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课堂采油工程名词解释
1.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
其数值等于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油井产油量。
2.折算液面(深度)
把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
或把套压不为零时的液面(深度)折算成套压为零时的液面(深度)。
3.吸水指数
表示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4.米吸水指数
地层吸水指数除以油层有效厚度,表示1米厚地层在1MPa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5. 酸岩复相反应速度
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来表示。
6.滑脱效应
在气液多相垂直管流中,由于气象密度小于液相密度,产生气相超越液相流动的现象叫滑脱效应。
由滑脱效应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叫滑脱压力损失。
7.油嘴临界流动
指油气混合物通过油嘴的流动速度达到压力波在该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8.滤失速度
地层综合滤失系数与时间t的开方的比值
9.光杆功率
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消耗的功率。
10.滤失百分数
压裂液滤失体积除以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积。
11.砾石充填
将割缝衬管或是绕丝筛的管下入井内防砂层段处,用一定质量的流体携带地面选好的具有一定粒度的砾石,充填于管和油层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砾石层,以防止油层砂粒流入井内防砂方法。
12.酸液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前所流经的裂缝距离。
13.泵的充满程度
泵工作过程中被液体充满的程度等于进入泵内的液体体积和柱塞让出的体积之比。
14.压裂井增产倍数
压裂后的采油指数与压裂前采油指数的比值。
15.酸岩反应速度
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反应面积的溶蚀量。
16.动液面、静液面
静液面是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
可以用从井口算起的深度,也可以用从油层中部算起的液面高度来表示其位置。
动液面是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
可以用从井口算起的深度,亦可用从油层中部算起的高度来表示其位置。
17.面容比
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18.吸水剖面
在一定的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的吸水量分布
19.气举井平衡点
气举时,油管内压力与套管内压力相等时的深度。
20. 流动效率
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21.水力功率
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
22.示功图
示功图是由载荷随位移的变化关系曲线所构成的封闭曲线图,表示悬点在一个冲程内所做的功。
23.残酸
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
24.泵的沉没度
沉没度表示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
25.(填砂)裂缝导流能力
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26.临界流动
临界流动是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流速时的流动状态。
27.等值扭矩
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28.气举井启动压力
随着压缩机压力的不断提高,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注气点)处,此时的井口注入压力达到最高值称为启动压力。
29.泵效
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叫泵效。
30.注水井指示曲线
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和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31.相对吸水量
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一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
32.破裂压力梯度
指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33.自喷采油
油层能量充足时,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
34.六分四清
六分:分层注水,分层采油,分层测试,分层研究,分层管理,分层改造
四清:分层采油量清,分层注水量清,分层压力清,分层出水量清
35.裂缝铺砂浓度
单位面积裂缝内所含支撑剂的质量。
36.IPR曲线
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成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简称IPR曲线,也称指示曲线。
37.表皮系数
描述油从地层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井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等有关。
38.流压
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
39.流型
油气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也称为流动型态,简称流型。
40.气液滑脱
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叫气液滑脱现象。
41.油井流入动态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42.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
43.扭矩因数
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44.配注误差
(设计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设计配注量。
指配注量与实际注入量的差值与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45.压裂液
压裂改造储层过程中的工作液。
46.注水指示曲线
注水量与注水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注水指示曲线。
47.冲程损失
由于抽油杆和油管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弹性伸缩,而引起的深井泵柱塞实际冲程与光杆冲程的差值。
或冲程损失是指光杆冲程(光杆在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与柱塞冲程(柱塞在井下工作过程中上下往复运动的最大位移)之差。
48.余隙比
余隙容积与活塞从下死点走到上死点时所让出的容积之比。
49.胶结物质
除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自生矿物。
50.气举采油法
气举采油法是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内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采油法。
51.底水锥进
当油田有底水时,由于油井生产在油层中造成的压力差,破坏了由于重力作用建立起来的油水平衡关系,使原来的油水界面在靠近井底处呈锥形升高的现象。
52.应力范围比
抽油杆的应力范围和许应力范围的比值。
53.气锁现象
当进泵气量很大而沉没压力很低时,由于泵内气体处于反复压缩和膨胀状态,造成泵的吸入阀和排除阀无法打开,始终处于关闭状态的现象。
54.前置液酸压
在酸压中,常用高粘度液体当做前置液,先把地层压开裂缝,然后再注入酸液的方法。
55.土酸
由10%~15%浓度盐酸和3%~8%浓度的氢氟酸与添加剂所组成的混合酸液。
56.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
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57.水敏
储层遇水引起渗透率下降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