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工作,更好的
保障和促进财务管理和预算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行政事业单位。
三、编制预算
(一)预算编制的依据。
预算编制要严格以相关法律法规、财
经政策、工作计划及上级预算指导等文书作为依据。
(二)预算编制的程序。
预算编制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
为预算制定、审批、印发。
1.预算制定阶段
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年初的规划、计划,将各项财政收支及发展
改革委员会下达的工作任务量化为各项专项经济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全年预算计划。
2.审批阶段
经单位领导审定后向财政部门提出预算申报书,并在规定时间
内上报规划委员会、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获得审核意见和指导意见。
经过修改后并符合要求的预算,由单位领导签署正式预算申请书,
于规定时间内报送财政部门备案。
3.印发阶段
单位预算计划编制工作完成主要后印制预算工作表,由财政部
门负责分发并在机关内公示。
(三)预算制定的原则
1.限制和防范财政风险;
2.平衡支出、收入和财政算盘;
3.多维度、多层次的把控、预估与分析;
4.有效节约,理性利用财政资金;
5.结果导向。
(四)预算实施
1.财政拨款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财政拨款的用途规定,禁止占压、挤占财政拨款尔行滥用、浪费行为。
2.要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通过完成预算,为机关、部队、企业的经费安排提前预留合理的空间,刺激全员逐步稳步推进工作
进程。
(五)差异分析
1.对于当年预算编制中的差异,要共同分析,了解和查找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措施,确保各支出科目的预算实现。
2.就与同行机关之间的差异进行交流,吸取经验,共同进步。
(六)预算的调整
1.当政府相关财政安排、规定发生变化,作为受益者的行政机
关可向财政主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经财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建立调整实施计划。
2.预算调整要在确定的目标下,切实控制支出的增长,失控的
预算会带来财政缩水现象,影响单位是付经济运行。
四、执行预算
(一)支出执行的管理制度
支出执行要贯彻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的原则。
1.支出的科学管理:要严格按照财政拨款计划和对各部门在财
政拨款计划中的规定进行经费控制和管理;
2.支出的规范管理:要根据工作任务,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
出范围及标准进行支出;
3.支出的透明管理:要切实加强科目核算,确保经费的规范花费,推进管理转型。
(二)支出执行的过程控制
1.在预算实现的过程控制中,要提示降低支出的发生率,在资
金达到指定限度后,要及时提示有关部门。
收支情况与预算计划的
差异,应主动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2.原则上不允许预算中的分配比例或配额超过原来规定的比例
和配额,如需超出,则需经验和资金审核和批准。
(三)支出执行的监督
1.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财政部门直
接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预算审批、计划管理和监督及审计工作。
2.财务管理部必须做好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建立
常规检查机制,法定的检查将及时开展。
五、资金管理
1.预算资金按一定的比例分配。
资金拨款往往按照预算计划的
比例进行分配,逐渐将资源倾向于优先满足公共需求。
2.资金预算必须按照年度计划以及拨款计划进行支出,并严格
按照拨款计划使用预算资金。
3.资金花费必须公开透明,及时在各项月度绩效评估表或其他
相关文件中进行详细公示让各类人知晓。
4.坚决杜绝损耗,其他非法行为,负责任方应承担损失并提高
负责人的责任。
六、风险控制
1.预算管理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预案应当包括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的预警、防范措施、应急处理方案,以防于未然。
2.对于风险控制,要及时制定脱险方案,对流失情况应采取具体有效的应急措施,争取救回资产损失。
七、统计和报表
1.次日就保证本市预算统计数据和各种预算的统计情况能够立即反映公司的财务收支;
2.规定机构必须按财务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预算报表,报表中必须准确反映财政情况,要确保披露的数据等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评审:
一般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大约3000字左右,本文章写作在比较简单些,如果是要应对考试的话,可以将自己所在的机构或单位放到制度中,让自己的制度显得更加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