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乘法应用题(通用14篇)

分数乘法应用题(通用14篇)

分数乘法应用题(通用14篇)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1
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根据条件列出对应关系.
1.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多
2.青砖的块数比红砖少
3.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多
4.红砖的块数比青砖少
上面各题哪一个量是单位“1”的量,占几份?另一个量所对应的分率是什么,占几份?
二、展开
(一)将上列各条件补充一个共同的条件和问题,出示例1.
红砖2100块有青砖多少块?
1.学生独立解答;
2.大组交流;
3.列表归纳.题号12对应
关系红砖2100-5
青砖□-(5+2)红砖2100-5
青砖□-(5-2)解一设青砖x块
设青砖x块
解二题号34对应关系青砖□-5
5
红砖2100-(5+2)青砖□-5
5
红砖2100-(5-2)解一设青砖x块
设青砖x块
解二
(二)出示例2
电视机厂今年生产电视机3600台,____________________,去年生产多少台?
1.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对照下列含有分率的条件,找出相应的式子.
(1)相当于去年的25%
(2)比去年少25%
(3)比去年多25%
(4)去年生产的是今年的25%
(5)去年比今年少25%
(6)去年比今年多25%
2.将应选择的条件填入下列各式后的括号内.
()
()
()
()
()
()
3.师生共同分析
(1)按照补充的条件,找相应的式子,如(1)相当于去年的25%.
分析:去年的生产量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今年的生产量相当于去年的25%,占25份,对应关系是:
去年的产量□——100
今年的产量3600——25
设去年生产x台,得到的式子:
在第六个式子的括号里填(1).
(2)按照式子找应补充的条件.
如:
分析:100份与3600台相对应,也就是今年的生产量3600台是单位“1”的量,占100份,去年的生产量是未知数,比今年多25份,即去年比今年多25%.括号里应填(6).
三、巩固
(一)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果园里有梨树168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二)机床厂现在制造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200元,比原来的成本降低25%.原来制造一
台机器要多少元?
(三)工厂去年生产换气扇6220台,今年比去年增产20%,今年计划生产多少台?
(四)某印染厂原来印花需要60人,制造自动印花机后,印花人数减少了40%,现在印花需要多少人?
点评
这节课所出现的分数两步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在通常情况下是在几节课中出现,采用“一例一类题”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法,学生学起来似乎轻松一些,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

这节课摆脱了常规的教学方法抓住了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量率对应,采用了“一例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四种题型构成一个整体,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揭示数量的具体和抽象的矛盾,把分析具体的数量与抽象的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

这样,使学生能在较高的水平上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减轻了负担。

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在简明的结构中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

简明的结构,主要指再生能力较强的基本结构。

这节课把分数所表示的两个量的倍数关系作为基本结构。

这样的结构,具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结和转换功能,具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调整功能,它必须包含较大的知识容量,
能将所包含的内容统筹兼顾,有主有从。

这种简便而大容量的知识结构,还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的训练材料,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米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米的是多少。

3.列式:(米)
答:小强身高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教案的设计着重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1的讲授,通过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以线段图为手段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明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得出,求问题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而很自然的由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探究活动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2.熟练判断单位“1”,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单位“1”的量.
活动题目
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在一次考试中,有的学生得“优”,×的学生得“良”,的学生“及格”,那么有多少人“不及格”,这个班的学生有多少人?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这道题目能不能解答?是否缺少条件?应该怎样解答?
2.学生汇报思路.
3.扩展: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是否还能解答?
题目分析
由的学生得“优”,可以知道全班学生数必能被7整除;同样,全班学生数也能被3、2整除.所以全班人数必能被7、3、2整除,即全班人数必是7、3、2的倍数.7×3×2=42,而42恰不满50,符合题
意,因此“不及格”人数有:42×(1---)=1(人).
全班有42人.
扩展说明
如果去掉“某班的学生不到50人”这个条件,分析思路同样如此,但是可能有的班级会出现84这个条件,会出现两个答案.
活动反思
由于生活中某些量必须取整数,如人数,棵数的感,因此解题时,往往先利用倍数的方法解,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分数乘法应用题篇3
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抓住分数应用题的核心——倍数关系和等量对应,通过“一例多用”、“一题多变”,把各类应用题构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