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个体的认知风格 上的差异具有稳定性,是认知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节 人格的理论
8
一、人格的理论概述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 架。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以及人 格心理学家对人看法的不同,因而便产生 了各不相同的人格理论。
心理发展的特点
1、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5、发展的关键期。
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 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 给以设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 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 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 格的基本特征。 1.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然有多种成分和特 质,但它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密切联系, 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2.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和行为 倾向上各不相同。这里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 不排斥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共同性。
3. 人格的稳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人格特
“大五”人格因素理论。 90年代以来得到了非常相似的结果,每一特质有典型 的两极。 开放性(openness)-体现在智力上。出奇、富有想像、 创造性强——平庸、想像贫乏、思维刻板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遵守规范上。计划、 整洁、独立——冲动、赖散、依赖 外倾性(extraversion)-心理活动的指向上。乐群、 外向、积极表现——退缩、内敛、孤芳自赏。 宜人性(agreeableness)-对人态度上。信任、关怀、 利他——无礼、冷漠、排他 神经质(neuroticism)-体现在适应环境上。稳定、 自信、有效——紧张、焦虑、自疑 为便于记忆,可将它们英文首字母构成“OCEAN”一词, 意为“人格的海洋”。
与人格概念有关的几个术语: 气质(temperament) 性格(character) 个性(individuality)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
这些概念与人格概念关系密切且容易混淆,
有必要对它们进行阐释。

气质是个人生来就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体现在强度、 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就是“脾气”“禀性”,是人格 发展的基础; 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应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是个人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各种习性的总称,是构成 人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气质相对应; 个性是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它相 对于共性而言的;
结语:
心理学名言
贯穿于人格心理学历史中有应用性和学 术性两个传统,前者关心如何帮助人们解决 问题而研究人格的;后者只是对人格感兴趣 并认为重要而进行研究。 ——霍根
第八章 个体心理发展
22
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
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 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 的变化。
第十二章 学习心理辅导
32
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
不相矛盾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
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 顽强性和自制力
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九章 学习心理
27
学习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
由经验引起行为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
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质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指人格特质具 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当然,人格也是发展变 化的。人格的变化有两种:一是表现方式发 生变化但深层的内在特质没有变化,二是深 层的内在特质发生了变化。 4.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具有生物属性的 人类婴儿塑造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成员。人格 是社会人所特有的。
三、与人格概念相关术语分析
1. 2.
3.
4.
“A型与B型”人格类型 弗里德曼(Friedman)与罗斯曼(Rosenman) 于1959年提出。 人群中存在A、B两种具有特定行为模式的人格特 征,它对心血管疾病产生不同的影响。 A型行为特征:①一种要达到个人目的的强烈而 持久的内驱力;②遇事都有一种热中于竞争的倾 向;③一种得到别人承认的持久欲望和不能超越 自己的持久感受;④不断卷入有最后期限的事件 之中;⑤习惯于风风火火地完成各种活动;⑥心 理上过分敏感。 B型行为特征与之正相反。
第三节 人格的评估
19


人格评估的方式分为:自陈测验和投射测验两大类。 前者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明尼苏达 多相人格问卷(MMPI,30年代创立修订于80与90 年代,多用于临床问题),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大五人格因素问卷(90年代创立,用来评 估正常人的人格); 后者有罗夏墨迹测验(瑞士精神病学家1921年创 立),主题统觉测验(默里,1938创立)。
三、特质论

特质论(trait)是个体持久的品质或特征, 特质是一个连续的维度,可度量的,如聪明、 一般、愚笨1966)将特 质看成是人格结构的根源。
首先区分出个人特质与共同特质,并指出不是 所有的个人特质都对人格起同样的作用, 又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三种。 前者指渗透到个人生活多方面,且占优势的 特质,只在少数人上体现或观察到; 次者渗透性差一些,但仍有概括性的重要特 质,每个人的核心特质是少的(5—10个); 后者指一致性和概括性较差的特质,接近于 习惯、偏好与态度。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
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 理特征
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童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 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和理论性,开始出现 辩证思维
二、类型论
类型论(types)将人群分为性质不同的人格
类别,使认识他人的过程简单、快捷。人格 类型是“全或无”的现象,不是程度上的差 异,如同男女之别,教师与学生之分。

1.



“体液说”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公元 前500年)提出,认为人体含有四种基本的体 液,黄胆汁、血液、粘液和黑胆汁,每种体 液与特定的气质类型(一种情绪与行为的模 式)相对应,共四种。 胆汁质 ①直率热情,精力旺盛; ②脾气急躁,易于冲动; ③反应迅速,智慧敏捷,准确性差; ④情绪显著外露,但持续时间短。
2. 多血质




①活泼好动,反应迅速; ②不甘寂寞,善于交际; ③智慧敏捷,注意容易转移; ④易接受新事物,但印象不深刻; ⑤情绪易产生也易改变,体验不强,表露于 外。
3. 4.
粘液质 ①安静稳重,交际适度; ②反应缓慢,沉默寡言; ③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 ④注意稳定转移难; ⑤善于忍耐,沉着坚定; ⑥不尚空谈,埋头苦干。 抑郁质 ①行为孤僻,反应迟缓; ②多愁善感,体验深刻,但情绪不易外露; ③感受性高,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发现的细节。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强调整体观,注重人的学习内部
心理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内部心理结构、认知 结构或图式的建构。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基础理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
的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 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包 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交互作 用的过程。
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Cattell,1970) 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聚类成16种基本的特 质维度,称为根源特质,构成人格。 艾森克(Egsenck,1973、1990)根据人 格测验的数据推出三个维度:

外向性(外向和内向); 神经质(情绪稳定与不稳定);
精神质(善良的亲社会的和攻击的反社会 的),且与气质类型相联系。
人格:人的自画像
独一无二的心理 表现,一如既往的行 为模式,两者在个体 上的结合即人格
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
2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personality) 在不同的领域人格含义不同。 在心理学上,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 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 式的统一体。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