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教书育人_教师的天职

6.1教书育人_教师的天职

教师职业道德
第六章 教书育人 终身学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 国 守 法
四、教 书 育 人
二、爱 岗 敬 业
2008年修订
五、为 人 师 表
三、关 爱 学 生
六、终 身 学 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第一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立德树人, 达成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 遵循教育法则

多样标准, 实现全面评价
二、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法则
教师为什么要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法则
因材与施教
“因材”,既要求对 “材”的客观差异性 的了解和承认,更要 求对“材”的尊重和 以“材”为施教依据 。
“施教”,不是单纯地 指对受教育者交付或给 予知识,而主要是指在 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进行 启发和诱导,使受教育 者领悟、习得。
你所理解的教师的天职
第一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立德树人, 达成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 遵循教育法则

多样标准, 实现全面评价
一、立德树人,达成教育目标
(一)寓“育”于“教”,体现教育的价值追求

技术层面

价值层面
古代汉语中“教”和“育”的词源意思: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 子使作善也”。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 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
名人名言
雅斯贝尔斯教育语录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 知的一部分”。 “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 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 技术”。 “我们要想振兴,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 和宗教限制”。
第一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什么是教育
• 名人名言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 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 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 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 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 其自由天性。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 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什 么是教育》
拓展阅读:天职与职责
在西方,“天职”最早作为一个宗教概念,意指 “上帝安排的任务”。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将这一词与世俗意义的“职 业”一词联系起来,从此,“天职”这个词不仅指上 帝委派的工作,而且指上帝委派的这项工作是要在世 俗的职业中实现的。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也同样把忠于职责看 成是从业人员的天职,他要求人们必须“各事其业、 辛勤劳作、克尽天职”。
(二)以人为本,教育公平
作为教学模式,因
材施教要求尊重承 认个性差异,从实 际出种教学模式和教 学方法的因材施教,从 微观的层面上集中体现 了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 象的公平施教以保障教 育对象平等受教的权利。
因材施教与教育公平
你说我说大家说
为什么因材施教关系着人们受教育的公平权利
• 名人名言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学得 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 教得慢”,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 管受教”的陋习。
(一)区别对待,共同成才
学生
能力不同 禀赋差异
教师
区别对待 分别指导
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
教与育的关系
名人名言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 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 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 了手段的目的。
—德国19世纪教育家赫尔巴特
教与育的关系
(二)成德达才,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教书:
传授知识、技术,培养技艺、才能
育人:
价值引导、心智启迪、精神架构 :
社会观点:“授人以 鱼”与“授人以渔”
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 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 没有灵魂的。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现代公民:知识、能力与德性的统一
你如何理解教书育人
结论: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知识、创造人类文化、 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 教师职业活动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 技术操作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而且要对 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众说纷纭中的发现
第一 第二
学生评价是在对学生身心发展方面 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
学生评价观的变化趋势 ——从传统评价观到发展性评价观
发展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差 异 性 原则
1
学生评价是教师(或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学生教育情境中身心发展状况所作的价值判断活动。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的评价,包括
2
学生学习成绩、思想品德、个性的评定等。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包括对
3 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
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名人名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天职
拓展阅读:天职与职责
《荀子·天论》:“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 天职。” 中国古人认为,春夏秋冬四时的更替变换,使万物得 以滋润生长,是天的职责。人道与天道同理,人从事 的各类职业活动,承担着社会分工赋予的各项任务, 就如同四季各行其责促进万物生长一样,因此,从业 人员完成岗位责任和义务,就是一种天职。
第一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立德树人, 达成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 遵循教育法则

多样标准, 实现全面评价
三、多样标准,实现全面评价
教师了解学生 的重要手段
促进学生成长 与发展的重要 手段
学生 评价
提高教学质 量和进行学 生管理的重 要手段
学生自我完 善和进步的 重要参照
学生评价内涵的众说纷纭
教书的现代解读:
传统的“定型化教学”强调教师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将预 设的知识、技能交给学生。当代教师工作的重心必须从 “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所谓的“授之 以渔”。 ——计琳:《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华东师范大学教 授钟启泉解读新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上海教 育》2012年第7期36-37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