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二、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液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笛子发声。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听到声音的路径: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觉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大脑(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例题分析例题1:莱芜市200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例题2:(2006年南通市)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振动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液体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07玉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室的各个角落,使同学们都能听到.三、堂上练习??? 1、(06年福建泉州)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过程声音的三个特性:A、音调:声音的高低 . 如发音很高、这首歌声音很高,我唱不出。

①决定音调的因素:频率(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单位)②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③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④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可产生次声波。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即通常指的“嗓门大小”问题。

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如引吭高歌、大声叫喊、细声细语等C.音色: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

如二胡、小提琴,人们能区分,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 例题6:2006年福州市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定的。

例题7:(07玉林)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D ) 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例题8:(09玉林)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 D )A.响度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调不同 D.音色不同二、动脑动手填空题1、响度跟发声体的_ _ 振幅______有关系,___响度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远近____有关系,人们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___大_____。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音调_____、___响度____和____音色____。

3、(06黑龙江)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

4、(06河南)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振动振动产生的。

演奏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音调。

5、(06江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震耳欲聋”,这是指声音的响度;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6、(06江苏常州)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

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 C )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第三课时一、复习过程1.噪声:①物理定义: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②环保角度上的概念: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乐音有时是噪声。

③噪声强弱的表示:用分贝(dB)表示。

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学习的声强级(70d B)、保护人听力(90dB)的声强级等知识。

④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声的利用:①声音传递信息:回声定位、B超②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除结石、清洗钟表例题9:(江苏省淮安市2006)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B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例10:【绵阳市200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例11:【2006年潍坊市】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①超声波洁牙②超声波检查身体二、学生练习??? ⒈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不正确的是( A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 (C)真空不能传声。

(D)打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 ⒉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 )??? (A)真空?? ? (B)木头??? (C)空气?? ? (D)水??? ⒊比较声音在海水、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海水、铁管、空气??? (B)铁管、海水、空气??? (C)空气、铁管、海水??? (D)空气、海水、铁管??? ⒋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B )???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1)、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例子:①激光准直、排队等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题1(2006 北京)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C )例题2(2006连云港)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B )A.树在水中的倒影B.立竿见影C.冰透镜向日取火D.鱼翔浅底例题3 (2006乐山)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

这主要利用了( B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例题4 (2006 大连)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直线传播_______。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圆形________形的。

四、堂上练习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2.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第二课时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二、基础练习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

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

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注意: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

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