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2. 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

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A. 长江流域B. 珠江流域C. 黄河流域D. 辽河流域3.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这段材料中的“神农”是()A. 舜B. 黄帝C. 尧D. 炎帝4.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

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A. 奴隶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5.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

据此可知,分封制()A. 强化了诸侯权力B. 扩大了统治范围C. 加速了西周灭亡D. 确立了君主专制6.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7.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这说明老子()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 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8.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A. 韩非B. 庄子C. 老子D. 墨子9.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A. 太尉B. 丞相C. 郡守D. 御史大夫10.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11.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A. 陈B. 沛县C. 大泽乡D. 渔阳12.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提倡以农为本,劝诫官吏关心农桑②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13. 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

汉武帝此举是为了()A. 分化王国力量B. 提升儒学地位C. 监察地方势力D. 拓展统治范围14.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

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A. 平定诸侯叛乱B. 率军北击匈奴C. 统一漠北草原D. 打压地方豪强15.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A. 下令释放奴婢B. 盐铁官营、专卖C. 惩处贪官污吏D.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16.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

他是()A. 蔡伦B. 张仲景C. 华佗D. 李时珍17. 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 盘庚迁都B. 楚汉之争C. 陈胜、吴广起义D. 光武中兴18. “……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A. 官渡之战B. 牧野之战C. 淝水之战D. 赤壁之战19. “统治因面临严重的危机而不巩固:内有持续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大规模的流民起义,外有内迁的少数民族上层掀起的反晋斗争,故统一局面并没维持多久。

”此材料反映了西晋朝代的特征是()A. 政权分裂,大权旁落B. 休养生息,稳定民心C. 纷争不断,短暂而亡D. 文化交流,民族交融20. 下列各项与东晋有关的是()①淝水之战打败前秦②多次北伐并成功收复中原③王与马,共天下④都城在建康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21.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起到促进作用B. 江南人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C.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技术D. 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22.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A. 发明改进工具B. 改良作物品种C. 顺应天时地利D. 加工农副产品23. 书法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是在()A. 秦朝时期B. 西汉时期C. 东汉以后D. 两晋时期24. 学完了本册书,你对中国古代史有了基本的了解,下列符合秦汉时期时代特征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1) 材料中长江流域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什么?指出最早栽培它的原始人。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2) 材料中指哪一水利工程?它对四川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3) 材料中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它们出现的作用是什么?(4)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1) 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要学习“骞”的什么精神?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

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材料三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历史告诉我们: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3) 材料中提到“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该商路的长期维持得益于西汉朝廷设置的哪一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该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历史意义?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1) 材料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是如何产生的?请依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

……西汉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

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

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魏书•高祖纪下》(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孝文帝为什么要使鲜卑族整体汉化?请列举两例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故B符合题意;元谋人不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排除A;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排除C;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生活在周口店,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原始人是北京人。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

故如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知道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产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解析】由于炎帝因为发明了农耕和医药,而被称为“神农氏”。

所以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

故选:D。

本题考查炎帝,知道神农氏就是传说中的炎帝,相传他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

炎帝、黄帝、尧和舜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传说中的人物,注意区分他们各自不同的贡献。

4.【答案】D【解析】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世袭制。

本题考查世袭制的确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运用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史实。

5.【答案】B【解析】据题干“通过分封制度……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考查甲骨文,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D【解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无关,排除A;儒家学派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知道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

8.【答案】A【解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本题考查了韩非。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