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南京市第一幼儿园1摘要:本案例描述了历史悠久的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教学理念、教育优势、社会评价等诸多方面。
重点描述了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幼儿国际部的成长过程、定位思路、教育现状以及碰到的问题。
在社会对幼教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方式越来越多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名牌公立幼儿园,作为一个公立幼儿园的国际部,应该如何发展?在教师、教材等方面的管理与创新应该如何进行?幼儿园做出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幼教;双语教学0 引言2009年6月的一个上午,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以下简称一幼)陆娴敏园长、副园长周联和她国际部的几位干将:王曦梓(负责国际部外教引进和管理)、周洁(负责教学内容开发)一起坐在“教育文化之旅”陈列室里商量引进美国学乐教育出版集团下属的学乐儿童英语的美国原版英语教材的事情。
这里虽说是个陈列室,但中间有舒适的沙发和好看的茶几,又有几分接待室和会议室的味道。
这个房间是新装修的,四周摆满了展板,展板上满满写的的全是一幼的优秀教育事例和优秀教育理念……(见附件 1)1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南京市第一幼儿园是一所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教育文化积淀的幼儿园。
创立于 1949年,是南京建园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全托兼日托幼儿园,南京市一幼原是 1890年时清朝最大的一个文正书院,清朝最末一个状元张謇任院长;1914年为江苏省南京中学,成为培育党政领导人的摇篮;1947年为儿童福利实验区(总部);1949年9月1日创建为市委托儿所、成为培育祖国花朵的摇篮;1956年更名为南京市一幼。
79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吴敬琏在重返故乡南京时还来到一幼看看她1.本案例由南京大学商学院的吴爱胤、韩顺平撰写,版权归南京大学商学院所有。
未经允许,本案例的所有部分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与手段擅自复制或传播。
2.本案例授权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使用。
3.本案例是在2009年6月对南京市第一幼儿园陆娴敏园长访谈,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网站信息,以及相关调查的基础上成文的。
4.本案例只供课堂讨论之用,并无意暗示或说明某种管理行为是否有效。
母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一幼历来以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又兼具现代化气息而著称。
总园共有大、中、小、国际部共 21个班级,600多名幼儿,100多位教职员工。
教师团队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其中本专科学历达100%,市、区学科带头人近30%。
2004年创办的“东恒阳光分园”辐射总园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现办园规模已达八个班。
2006年9月创办的“奥体分园”是一所具有幼儿艺体教育特色的幼儿园。
一幼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国际社会生活的健康孩子,一幼构建的“幼儿智慧活动课程”渗透共同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理念,让师幼在研究性智慧活动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获得持续、和谐的发展。
师幼共同探索有价值的问题,感受发现过程中的艰辛和发现后的喜悦,不断激发研究的热情,不断提升研究的能力。
在邮局,你会看到孩子们尝试着寄信;在农贸市场,你会听到到孩子们礼貌地采访摊主;在“礼品店”,你会目睹孩子们专注地进行礼品包装…… “吹泡泡”、“比轻重”、“各种各样的笔”等活动,是孩子质疑、猜测、实验、记录、交流与分享的历程。
一幼营造了一个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了一个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的环境。
这里有斑斓的染艺工作室,稚朴的小小黄泥巴村,逼真的小厨房,梦幻的水底长廊,温馨的图书宫。
这儿充满童趣和挑战,这儿蕴涵想象和创新。
从陈列室的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崭新的花园,花园里新栽种的大树虽然还没有多久,却已经成荫。
树木的种类很多,排列的线条也很自然,没有那种一排排整齐的样子。
这无疑是幼儿园的诗意教育、自然教育的理念的最好表现。
漫步幼儿园,随时可以在角落里发现可以移动的木质大框子,里面装满了孩子们种的各种植物。
在幼儿园里,有多处小小花园、小小曲廊、小小池塘。
但是很少看到直棱直角的边界,这与苏州园林的曲幽有几分神似。
和其他幼儿园涂抹得五颜六色不同,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只有黄、绿两种颜色。
“冲击力强的不一定美,而清新淡雅、柔柔释放、沉静才是真正的美。
”这是园长想传递给孩子们的审美意识。
走进一幼,扑鼻而来的就是各种香味的植物气息,木香、桂花、栀子花、绣球花……。
园长常说:“城里孩子接触绿色的机会不多,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土、木、水、沙、泥、石,让他们充分享受空气、阳光和自然”。
教学大楼自2004年翻建后,绿地的面积非但没有减少,还多出了百余平方米补种了100多棵树木。
一位负责大楼施工的师傅说:“花草树就是陆园长的命,我们在施工时,一草一木都不能碰坏。
”“园容像幅画,创业像首诗,管理像本书”,这是一位曾经出访过六个国家的资深教育专家给的评价。
2 幼教行业的社会发展和趋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不再节衣缩食的人们,在子女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
加之中国文化传统本身就十分重视教育;独生子女政策更让每个家庭对家里唯一的孩子期望越来越高。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西方心理学、西方教育学知识也越来越普及。
这一切都导致家长对教育尤其是名牌学校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
不仅社会环境压力大,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也导致幼教这块领域被视为一个盈利颇丰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进入到这个领域。
目前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周边林林总总的幼教机构也有不少:1.一类是传统的公立幼儿园,尤其是其中的名牌幼儿园;2.还有一类是新成立的幼儿园。
这些幼儿园的定位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定位是双语教学和蒙氏教学。
此外还有一些打着进口的旗号,号称来自国外。
如月牙湖幼儿园的背景是新加坡,伊顿慧智的背景是美国西北大学和哈佛大学(见附件2)。
因为是民办教学,这些幼儿园的竞争方式也很灵活,有些办暑期学校(家长们最头痛的就是放暑假不知道把孩子放哪里),有些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家园沟通,例如好亿佳幼儿园蒙氏托班育儿交流平台就是西祠上最热闹的幼儿园家园沟通平台之一。
3.第三类是互补性兼竞争性机构:除了早就有的各类周末才艺班,又出现了许多周末亲子、情商、英语、游戏体验、等等各种名目的幼儿培训机构(见附件2)。
从每周五幼儿园门口发送的各种传单可见一斑。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作为名牌公立幼儿园也许不需要看到或者重视这些社会上的变化。
因为幼儿园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的一幼是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和江苏省现代化幼儿园,是省、市级、区级教科研基地,南师大中美研究中心基地。
中法合作的“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试点教育基地。
是南京师范大学香港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
是国内外幼儿教育交流的中心,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专家来园参观交流,成为了江苏省、南京市对外开放的窗口。
这些荣誉加之幼儿园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每年招生时,报名人数都远远超过可录取的名额。
每年到招生时节,各类关系就都找上门来,园长甚至有时不得不躲出园里,躲开电话。
招生紧张情况一年紧似一年。
但是,陆园长心里很清楚:居安也要思危、未雨还要绸缪。
尽管一幼的名声很响是件好事,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比如:1.家长对一幼的要求更高。
希望看到一幼的老师更有爱心,更愿意与家长互动,更懂教育。
希望一幼的环境更好,希望一幼的后勤服务更好。
人们总是希望好的更好。
出于这种心理,在其他幼儿园出现的瑕疵如果出现在一幼,可能就不会被家长们接受。
2.经常有其他幼儿园来本园观摩学习,一方面会打扰本园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本园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有所进步。
3.名牌单位工作的员工,自然会产生自豪感,但是自豪感如果不加以鞭策,就可能转化为小集体主义,甚至转化为自傲自大。
这一切都不利于组织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园长还有其他的思考。
即便在本地区,在本国,一幼名列前茅。
但是,我们国家的整体幼教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的幼儿园。
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一个长久的课题。
例如,发达国家因为自然条件好,孩子的户外活动很多,冬天可以滑雪,夏天可以骑马。
而中国的孩子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再加上中国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多度保护心理,幼儿园组织户外活动的压力很大。
但是,充分的户外活动对孩子探索世界、身心灵健康成长又至关重要。
再如,发达国家由于师幼比例小,教师可以每天给孩子的作业写好评语让家长带回家,在国内就很难做到。
然而,一学期几次的家园沟通本和一两次家长会又满足不了家园沟通的需要。
还有,国外幼儿园会经常有大学生或各种不同的社会义工去和孩子们做游戏、读书。
孩子经常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人,而不仅仅是每天只看到自己的老师。
在这方面,我们的社会条件不具备。
不过,陆园长意识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众望所归的著名幼儿园,似乎也理所当然的应当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呼吁社会教育的社会责任。
3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国际部早在 2000年8月,经江苏省教育厅特别批示:批准一幼开创江苏省第一个“幼儿国际部”,主要面向外籍及港、澳、台地区的幼儿招生,开办以来已招收美、澳、意、德、日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幼儿入学。
如今,“幼儿国际部”的开办已经经历了八年多(相比较其他的双语幼儿园而言,这是比较长的历史)的探索与研究,从最初的一个“混龄班”,不断发展成多个分年龄班,并且根据家长的需求,又开办了“国际托班”;从最初的只有一个兼职外籍教师,不断发展为三个全职外籍教师(见附件3);从最初的一间活动室,不断发展成今天独立的幼儿国际部教育楼……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国际部也逐步摸索出了自己的服务目标对象:来自欧美的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孩子,以及外籍华人的家长在国内的孩子、还有国内准备移民的家庭的孩子。
因为,在中国的外国孩子有他们自己国家人办的幼儿园,如英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自己办的小型幼儿园。
这些幼儿园只收他们本国的孩子,不收(中国政府也不允许他们收) 中国孩子。
所以,外国孩子不应该是国际部的主要办学对象。
既然如此,国际部设置合适的中英文课程的比例就相当重要。
因为绝大部分外籍华人包括准备移民的家长都不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香蕉人”。
国际部的培养目标也是通过给孩子们提供英文环境、中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孩子成为“世界人”打下基础。
“幼儿国际部”的目标是: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孩子在爱和关心、民主与尊重、自由与创造的良好环境中,快乐地成长和发展,培养适应国际社会生活、身心健康的孩子。
根据以上定位,幼儿国际部发展出的主要办学宗旨是:体现尊重、理解、多元的办园宗旨——融合生态观念、浸润多元文化、萌发探究智慧、追求和谐发展。
让孩子们在爱和关心、民主尊重、温馨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让幼儿感受多元文化的熏陶,让幼儿在研究有建设意义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设置开放自主的教育环境——设置了开放的自主活动区域,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材料进行发现式的学习活动,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获得学习策略,学习在不同的情境内运用,将自己在语言、数学、艺术、交往等方面获得的认知经验进行巩固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