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湖南大学电路实验)

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湖南大学电路实验)

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实验环境;
2、了解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3、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二级管、三极管等元器件参数,并判断其好坏。

二、实验内容:
识别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等元件并读出印有型号的元件的理论参数,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其实际的参数值(其中包括3组电阻的电阻值,2个电容的电容量,电位器的最大可调阻值,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并判断各元件的好坏
二、实验环境:
电阻4个,发光二极管1个,二极管1个,三极管1个,电力电容1个,电解电容1个,电位器1个。

三、实验原理:
1.电阻值读数:
型号参数读数
用有颜色的环代表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读数方式:四环电阻:前两环为有效数字,第三环为10的幂次方,第四环为误差环(五环电阻:前三环为有效数字,后两环同上);
实际电阻值读数由数字万用表欧姆档读出
2.电容的电容量读数:
型号参数读数:
前2位为有效数字,最后1位为10的幂次方;
实际电容量读数由数字万用表电容档读出
3.电位器的测量和鉴别:
测量两端触角之间的电阻即为电位器最大可调阻值
若转动电位器的轴,万用表读数连续变化,则证明可正常使用,稳定调节电源
4.二极管的测量:
由数字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档位测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5.三极管的极性判断和放大倍数的测量:
与其他两极分别测量导通电压值,同有示数或同无示数的为基极(B);
判断完三极管的基极和类型后,将三极管的三个角分别插入数字万用表上的特定插口,判断出集电极(C)和发射极(E),读出电流放大倍数;
四、实验数据:
电阻编号型号参数实际测量值
1号28000Ω26.9kΩ
2号4400Ω 3.24kΩ
3号3200Ω 2.18kΩ
1 / 2
2.电容电容量:
3.电位器可调总电阻:9.65kΩ
4.二极管导通电压:1.742V
5.三极管:
(1)类型:NPN
(2)电流放大倍数:116
五、数据分析总结:
这次主要都是用数字万用表测数据,发现在表笔与被测物接触不好的时候可能会有示数不稳跳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测量产生误差,所以在后面的测量中有注意到用表笔将被测物压在桌子上可以尽量避免接触不良的情况。

在测量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的时候,一开始要将万用表调到二极管那档,后来在确定C极和E极时,会忘记调到万用表测量β(HFE)值的档位,导致测了好久都得不到示数,在这里需要换挡位也是我应该要注意的地方,后来经过老师的提醒才注意到。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