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关于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精选51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篇1元宵后的几天,父亲的老同学因为工作来到了丽水,趁着机会请了几个朋友和我们一家在外面的大餐馆吃饭。

那餐馆的壁画和装饰富丽堂皇,菜品琳琅满目,没有什么山珍海味是它所不具有的。

可老同学一叫到服务员,便张口一问:“有遂昌的发糕吗?要正宗的。

”我一惊,这是家乡地道的年味啊!年年腊月,家乡的人们便忙活起来,准备做发糕的食材。

不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人家,总要备上那么几十个,或送亲戚,或款待客人,有些做的多的,也会拿到市场上卖,这是极少的。

家乡的人们不图钱,只图个喜庆。

做发糕时,整个屋子里都是暖融融的。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热腾腾的蒸汽从蒸锅中悄悄地钻出来,往餐桌上飘,勾起人们浓浓的食欲;往客厅上飘,引来孩子们不自觉的口水;往窗外飘,路过的行人都停下了脚步,深吸一口气,不禁喃喃道:“年,来了。

”小憩之后,发糕在人们的盼望声中出锅了。

只见爷爷奶奶娴熟地从蒸锅中拿出一块又一块的发糕摆在大圆桌上。

所有的发糕摆在一起,就足有一个圆桌那么大,那么圆。

发糕外包着一层箬叶,发糕上面,是一层红得似火的`用糯米作成的“大衣裳”。

说它是“衣裳”,是因为它着实是发糕中的精华。

没有这层耀眼的红色,就像人们没有打扮,就没有了红红火火的味道。

从远处望去,是一片的红的太阳,一个个新年的新希望。

有些人家还更追求完美,再在发糕上点缀几颗红枣,但我更喜欢的,是嵌在里头的红枣,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每一口咬下去,会不会变出一个圆圆的红枣核。

到了正月里,便是家家户户分发糕的时候了。

小孩的嘴总是嘴馋的,总是在发糕还未端上桌便偷拿一块。

大人们也毫不指责,拍拍孩子的脑袋,笑着说“多吃点、年年高、年年发!”有了这层特别的寓意,我们吃起来,也就更香甜了。

一口一口松软的糕在每个人的嘴里慢慢咀嚼,要特别细地品,你才会感受到,这一年的辛酸融化了,这一年的快乐在味蕾中蔓延开了……菜上齐了,我看看那摆在正中间的发糕,多样的色彩,多样的配料,竟不敢夹起筷子。

在大人的劝说下,我尝了一小口,竟是满满的陌生感。

也许,家乡的味道是不会适应这样奢华的环境吧?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篇2清晨的兴福寺,有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圣感。

一层薄薄的雾气环绕寺中,到处朦朦胧胧的。

一碗蕈油面安放在红木桌上,白茫茫的热气升到半空中,与晨雾交织在一起,香气渐渐弥散开来……“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这句诗便是对我家乡常熟最好的特写。

常熟这个鱼米之乡拥有“虞山福地”的美称,这里山清水秀,江南的毛毛细雨润育了常熟人民细腻温和的性情。

常熟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令我百吃不厌的还是兴福寺老面馆里的那一碗松树蕈油面。

松树蕈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虞山上遍布松林,每到春秋季节,尤其在雨后,松树根部便会长出许多蕈来。

蕈的颜色呈淡棕色,形似打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

采摘回来的蕈加工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膜,清洗掉杂质,然后把处理好的蕈放在笼屉里蒸熟,晾干后放入油锅中大火颠勺爆炒,炒出蕈油后起锅备用。

用蕈油作为“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菌菇可比。

有客人来了,抓一把面煮熟后浇上红汤,放入蕈油和蕈片,再加上炒酥的葱白和葱花,一碗正宗的`常熟松树蕈油面就华丽丽地上桌了!蕈油面没有太多的配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但它却永远是常熟老食客们的精神寄托。

有一次,我和爸妈去兴福寺附近爬山,归来时肚中早已饥肠辘辘,天空中又下起了蒙蒙细雨。

我们找了家老面馆坐下来,不一会儿功夫,三碗热气腾腾的蕈油面端上了桌。

棕红色的松树蕈浸在面汤表面那一层金灿灿的蕈油中,下面是鲜美的面汤,一根根煮得恰到好处的面条在汤中晃动,夹上一筷面,尝几片蕈,再来一口汤,全身的寒意都被驱散了,暖意漾开,不经意间流到我们灵魂深处。

如果觉得太油腻,餐后问店主要一杯虞山白茶,赏着细雨下的江南美景,细品着白茶的清香,看着杯中茶叶的漫卷起伏,再听上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好不惬意。

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特色,这碗蕈油面撩拨着我们常熟人的舌尖,更成为了常熟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点缀。

除了其本身登峰造极的鲜美,还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家乡味!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篇3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是那一杯自家酿制的深厚的浊酒,是那一抹饱含愁思的月色,是那一片如血殷红的红枫。

这些味道或浑厚,或清冷,或炽烈,但都有相似之处——都有着我们自身的情感,那就是对故乡的思念。

这种情感是国人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无论居于何片,每逢月圆之夜总会引起的喟然长叹。

家乡的味道在我心中留存最深的,便是奶奶做的面了。

大约是农村出身的缘故,奶奶的身上永远带着农民的朴实、勤劳与智慧。

白白的一勺面粉在她的手下经过与水的.拌,总能显现出各色情态。

小时候看着奶奶将一个小小的面团灵活地在手中扭动几下,再放到案板上时,就已然成为了一个花卷。

那时的我不免惊奇,趴在案板上呆呆地看着奶奶为一个个的小面团整形,我便问奶奶:“奶奶,你怎么弄的?怎么这么快呢?”奶奶笑眯眯地蹲下来,揪了揪我的脸,然后笑着用陕西方言对我说:“时间长了就会了,咋,你想学?”我点了点头。

奶奶便交给我一小块面,告诉我说:“你把这块面先盘一下,再扭一下,两半个一粘就对了。

”可是不知是我理解有误还是奶奶手太快,我至今都没学会如何盘花卷,不过奶奶的心灵手巧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那以后,每次奶奶进厨房我总要跟着。

看着好摆弄那些丝长的面条时,我总是神色中带着崇拜。

因为每当我看到奶奶在厨房里做饭时,那擀面时擀面杖发出的声响,那下面条时面条入水的一瞬时的响声,都有一种韵律美和节奏感,让我越来越对厨房中奶奶忙碌的声音着迷。

所以只要奶奶一进厨房,一个小小的身影也就会跟在她的后面,像个跟屁虫似的寸步不离。

后来,我因为上学的原因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西安,车辆穿行,尽显繁华。

可是刚入这座城市的我却睡不着觉,我早已习惯小县城的安然与闲适,对于夜晚车辆穿行而过,还有些惶恐与不安,夜晚便整宿地睡不着觉,便更加想起身在故乡的奶奶。

那种感觉是一种孤独、恐慌与无奈,加之在这种机械化、现代化的时代,城市里的食品虽让我感到眼花缭乱,却总少了一种感觉,现在想来应是田野中的那份沉稳与成熟吧,总没有奶奶的面食好吃。

或许这便是家乡的味道,是奶奶饭菜的味道,也是我回忆的味道,它就是这样的淳朴简单,热忱而美好……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篇4我的家乡不靠山,不临海,没有山珍海味,只有乡野间朴素的食材。

但我的家乡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谱写出一曲曲美食的乐章。

我的幼年是在爷爷家渡过的。

爷爷喜欢吃饸饹,在爷爷的引导下,我也爱上了这种美食。

放学了,爷爷总会拉着我的小手,点上一碗汤饸饹。

我总会眼馋的盯着厨师,看他将荞面面团放入压面机中,奋力一压,那黄色的精灵就跳入了沸腾的汤锅中玩耍。

不一会厨师就将煮熟的饸饹捞起来,放入大碗中,再将一勺高汤交到饸饹上,放上香菜、香油、香醋以及一些调料,便吼上一嗓子:好咧--声音粗矿豪爽,正如我们陕西人的性格。

夹起一筷子饸饹放入嘴中,香味便刺激着我的味蕾,让我欲罢不能,吃了还想再吃。

喝完高汤,豪迈的一抹嘴巴,跨着大步走了出去,感觉空气都清新了好多。

饸饹的酸辣如同我们陕西人的性格,从内到外都是热情的。

说到肉,陕西人必定会想起肉夹馍。

我每天都好吃这一口。

闻到肉夹馍的香味,我总会不由自主的咽口水,忍不住去买一个。

厨师娴熟的从肉锅里捞出一块瘦肉,剁成碎屑,将酥脆的烧饼切开,再将肉屑放进切开的烧饼里,浇上一小勺肉汤,装进袋子里,递送到你手上。

咬一口,酥脆的外皮和酥烂的肉让人欲罢不能。

肉夹馍渗入了肉汤,吃起来香喷无比。

这也让我想起了陕西人的热情。

中午最常吃的便是奶奶手擀的菠菜面了。

当看见奶奶将菠菜和入面团里,我总是下意识地吞咽起了口水。

奶奶将菠菜面团擀成比案板还大的面片,然后切成条,下入汤锅里。

等上一会儿,奶奶将煮熟的`面捞出来,放进碗中,放上葱花和辣椒面,将滚烫的油往辣椒面上一倒,只听见吱的一声,一碗红绿相间的菠菜面就好了。

闻一下,香喷喷的;吃一口,就一个字香。

嚼一嚼,葱花的香味融入到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中。

我吃着它,不仅感到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也仿佛看到了陕西人的善良淳朴的本质。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也不例外。

原本普通的食材被我的家乡人变成了美味的佳肴。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人!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篇5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情怀;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思念;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民俗;是异于城市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味道,是值得一生细细品尝的味道。

我的故乡在丽水,那里清纯山水、风雅古朴、崇山峻岭,空气清新。

夜晚抬头瞭望天空仍然能看见些许的星星在空中闪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的就是这个地方。

今天是南方的小年夜,也是我回家的日子,当我抵达家时已是傍晚,走进家门,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甜甜的味道,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外公在做红糖糕了,每到这个时候外公就会亲手做红糖高,年过七十的外公不嫌麻烦地说:“红糖糕就要自己亲手做的才好吃,只要我还活在,我会一直做下去。

”是啊外公做的红糖高色香味样样俱全,吃上一口真是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是家乡的味道,更是传统小吃的味道。

儿时尝上一口心里就无比的快乐,而现在吃遍了山川海味的我仍然忘不掉红糖糕的美味,因为它是我儿时的记忆,也是我对家乡的回忆。

吃过红糖糕后,外公端上一盆豆腐,原来外公已经早早的做好了豆腐。

从选豆,洗都,磨豆,煮豆。

要经过好几天的时间,而外公已经坚持了好几十年了,每一年都要为我们准备一锅,虽然是一锅普普通通的豆腐,但那是外公用勤劳地双手做出来的,这里充满着它对我们的期盼,也充满着对新年的美好的祝福。

虽然在杭州也能吃上豆腐,但是菜场里的豆腐远远比不了外公做的豆腐,外公做的豆腐嫩但又不容易碎。

每一口都很入味,也很鲜美。

外公会做的小吃远远不止这些,家乡的味道也远远不止这些,比如端午节会包粽子,中秋节会做月饼,清明节做清明菓,冬至会做包子等等,不管做的是什么,都是家乡的.味道。

外公烧的面条是出了名的好吃,从揉面、打面再到煮面全都是它一个人的活,我们只负责吃,曾经我吐槽过妈妈,为啥你和外公烧的面用料都一样,就是没有外公烧的好吃呢,也许这就是传承吧,从妈妈小时候就吃的面条到我这仍然觉得美味,这是舌尖上的美味啊。

乡愁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居住在何处,即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这就是独一无二的家乡味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