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1)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2)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3)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

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

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4)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

3、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

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

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4、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5、莲: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双关)。

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6、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3)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9、红豆:爱情、相思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10、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12、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亡国之悲).13、丁香:愁思或情结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19、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19、桃花:象征美人20、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21、牡丹:富贵美好22、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23、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24、斑竹/湘妃竹。

泪水,悲伤。

25、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26、桑榆。

比喻人的晚年。

27、红药。

代悲苦。

二、动物类1、蝉:(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2)悲凉凄切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渲染气氛,思想、离愁、羁旅等)(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

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2、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1)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搭配。

6、蟋蟀:思乡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7、鸳鸯:夫妇恩爱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9、青鸟:信使10、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

”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身世浮沉之苦.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11、猿啼:凄清、哀伤、悲凉(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