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廉洁从教立德树人主题演讲稿5篇老师廉洁从教立德树人主题演讲稿篇1廉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根本标准,是师道之立的根本前提,被视为“国之大纬”、“仕者之德”、和“人生大纲”。
为师执教要保持师道的高尚和纯洁,清廉自守,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对老师品行和作风方面的要求,是老师高尚情操的详细表达。
为师不廉,就没有资格当老师,即使当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也难以有效。
因为为师不廉,就失去了立教的根本。
同时,廉洁从教,是老师职业道德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操行,是新时期对老师提出的详细要求,也是人民老师的崇高风范。
选择了当老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奉献,选择贫寒,也需要老师在物欲和利益面前有不坠青云之志。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怎样才能做到廉洁从教呢?一、必须坚守高尚情操,洁身自好。
老师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也不能要求学生对自己付出的劳动从物质利益上作出回报,从利益角度考虑,老师也不应当利用工作之便向学生或家长索取额外报酬。
既然老师在生活、工作稳定等方面已根本上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就必须自觉培养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的宽阔胸怀,不断进步为人民效劳为核心的精神追求的境界。
以这样一种情感来对待和坚持献身教书育人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妙的人民老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展,进而促进社会道德程度,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立,就是人民老师应有的高尚情操。
作为人民老师,必须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洁身自好,不追随物欲,敬业爱岗,高度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严于律已,分清是非善恶,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行为中的失误,抵抗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行为的端正廉洁。
二、要发扬奉献精神。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就是老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
乐于奉献,是人民老师的精神支柱。
一个人只有深深地热爱他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会为之奋斗,为之献身。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学老师谭千秋,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名学生,自己却献出了珍贵的生命,这是何等的奉献,他的舍生忘死的精神,将会流传千古,留芳万年!老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更高并更无止境,对其劳动数量却又很难做到准确计算,所以从事老师职业必须发扬奉献精神。
老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以为学生效劳为最高目的,以培育少年成长成人为最大责任,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乐于献出,不重索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报国的精神。
像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那样,“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无私奉献”,以高尚的情操献身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
我们处在一个中华民族振兴的时代,老师应当开拓创新,更成为“政治坚决、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育家,这就需要一种在已有的根底上,不固步自封,开拓前进,勇往直前的奉献精神。
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老师赋予重任,老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已任,珍视本职所承当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珍贵年华。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
“为师一日,泽及一班,无私奉贤,不愧人师”。
三、要坚持清廉自守,自觉抵抗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杜绝利用职责之便谋取____。
老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言论的监视引导外,主要靠老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展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沉的思想根底。
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我们老师队伍当中,有少数人也被一些诱惑所迷惑,自觉不自觉承受了学生和家长貌似恭敬地给的一些钱物,或进展有偿家教,或直接、间接地向学生出售学惯用书等,有的热衷于结交有势力或管钱管物的家长,你给我实惠,我给你子女以各种方便和各种特殊照顾,投桃报李,互相利用,谁有利就对谁好。
这些行为违犯了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损害了老师的形象,降低了老师的人格,削弱了学校育人效果,加剧了行业不正之风,玷污了学校这个历来被人称为净化人心灵的神圣殿堂,毒害着学生心灵,污染社会风气。
此风不止,人才难育,怎能在学子心中建树良好的大厦?《中国青年》杂志曾登载了一名16岁中学生的来信《老师,我为什么看不起你》。
信的根本内容是,该生因个子矮,而且近视,恳求老师帮助调位,当时,老师毫不犹豫的满口容许,却始终没给该生调位。
该生终于憋不住了,在宿舍了对同学们说了这件事。
一位同学听好冷笑一声说:“你假设是真要调位置,就去‘烧点香’吧!。
”该生在信中写到:“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一点也不相信。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绝望了,我想老师肯定是把调位置的事给忘了,决定再去说一回。
可当我走到老师院子门前时,看到的是令我震惊的场面:一个大个子同学正把一箱苹果搬进班主任老师屋里。
老师的脸上挂着笑,嘴里说:‘这怎么好意思呢!’我的脑袋‘嗡’的一声,脑海里霎时浮起我们宿舍那个同学嘲笑的模样,我突然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第二天,班主任果真将大个子调到前面去了。
这节课我什么也没听进去,内心却在一次一次地呐喊:老师,你为什么会是这样!老师,你为什么骗我!老师,你为什么让我看不起!”从这个学生亲身经历的事实中,我们看到,学生已经对老师多么绝望!她已经对老师是多么看不起!这样的老师,为师执教还能具有可信性吗?这个事实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只有廉洁自律,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老师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形成可信任的人格。
要使学生、家长、社会发自真心的对老师敬仰,使他们的目光和心里对老师充满着希望,老师自身必须抵抗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自律,摒弃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物,以坚决的立场维护老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
四、要公正执教,用无私的真爱关心每一个孩子。
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根底。
老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形式。
老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老师人格的崇高性。
就拿如何对待“差生”来说吧,“差生”一词,从教育者口中说出,也许不会有什么不自然,但对于学生而言,抹杀了多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意识,造成了多少自感卑微、自暴自弃、自我封闭的遗憾。
也许他们本来的爱劳动、乐于助人、心灵手巧、组织才能强等闪光点就在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否认性评价中丧失殆尽,再也无法找回,成为教育工作者罪过大焉。
学生确实存在“好”与“差”的差异,老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和呵护,不能有“亲”、“疏”之分。
对转化后进生,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
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每一位同学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间隔。
这样,他就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愿意承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
老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典范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那么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幽默幽默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温暖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
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进步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其实,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心去善待孩子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会获得成功的。
作为人民老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我们都要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廉洁从教,恪尽职守,默默无闻,乐于奉献,公正执教,真爱学生。
树立“以廉洁从教为荣耀,以廉洁从教为自豪”的思想,这样才不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荣耀称号,才会在日益剧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会使“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发荣耀!“身教重于言教”。
身正影不斜,廉洁铸师德,只有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创设干净的'学校环境,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让我们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廉洁从教的好老师,用博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吧!老师廉洁从教立德树人主题演讲稿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在座的朋友们:大家好!接下来我演讲题目是《廉洁从教铸师魂》。
在今天这个物欲纵横的世界里,每个人在面对利益的抉择和金钱的诱惑时,往往举棋不定。
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又该如何呢?法国十八世纪教育家卢梭指出:“对于一个老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他拿什么东西教孩子,而是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也都曾说过一句类似朴素的真理:“无德无以培德”。
然而如今,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里却出现了一些不和之音:个别老师见“礼”忘义,因“财”施教。
有家长痛斥向老师送礼的八大理由:倘假设给老师送礼,自己的孩子那么可坐在好的位Z,老师上课关注他的注意力,作业修改的特别仔细,可提名为班干部,容易评上三好生,与人纠纷时还会受到老师的袒护,还有,孩子因家长送过礼,会克制自卑感,众多“好处”立竿见影。
听此一番,身为老师,亦为家长,我深感遗憾:家长一点小小的恩惠,竟会使老师教育的天平发生倾斜,可见我们个别老师的师德意识是何淡薄薄和脆弱,做人是何等没有原那么。
我们的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单纯可以用经济手段检测其效益,用金钱尺度衡量其价值的职业,人们往往对其劳动质量提出很高的要求,甚至是无止境的,但对其劳动数量却很难估算,所以,有人说,老师是良心活。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一提起老师这个职业,总是自然而然的把它同奉献精神联络在一起,歌颂他像蜡烛,向世界奉献光明;像园丁,向生活奉献美景;像铺路石,向孩子奉献坦途。
得此殊荣,我们无愧吗?廉洁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人民的期望。
廉洁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我们;面对世俗,要抵得住诱惑,撑得住信念,守得住贫寒,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做春蚕。
在追逐廉洁从教的征途中,明灯在前,天下有德!人们不会忘记“师德模范”张丽丽,大爱无疆普赞歌;人们不会忘记“廉洁老师”王正龙,独守仙峰30年,坚守贫寒不弃教。
人们更不会忘记“灾区老师”向倩,身体被砸成三段,而她生命的最后姿势竟是紧紧拥抱三名学生于胸前。
我们无意为师德讴歌,但典范告诉我们:为人师者,不戚戚于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怀平淡之心,抱济世之才,存高远之至方显其德。
我们可以理解,老师不是神,他作为社会人,与其他群体一样,也存在这自然冲动,欲望和对功利的追求,但这些往往与培养人,教育人的要求不相一致,有时甚至完全违犯的。
但这又是客观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