速时流量变化
自吸泵
气液混合式自吸泵的工作过程:由于自吸泵 泵体的特殊结构,水泵停转后,泵体内存有 一定量的水,泵再次启动后由于叶轮旋转作 用,吸入管路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并被排 到气水分离室,气水分离室上部的气体溢出, 下部的水返回叶轮,重新和吸入管路的剩余 空气混合,直到把泵及吸入管内的气体全部 排出,完成自吸,并正常抽水。
(4) 空气的输送和分配 将调节好的空气均匀地输入 和分配到空调房间内,以保证其合适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这是空调系统空气输送和分配部分的任务,它由风机和不 同形式的管道组成。 根据用途和要求不同,有的系统只采用一台送风机, 称为单风机系统;有的系统采用一台送风机和一台回风机, 称为双风机系统。管道截面通常为矩形和圆形两种,一般 低速风道多采用矩形,而高速风道多采用圆形。 (5) 冷热源部分 为了保证空调系统具有加温和冷却 能力,必须具备冷源和热源两部分。冷源有自然冷源和人 工冷源两种。热源有自然热源和人工热源两种。自然热源 热量为地热和太阳能;人工热源是指用煤、石油或煤气作 燃料的锅炉所产生的蒸汽和热水,目前应用得最为广泛。
(2)饱和水蒸气分压力
当空气在一定温度下,吸湿能力达到最大时,空气中的
水蒸气处于饱和状态。水蒸气的分压称为饱和水蒸汽压 (Pq" )。 湿空气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只与温度有关,与大气压力无关。 0<Pq<Pq"
2.湿度
(1)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每M3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称 为空气的绝对温度。其数值等于水蒸汽在分压Pq和湿 空气温度T时的密度。(ρq)
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1-林水填料 2-配水装置 3-除水器 4-抽风机
(2)横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
横流式冷却塔是指空气通过填料是横向流动的。冷却塔中空气和水热交换 不如逆流式冷却塔充分,冷却效果较差。但是由于冷却塔不需要专门设置 进风口。所以塔体的高度低,而且配水比较均匀,另外配水管的高度较低, 工作时水泵的扬程低,耗电较小
空
调
(一)空调系统的基本概念
影响室内空气环境参数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一 是外部原因,如太阳辐射和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如室内设备和人员的散热量、 散湿量等。当室内空气参数偏离设定值时,就需要 采取相应的空气调节措施和方法,使其恢复到规定 值。
1、空调系统的组成 空调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 进风 根据人对空气新鲜度的生理要求, 空调系统必须有一部分空气取自室外,常称新风。空 调的进风口和风管等组成了进风部分。 (2) 空气过滤 由进风部分引入的新风必须先 经过一次预过滤,以除去颗粒较大的尘埃。一般空调 系统都装有预过滤器和主过滤器两级过滤装置。根据 过滤的效率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初(粗)效过滤器、 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