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沉积微相研究资料

三、沉积微相研究资料


自然电位
岔7 4-12 4井


岩性
微电极
自然电位
岔3 9-30 3井


岩性剖面
14
微电极
14 14
14
河漫滩相(以泥岩为背景夹薄层砂层)
h.河泛平原相:泥岩夹薄层状过渡岩性。自然电位低平段。
自然电位
岔15-332x井


岩性剖面
11 14 11
14
14 11 14 11 14 11
微电极
岔39-303井
②三角洲沉积相模式
a.沉积基本特点
●位于曲流河下游,地势 坡降较小;
●单向水流和河、湖双 向水流共同结果。
b.发育的主要微相
●水上部分:分支流河 道;
●水下部分:分支河口 坝、内前缘席状砂、外前缘席 状砂和湖相泥。
分支流河道 三角洲平原 湖岸线 分支河口坝 内前缘席状砂
前 缘 席 状 砂
外前缘席状砂
分流河道,内前缘砂、
基岩
下伏层
边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
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图
陆相湖盆主要相、亚相和微相划分表
相 洪积-冲积扇
亚相
扇根 扇中 扇缘 辫状河
河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流河
顺直河(限制性河)
三角洲分流平原
吉尔伯 三 特型
三角洲前缘
内 外

前三角洲

扇三角平原
扇型
扇三角洲前缘
前扇三角洲
微相(砂体)
主槽、槽滩、侧缓槽、漫洪带 辫流带、辫流沙岛、漫流带
2)建立沉积相的标准相模式
标准相模式是研究沉积微相的重要依据,通过它可以了解包 括微相类型,分布及沉积特点,以指导微相划分。下面介绍几种 主要的相模式:
①曲流河标准相模式
艾伦,1964年建 立的曲流河标准相模式,如图
陆相湖盆沉积体系模式图
河床
天然堤 决口扇
井号和井名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从相模式中可以了解到,曲流河包括的微相及其相互之 间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以指导沉积微相的划分。
③砂岩尖灭线圈定:合理勾划砂岩尖灭线,是合理圈定 曲流带砂体规模、形态和展布方向的重要一环,因而是编绘 单砂体图的关键。
深 自然电位 度
岩性剖面
14
14 14
14
微电极
自然电位
岔30-17井


岩性
2870 14
14 13
微电极
河泛平原洼地 (Ⅳ- 6 -①)
泛滥平原相(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薄互层)
此外,对三角洲沉积相重要微相岩电性特征,也进行了初步总结。
自然电位
晋5 5
厚颜 度色
岩性剖面
微电极
微相
前 缘 席 状 砂
b.优选标准的微相岩性剖面→岩电性的相关性分析→建立 微相电相图版,以便用大量的电测曲线资料,直接划分微相类 型。
③几种主要沉积微相的电性特征曲线
a.辫状河道微相:巨厚砂砾岩,电性呈低伽玛、高 电阻、箱状自然电位特征。
柳3 1
柳90- 11
辫状河道微相(巨厚砂砾岩)
b.曲流河床相:中-厚层细砂岩,含中砂细砂岩。 底部含泥砾冲刷面,自然电位曲线底部负异常变小,电 阻曲线极大值不在层界底部。
薄层砂 河道滞留沉积、心滩 河床滞留沉积、边滩(点坝砂) (决口扇、天然堤、河漫、废弃河道)
河道 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沼泽洼地 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砂、河口坝、席状砂
薄层席状砂 —
水上辫状河道 水下河道、河口坝、席状砂

湖泊
滨湖 浅湖 半深湖-深湖
滩坝 滩砂
湖底扇
上扇 中扇 外扇
主水道、天然堤 水道、水道间、溢岸支道
29-14 Ed2Ⅳ11②
29-32 Ed3Ⅱ2①
29-66 Ed2Ⅳ6①
205.5(3.6)
0.6
13 3.6 3.4
274.84.4
曲流河河床相(底部有泥砾)
c.厚层均匀型河床相:自然电位小型箱状,微电极曲 线幅度差变化不大,表示层内较均匀。
自然电位
岔21 4井
井颜 深色
岩性
13
2882 9
微电极
湖相泥
三角洲沉积模式
三角洲沉积模式图
③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
a.沉积基本特点
●主要发育在盆地边缘陡岸一侧,处于水上和水下两部分
●近源、短距离搬运,以粗碎为主沉积。
b.主要发育微相
●水上部分:水上 辫状河道;
扇三角洲平原 (水上辫状河道)
扇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边缘席状砂
前缘砂
前扇三角洲
●水下部分:水下
29 -6 9 Ed 2Ⅳ4①
27 9.0
14
河床微相 (Ⅴ- 2-②)
河床相(厚层均匀型)
d.边滩相:侧向加积的点坝砂,微电极曲线显示正韵律,自然电位钟形。
2 9 -3 7 E d 3Ⅱ6①②
3.0 30
2.0
28-16 Ed2Ⅳ3①
18 6.0 5.2
自然电位
岔31-26井
井颜 深色
岩性
9
14
决口扇相(中层-薄层不典型正韵律)
f.天然堤相:不等厚互层,表示水位周期性改变。
自然电位
岔3 0 - 1 9井
井颜 深色
14
岩性
微电极
2 8 - 4 E d 2Ⅳ10②
21 3.6
2872
9
14
天然堤微相 (Ⅴ-1-②)
天然堤相(不等厚互层,水位周期 性改变)
g.河漫滩相:以泥岩为背景夹薄层砂岩,微电极不规则锯齿状。
晋5 2
颜 自然电位

岩性剖面
微电极
外前缘席状砂
内前缘席状砂
三角洲沉积相的微相特征
4)单砂体图编绘要点
单砂体图编绘要求
①准备井位底图:从地质模型中提取相应小层附有断层 线的地下井位图。
②标数据:包括砂岩厚度、Ⅰ类有效厚度、Ⅱ类有效厚 度的差油层、油水同层以及砂层的电测解释序号,对新补的 砂层也要实行一定序列的统一编号。应特别提出的是油层的 确认一律以有效厚度为准。
三、沉积微相研究
1.沉积微相含义
沉积微相是研究可识别、划分的,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相 对最小一级沉积单元的砂体成因。目的是为预测其属性、砂体规 模及展布,为研究油水运动特点和剩余油分布提供地质依据。
2.研究的基本方法
1)确定研究工区所处沉积部位
在区域沉积相带划分基础上,首先确定研究工区所处沉积部 位,所属沉积相类型,为微相研究提供宏观控制。
2940
14
微电极
15
边滩相(正韵律明显)
边滩微相 (Ⅵ- 1 3 -①)
e.决口扇相:中-薄层不典型正韵律,微电极呈薄互层型,自然电位舌状。
自然电位
岔30 -12 2井
井颜 深色
岩性
9
微电极
2 8 - 1 4 E d 3Ⅰ5①
24
3
.0
2

.2

14 9 2970 13
决口扇微相 (Ⅵ- 3 -①)
席状砂、浊积岩
3)确定沉积微相类型
以岩芯为基础,综合录井资料作参照,以电测曲线形态为 手段,综合判断微相类型。
①基本原则
a.以沉积相的标准相模式,指导微相划分; b. 小层地层单元是确定微相类型的基本单元。
②主要主法
a.分析小层单元岩性组合、单层厚度、砂岩岩性、泥岩颜 色等有关相划分的单因素指标,进行逐井、逐层定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