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版药理学配套课件 39 抗菌药物概论

第九版药理学配套课件 39 抗菌药物概论

为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5. 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antimicrobial activity)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能力。体外抗菌
活性常用以下指标表示: (1)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体外培养细菌18~ 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2)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 细菌或使细菌数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3.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分别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肽链延伸及合成终止三个
阶段。代表药物为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氯霉素等。
人类和细菌核糖体的区别
人类 细菌
核糖体 80S 70S
亚基
60S
40S
50S
30S
4. 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
通过影响核酸和叶酸代谢而发挥抗菌作用的药物
2. 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多肽类抗生素如多黏菌素E,含有多个阳离子极性基团和一个脂肪酸直链肽,其阳离
子能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脂结合,使膜功能受损,细菌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外漏,造 成细胞死亡。
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能选择性与真菌胞浆膜的麦角固醇结合而形成孔道 ,增加胞浆膜通透性,损伤膜功能而杀菌。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机制之一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nicilin binding protein, PBPs)结合,抑制转肽
作用,阻碍了多糖肽的交叉联结,导致细菌细胞壁破损,丧失屏障作用,使细菌肿胀、变 形、破裂而死亡。
1. 抗菌药的定义 对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喹诺酮类等)。
2. 抗菌药的分类 (1)抑菌药(bacteriostatic drugs):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 菌药物,如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磺胺类等。 (2)杀菌药(bactericidal drugs):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 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再次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效应不再明显增强的现象。
8. 抗生素后效应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 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
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具有PAE,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如氨基糖苷类、喹 诺酮抗生素。 (2)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无明显PAE,其抗菌效力主要与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时 间有关,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
3. 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而使抗菌药物失活是耐药性产生最重要的 机制之一。如β-内酰胺酶、钝化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细菌可通过改变靶蛋白结构而降低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产 生新的靶蛋白而使抗生素不能与之结合,或增加靶蛋白数量来维持细菌正常形态功能,从 而产生耐药性。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细菌可通过改变孔道蛋白的性质和数量而降低外膜通透性, 从而产生获得性耐药。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通过过度表达外排泵而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从而产生 耐药性。
代表药物 喹诺酮类 利福平 磺胺类 甲氧苄啶 对氨基水杨酸
靶点 DNA回旋酶(gyrase) 细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叶酸合成酶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bacterial resistance)
1.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孙思邈
第39章 抗菌药物概论
授课人:XX XX
目录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重点难点
掌握 抗菌药物相关术语。
药物的耐药性;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
6. 化疗指数的定义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
标,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 来表示。
7. 首次接触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first expose effect)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药理学》(第9版) 配套课件
主编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第9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 2. 耐药性的种类 (1)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如链 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2)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 自身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抗菌药物发展简史
➢ 1935年,Domagk发现橘红色染料百浪多息(prontosil)的抗菌作用。 ➢ 1929年,Fleming、Florey和Chain发现青霉素。 ➢ 19世纪60年代以来,半合成抗生素蓬勃发展。 ➢ 19世纪70年代以后,喹诺酮类和新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
3. 抗菌谱的定义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包括广谱和窄谱两种。
广谱抗菌药指对多种细菌有效的抗菌药,如四环素类,窄谱抗菌药指仅对一种细菌或局限 于某属细菌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如异烟肼。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4.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