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文档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文档

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应把课堂教学视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从化学课程改革的精神出发,结合有关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本着应努力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
创设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唤起学生的思维。

好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社会,教师可设计成小实验、小问题、小故事、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渴望揭示本质、试图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态势往往能促使学生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盐的性质这一节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情境,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A、创设问题情境。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呢?”学生会很干脆地回答:“不会!”当问为什么时,学生回答:“因为它们不是酸和碱。

”老师说:“果真如此吗?”接着教师演示了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实验完毕,学生疑问顿生:为什么?B、创设
实验情境。

在盛有碳酸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试液的颜色分别变成蓝色、红色和紫色,学生面对这样的实验事实,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为什么有些盐溶液呈现中性,而有些盐溶液却呈现酸性、碱性?C、创设事件情境。

某饭店门口霓虹灯导线着火燃烧,一保安立即切断电源,另一保安手拿泡沫火器急匆匆赶来,倒转灭火器,喷出大量白色泡沫,火熄灭,紧张的学生吐了口气,教师问:“你们知道灭火器里喷出的是什么吗?”学生都知道是二氧化碳,“告诉你们,灭火器里装的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学生瞪大了眼睛,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怎么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呢?从而很好地激发探索
求知的兴趣。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使学生既能学到必要和扎实的知识又不盲从墨守成规的现成知识,从而养成学生善于质疑,敢于提出新见解的习惯。

例如学习碱的性质时,教材上用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实验来说明碱的性质。

为此,还可向学生提问:还有氢氧化钠与SO2、SO3的反应呢?这种方式既有可让知识迁移的地方,又有它特殊的地方。

提出问题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和基本活动,能不能提出好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很大的作用,同时教师要解
放思想、转化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学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我上课时就经常对学生说,你头脑中只要有想法,随时随地都可以提出来,不要担心是对还是错,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情感,即使回答得不完全、甚至不对,也不能责怪,倒反而要肯定学生的勇气,使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好习惯,始终处在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下主动思考问题。

上面提到的NaOH和SO2反应,得到Na2SO3,而不是Na2SO4。

当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你怎么知道是呢?有些同学颇不以为然,老师当即给予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大家帮忙解决,学生设计了很多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可见,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思想向前跨越了,思维的空间就打开了。

三、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前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无法很好地完成这一使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

如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要求通过探究实验将食盐水溶液和水这两
种物质鉴别开来。

溶液中既有溶质又有溶剂,而水中没有溶质,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通过蒸发将两者区别开来,生活经验告诉他们一杯水中不能无限制地溶解食盐,那么在同等条件下首先析出食盐晶体的必定是食盐水溶液这样他们也可以将两种物质区
别开。

还有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比如我们常吃的咸菜就主要是由食盐制成的,经过腌制的咸菜都变得“蔫”了,这个生活经验也是学生的设计灵感之一,既然食盐可以使蔬菜变蔫,那么我们可以将同样新鲜的蔬菜同时放入食盐水溶液和水中,看哪个先变蔫,首先变蔫的肯定是食盐水溶液。

其实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设计的方案还很多很多,当然有的是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来设计的,而有的可能已经超出了这个范围,而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设计的,虽然他们在设计和探究这种鉴别方法的时候还尚未学到这些知识,也不一定能解释它的原因,但生活经验给了他们启示,当然也会激励他们去探究其中的原因。

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想法新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发表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促进了创新人格的培养。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