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乡村扶贫工作总结10篇

2023年乡村扶贫工作总结10篇

2023年乡村扶贫工作总结10篇乡村扶贫工作总结15月11日,黔南州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安排部署全州下步工作。

黔南州人大主任罗毅、州委副书记吴胜华、副州长陈有德、州政协副主席梨燕萍等州领导出席会议,三都县领导梁嘉庚、潘仕进、韦其贤、陈木林、严军和其他12个兄弟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分管领导,州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现场推进会。

当天,在三都,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普安镇交梨社区高平村乡村旅游项目和普安镇普屯村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接着一路乘车前往大河镇参观政务大厅,然后又参观万户水寨生态移民项目、周覃镇廷牌社区马铃薯基地,最后实地观摩了周覃供港粤蔬菜基地发展情况。

下午,前往荔波参加总结会,共商全州扶贫发展大计。

时值初夏,三都大地绿树成荫,田间忙碌,生机勃发。

从高平乡村旅游之地到大河果蔬菜基地,从万户水寨到廷牌马铃薯基地……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边听、一边想,纷纷用手机、相机拍照摄像,记录下好经验、好做法。

一路上,参会人员下车看点参观,上车交流体会,全程热闹而有序,就连在大河吃简便午餐时,也是边吃边聆听三都干部有关扶贫创新做法和建设思路情况介绍,以便更好地为黔南州精准扶贫工作把脉,让广大农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近年来,三都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同步小康和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路线图、总目标、总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化带动和民族文化旅游带动三大战略,以旅游为主轴深入推进同步小康"六大工程",以坚决打赢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三场战役的决心。

以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引领,抢抓省委办公厅定点帮扶、深圳及广州珠海区对口帮扶以及"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全省扶贫攻坚示范县等项目实施机遇,按照扶贫攻坚三年大会战各项任务要求,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建设,加快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三都通过围绕果、菜、畜、茶四大产业,扶持带动广大群众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致富新路子。

据统计,以来,三都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1905.9万元,惠及406个村(村次)8.7万户(户次)37.3万人(人次),重点建设蔬菜产业基地4.4万亩、葡萄产业基地5.1万亩、九阡李产业基地1.1万亩、核桃产业基地10.36万亩、茶叶产业基地1.47万亩、中草药0.6万亩以及120户家庭农场等生态畜牧业和通组公路等设施建设。

三年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38万人,实现了交梨、三合、九阡、普安、塘州、廷牌、合江等7个镇(社区)"减贫脱帽"工作。

比如,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是省政府于批准建设的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园区主要由葡萄产业区、特色生态养殖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粮蔬产业示范区、新农村居民安置区、农业孵化园、森工产业园、农业休闲主题观光园"五区三园"构成,园区内葡萄种植面积达5万亩,核心区1.1万亩,挂果面积达3.6万亩,涉及20个行政村6196户,受益27306人。

园区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高效开发"的思路,通过"集团帮扶、整乡推进"等财政项目的扶持,整合各部门资金,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使园区人均纯收入达10986元,高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76元)4210元。

交梨的.扶贫思路及模式,成效明显。

据悉,三都下一步将按照精准扶贫到村到户的要求强化扶贫产业规划,以"三个50%"安排落实扶贫资金等措施,继续创新扶贫模式,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乡村扶贫工作总结2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州、县精准扶贫政策,切实帮助全县旅游贫困村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经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我县旅游扶贫工作深入发展。

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我县旅游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旅游扶贫。

现将旅游扶贫工作总结如下:一、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1、明确扶贫重点和扶贫思路。

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以来,我县结合旅游发展总体部署和全域旅游整体推进,确立了以加快旅游发展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

通过旅游企业帮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示范村、民宿达标户建设引导等旅游扶贫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努力实现贫困村集体收入明显增长、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并编制完成《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县村村寨规划》。

2、突出乡村旅游扶贫优势和特色。

旅游产业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业准入门槛低、持续投入大、带动力见效快等行业特征,在扶贫攻坚中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在旅游扶贫重点贫困村新建旅游公厕、停车场、标识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条件,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3、完成申报创建3个省级旅游示范村,已按照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要求上报相关材料。

4、按照年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下达给我县的创建民宿达标户的任务,我局已完成15户民宿达标户的申报工作,并将根据建设情况兑现补助资金20万元。

5、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局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先后在各村开展14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累计完成培训1067人次。

6、完成一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户的申报。

7、完成5旅游公益类岗位的开发,并在7月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已正式上岗工作。

8、积极引进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1户企业并在3月份完成组建县秘境乡村旅游开发公司,现正在实施相关旅游项目。

9、按照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我局在9月份完成《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县村村寨规划》之际,迅速启动两村的标识标牌设计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标识标牌的设计等工作,将在11月底前完成标识标牌的安装等工作。

10、今年在我局的积极引导下,我县首个村集体经营的帐篷村在朗达村顺利开张营业,这也标志着我县乡村旅游集体经济的.又一个模式的开启。

11、为了加强各旅游发展贫困村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我局今年结合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完成3个旅游厕所的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11月将全面完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产业投资周期长,持续投入大,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开拓,有一个过程,现有的资金安排只能解决旅游设施的基本投入,后续的营销投入等尚未解决。

2、扶贫村缺少大的旅游龙头企业带动。

由于旅游尚在发展之中,旅游企业不多,对整个乡村旅游的带动能力、整合能力均较弱,扶贫的预期效果尚难很快显现。

3、贫困村及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能力有限。

由于贫困村民缺少旅游从业、旅游服务技能,如何组织他们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还要进一步培训,同时要提高贫困村旅游发展组织化程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1、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同时,加大旅游从业技能培训,为旅游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2、督促旅游企业加快进度,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为贫困村带来客源市场、为村民带来旅游就业机会。

3、引导和扶持旅游示范村、民宿达标户发展旅游配套服务。

大力发展、旅游合作社等产业发展组织,盘活贫困村集体资产、贫困户土地房地,采取土地经营权、闲置房产入股等方式加入旅游发展组织或参股旅游企业,使村集体、贫困户从资产转让中持续收益。

乡村扶贫工作总结311月28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十堰召开。

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蒋晓华、中国铁路总公司总会计师余邦利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到会致辞。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朱望瑜主持会议。

张昌尔简要介绍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他说,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实践创新,体现出强大生命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将其作为"幸福湖北"建设十大确保内容之首,采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包片、省直单位牵头、多部门协作的方式,合力推进秦巴山等四大片区扶贫攻坚。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开展7县市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大柴湖移民扶贫开发、对口帮扶恩施少数民族地区"616"工程等,有力推进了片区扶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在秦巴山片区,紧扣"区域发展、扶贫攻坚、生态建设"三大主题,大力夯实交通等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竹房城镇带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业,片区"造血"能力明显提升,有力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我省将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借鉴兄弟省市经验,为片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湖北贡献。

会议对前阶段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成效给予肯定,要求各地各部门动真情、谋奇策、出实招,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妙扶贫,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从援助扶贫到创业扶贫,从一二三产业扶贫到全产业链扶贫。

要开辟新途径,发展新"三农",建设信息化、城镇化新农村。

要积极推进"一县一品"建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片区扶贫开发成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典范。

要做好新一轮扶贫规划,在资金、政策和项目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片区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和鄂、豫、渝、川、陕、甘六省市作经验交流。

省政协副主席、科技厅厅长郭跃进代表我省发言。

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十堰扶贫开发情况。

乡村扶贫工作总结48月18日至19日,县委副书记深入果子园乡开展扶贫走访调研活动,他深入贫困户及边缘户家中实际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与群众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家庭收入状况和脱贫致富的打算,共同商讨脱贫致富的良策,鼓励他们坚定脱贫信心,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并召开乡村干部及扶贫工作队座谈会,听取乡村扶贫工件开展情况及意见和建议。

__x强调:一要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落实到位。

乡村要拧紧责任链条,压紧压实干部的.脱贫攻坚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各个环节。

对照脱贫目标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对省际互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认真整改。

二要将群众矛盾诉求化解到位。

乡村干部要重点走访“不该进想进”“该出不原出”的群众,宣传贫困户评比标准及程序,算清群众的经济账,宣传勤劳致富正面典型,鼓励群众自我发展,勤劳致富,彻底化解扶贫过程中的矛盾及怨气,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要将问题排查整改到位。

结合全县开展的脱贫攻坚相关问题专项排查整改工作,乡村要将排查工作进行细化,明确村、扶贫工作队及包保人的职责,对照十六个方面的内容,逐户梳理排查,建立问题台账,边查边改,限期整改销号,确保真查实改。

五要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追究到位。

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进行早提醒、早处理,强化村两委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查处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