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
【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
Ⅰ、知识要点: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职能
Ⅱ、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知识网络:
Ⅰ、基本概念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从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Ⅱ、基本原理、观点
1.商品经济的产生的发展
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⑵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⑶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是:—是社会分工——这是商品经济生产和发展的
一般基础。
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使商品交换成为现实。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⑴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指商品的有用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价值是和商品交换相联系的,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⑵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这是因为: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有了它,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才能用于交换。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此也就不能成为商品。
(失去了使用价值的废品,也就不具有价值。
废品收购站的废品仍有一定的价值,但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价值。
②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有了它,千差万别的商品才能相互比较,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一种物品尽管有很大的效用,如果没有人的劳动消耗在上面,,便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3.商品的价值量
⑴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它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是不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构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具有确定性和统一性,但它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
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愈高,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愈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
反之,社会劳动生产率愈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大。
可见,商品价值量是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
但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商品数量增加的同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所以作为两者乘积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断降低商品中的人劳动消耗,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⑶由于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却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了。
由于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又不变,因此这个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内的同一劳动所创造的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增加。
可见,商品生产者个别劳动生产率和他在同一时间里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例。
4.货币及其职能
⑴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从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⑵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⑶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通过货币的职能反映从来)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如何正确认识市场上的价格战
⑴竞争是价值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而价格竞争又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
当某一企业为了扩大市场的占有率,适当合理降价,采取薄利多销的竞争手段时,或是率先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商品时,都是正常的竞争行为。
它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使消费者得到实惠,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发展民族工业。
这样的价格竞争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