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1年中考地理真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1年中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12题;共50分)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形状B.地球大小C.地球公转D.地球自转(2)下列节气中,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是()A.惊蛰、春分B.立冬、小雪C.清明、夏至D.立春、雨水【答案】(1)C(2)C【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解析】【点评】(1)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5月5日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局地出现强沙尘暴天气。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A. B. C. D.【答案】A【考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表示沙尘暴,B表示雷阵雨,C表示雾,D表示多云。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常见的天气符号:3.读下面聚落景观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A.城市,这里人口密集B.乡村,这里有河流C.城市,这里建筑物高大密集D.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2)该聚落地处()A.雪峰连绵的高原B.地表崎岖的山区C.干旱缺水的荒漠D.一望无际的平原【答案】(1)D(2)B【考点】聚落的比较,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点评】(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根据规模大小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4.读“亚洲三大半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三大半岛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濒临印度洋B.水旱灾害频繁C.以白色人种为主D.都是人口稠密地区(2)图中,印度半岛阴影区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A.小麦B.水稻C.大豆D.棉花(3)下列关于中南半岛的叙述,错误的是()A.盛产热带经济作物B.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C.河流由南向北注入海洋D.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及沿海平原【答案】(1)A(2)B(3)C【考点】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南亚的位置与国家,南亚地形、气候与河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南亚的民族、宗教与习俗【解析】【点评】(1)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相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

(2)南亚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和黄麻。

其中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3)中南半岛,因在中国以南而得名。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东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适宜水稻的生长,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5.2020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启程,2021年5月圆满完成第37次科考任务。

我国实施南极科考的时间都选在该时期的主要原因是()A.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长B. 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C. 此时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D. 降水丰富,淡水资源充足【答案】A【考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我国选择在11月-次年5月实施南极科考。

时间都选在该时期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长,便于进行科学考察。

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

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6.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示意图显示出美国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A.高度商品化B.高度机械化C.地区生产专门化D.周期性显著(2)图中农业带①成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的主要原因是()A.靠近海洋,水热充足B.地形崎岖,降水较少C.人口稠密,市场广阔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答案】(1)C(2)B【考点】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解析】【点评】(1)每个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一种和几种农产品的专门化生产,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如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区、乳畜带等,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特点。

(2)本题考查西部地区成为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的主要原因,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7.读我国“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及“第六、七两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完成下列小题。

(1)从我国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可知()A.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加B.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C.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持续下降D.1982年以后,人口逐渐减少(2)下列根据第六、七两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所得的结论,错误的是()A.老龄化程度继续加重B.幼儿及青少年人口数量有所增加C.城镇人口比重上升D.目前,我国劳动力已经严重不足【答案】(1)A(2)D【考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解析】【点评】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

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但是随之出现的是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已经开始步入“未富先老”老龄化社会。

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简称“全面二孩”。

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和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8.读“京津冀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京津冀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方地区,树木四季常绿B.地处华北平原,耕地以旱地为主C.北部和西部有山脉阻挡,不易受冬季风影响D.河网密布,赛龙舟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上运动(2)图中阴影部分为京津唐工业区,下列关于其工业发展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校集中,人才众多B.海陆交通便利C.城市密集,市场广阔D.能源和水资源丰富(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国际交往中心.D.经济中心【答案】(1)B(2)D(3)A【考点】我国工业的分布,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解析】【点评】(1)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

(2)我国东部沿海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

其中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是沪宁杭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所在地,以及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都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北京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都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文化中心;北京首都机场扩建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交通中心;各种国际性商务活动频繁在北京进行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国际交往中心。

9.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描述符合东北地区特点的是()A.地表崎岖,峰岭众多B.水田连片,油菜金黄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气候冷湿,茶园遍布(2)图中四地的农业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①地大面积种植大豆B.②地发展林业及林下种植C.③地发展粮食综合生产D.④地沿海发展水产养殖(2)A【考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条件与农作物分布【解析】【点评】(1)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的外围是图们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