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目的为规范公司内部城市热力管网设计,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热力网设计。

本次规定暂以蒸汽作为主要供热介质编制,今后将补充热水热力网设计的有关规定。

3 职责由设计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4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应为项目所在地资料,以下为镇海炼化所在地资料。

自然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极限最高气温:℃(1988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1月31日)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防冻温度:℃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 (84年6月)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 (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气压年平均气压:百帕年极端最高气压:百帕(81年12月2日)年极端最低气压:百帕(81年9月1日)夏季(7、8、9月)平均气压:百帕夏季(7、8、9月)平均最低气压:百帕(72年7月)冬季(12、1、2月)平均气压:百帕冬季(12、1、2月)平均最高气压:百帕(83年1月)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mm年最大降雨量:mm(83年)一小时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6时44分开始)十分钟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7时22分开始)一次最大暴雨量及持续时间:mm(出现在81年9月22日14时16分至23日18时16分)雪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 cm(77年1月30日)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西北;频率10%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附风玫瑰图风速、风压风速夏季风速(7、8、9月平均):m/s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m/s历年瞬间最大风速:>40m/s(1980年8月28日NNW、1988年8月7日N)最大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m/s(1988年8月8日E)30年1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m/s(十米高,省气象局)基本风压~(按离海较远取小值,靠近海岸取大值)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温冻土层深度:最大冻土层深度:50mm地温:m最低月平均地温(2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8月):℃m最低月平均地温(3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9月):℃m最低月平均地温(4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10月):℃雷暴日年平均雷电日数:天雾年平均雾日:天年最高雾日:48天(1984年)工程地质地质勘探资料见浙江省勘察设计院初勘资料。

或由业主提供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勘测资料。

需提供项目界区的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地震基本烈度及设计规定本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重要设施按7度设防。

新建土建工程抗震按<<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执行。

总图数据绝对高度系统选用吴淞海平面标高。

5 应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设计与施工标准(规范)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64-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98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26-89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SDGJ6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采用的主要管道器材标准(规范)无缝钢管材料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1999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 9948-88输送流体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94石油化工企业无缝钢管SH3405-96焊接钢管材料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GB/T 3091-93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 12771-91流体输送用螺旋焊缝钢管CJ/T3022-93管件标准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T12459-2005连接件标准钢制管法兰SH 3406-96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凹凸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榫槽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环连接面对焊钢制管法兰JB/T管法兰用石棉橡胶板垫片SH3401-96管路法兰用石棉橡胶板垫片JB/T 87-94管法兰用金属环垫SH3403-96管路法兰用金属环垫JB/T 89-94管法兰用缠绕式垫片SH3407-96管路法兰用缠绕式垫片JB/T 90-94管法兰用紧固件SH3404-96弹簧标准可变弹簧支吊架GB10182-88恒力弹簧支吊架GB10181-886 设计设计计算原则热力网的热负荷计算宜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如无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民用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照《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条规定计算。

工业企业热负荷,业主提供有关数据时,可有关设计数据进行。

未提供时,也可按CJJ34-2002中条规定计算。

管道应力分析计算采用CAESARⅡ(版)计算软件。

安全阀的计算采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版)附件五的要求计算,机泵的选型计算按《泵与原动机选用手册》的规定进行。

供热介质的选择对民用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网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同时对生产工艺热负荷和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供热的城市热力网供热介质按下列原则确定: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热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作为生产工艺需要,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为供热介质。

当采暖、通风、空调热负荷为主要负荷,生产工艺又必须采用蒸汽供热,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采用水和蒸汽两种供热介质。

城市热力网形式热水热力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制。

蒸汽热力网的蒸汽管道,宜采用单管制。

热用户的蒸汽凝结水原则上应回收并设置凝结水管道。

当凝结水回收率较低时,是否设置凝结水管道,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热力网的水力计算热力网的水力计算首先应根据CJJ34-2002中条的要求确定设计流量。

蒸汽管网水力计算时,应按设计流量进行设计计算,再按最小流量进行校核计算,保证在任何可能的工况下满足最不利用户的压力和温度要求。

蒸汽热力网应根据管线起点压力和用户需要压力确定的允许压力降选择管道直径。

热水热力网支干线、支线应按允许压力降确定管径,但供热介质流速不应大于s,支干线比摩阻不应大于300Pa/m。

蒸汽热力网供热介质的最大允许设计速度:过热蒸汽DN>200mm,80m/sDN≤200mm,50m/s饱和蒸汽DN>200mm,60m/sDN≤200mm,35m/s以热电厂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管网起点压力应采用供热系统技术经济计算确定的汽轮机最佳抽(排)汽压力。

以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蒸汽热力网,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热力网主干线起点压力宜采用较高值。

蒸汽热力网凝结水管道设计比摩阻可取100Pa/m。

热力网的布置与敷设城市热力网的布置应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热力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城市道路上的热力网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宜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方,同一条管道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

穿过厂区的城市热力网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热力网管道选线时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高地下水位区等不利地段。

热力网管道的敷设城市街道及居住区内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

热水管道地下敷设时,应优先采用直埋敷设。

采用管沟敷设时,应该首选不通行管沟敷设。

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

工厂区的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蒸汽管线尽量架空敷设,必须埋地时应选用管中管的形式。

局部埋地可采用套管。

采用直埋敷设时,应选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

热力管线采用管沟敷设时,有关尺寸应符合CJJ34-2002表的规定。

热力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及其他管道的最小间距,应符合CJJ34-2002表的规定。

热力网管线穿越一些特殊地段时的敷设要求,应符合CJJ34-2002第的有关规定。

在人员通行处管道底部的净高不宜小于2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坪距离不应小于米。

埋深以管道不受损害为原则,并考虑最大冻土深度和地下水位等影响。

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在室内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区域,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

通行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小于或采用套管保护,套管管顶距地表不小于。

套管的直径宜比被保护管大二级。

被保护管在套管范围内不应有焊缝。

管道穿越铁路应采用涵洞或者套管,套管距轨顶不应小于。

埋地管道有阀门者应设阀井。

大型阀门的阀井应考虑操作和检修人员能到井下作业。

小型阀门的阀井可只考虑人员在阀井外操作阀门的可能性。

阀井内应设排水点。

采用管沟敷设时,沟底应有不小于2%的坡度,在低处设排水点。

管沟内应预先埋设型钢支架,支架顶面距沟底不小于,对于管底装有排液阀者,管沟与管底之间净空应能满足排液阀的安装与操作。

管沟内有隔热层的管道应设管托。

沟内管间距应比架空管道适当加大。

地上敷设管道与地下敷设管道的连接处,地面不得积水,连接处应设防止积水的混凝土结构或套管,且应高出地面米以上。

当管道运行时有垂直位移且对邻近支座的荷载影响较大时,应采用弹簧支座或弹簧吊架。

当管线采用高低自然补偿时,高架上应采用弹簧支座或弹簧吊架,若采用刚性支座,应设防止管线失稳的限位或导向措施。

蒸汽管线的支管应尽量靠近固定点引出,方形补偿器上不得引出支管。

在靠近方形补偿器的直管上引出时,支管不应妨碍主管的变形或位移。

阀门安装方法所有阀门必须布置在便于操作、维修的地方,其最适当的安装高度是距操作面米左右;当阀门中心高于操作面米时,集中布置的阀组或频繁操作的单个阀门应设操作平台,不经常操作的单个阀,可设链轮,也可利用活动平台,但小于DN40的阀不设链轮;阀门手轮低于操作平台时,可采用阀门延伸杆。

仪表元件的安装调节阀、容积式流量计等,应设置在操作方便,易于维修的地面或平台上;当管道上温度仪表、压力仪表的位置可自由选定时,原则上距操作面的高度不大于米。

安装在设备上各种仪表(如温度计、压力计、液面计等)应设置操作平台或梯子。

调节阀的安装调节阀应尽量靠近与其有关的指示仪表并尽量接近测量元件附近安装,调节阀公称直径小于管道直径时,大小头应紧靠调节阀安装;调节阀设有手动装置时,应确认膜头的上方或横向的空间,调节阀的安装位置应使手动装置便于操作。

角式调节阀需根据介质流向(有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两种)确定角阀形式,并设置于无障碍的地方。

对压差较高的调节阀,应采取措施防止噪音和振动。

流量计仪表差压式流量计的孔板既可设在水平管上也可设在立管上,需根据介质情况决定。

差压式流量计的孔板和容积式流量计的转子,其上下游的直管长度应满足自控专业要求。

差压式流量计的取压方向,对蒸汽、热水来说采用水平取压方式。

水平取压受限制时;如是蒸汽可用斜上式,如是热水可用斜下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