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学制

中国近现代学制

中国近现代学制
中国近现代学制20XX年***** 姚莹文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清末学制
1、壬寅学制1902年8月,清廷公布了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的《钦定学堂章程》。

因该年为农历壬寅年,故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但该学制公布后未及实行就为“癸卯学制”所取代。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 清末学制
2、癸卯学制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些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

因公布时在农历癸卯年,又称癸(音gui)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学制主系列分三段七级。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制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学制的制订特别是“癸卯学制”的颁布,解决了各地兴学无章可依的矛盾,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各级各类学堂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民国学制1、壬子癸丑学制1912
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民国学制系统的机构框架,称壬子学制,此后至1913年8月期间,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 得以充实和具体化,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成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 年学制。

该学制是民国的第一个学制,较全面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

他是民国初期的中心学制。

中国近代学制的演变――民国学制2、1922年的“新学制”――壬戌学制1922年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此前的教育改革主要是借鉴日本的教育制度),又成为六三三学制。

该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该学制对辛亥革命以来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好的总结,是新文化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该学制公布后,除进行个别调整外,一直沿用到解放前夕。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 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钦定学堂章程》,由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

章程中分《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
学堂章程》、《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及《蒙养堂章程》。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

我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政府法令公布实施的学制。

1903年(光绪28年)清政府命大臣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订《奏定学堂章程》, 亦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壬寅学制」――「癸卯学制」
「壬寅学制」因制订过于急促,及本身若干不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内部的权力竞逐,未能付诸实行。

唯张百熙的开创之功,不容抹灭,而后出转精的「癸卯学制」,即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之上,发展的更完备,更严谨。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制定与实施,为中国新型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制颁布后,各类各级学校获得了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加之整个学制改革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所以所实行的学制虽形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学制,但实质上仍然是受封建思想支配,表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癸卯学制的指导思想《癸卯学制》规定的立学宗旨是“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者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
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出自《奏定学堂章程》
癸卯学制的系统图
癸卯学制的特点一、在教育宗旨和指导思想上坚持“中体西用”;
二、在教学内容上偏重读经;三、在教育对象上排斥女性;
四、在教育体制上仍保留科举制的痕迹
癸卯学制的历史局限1、新学制带有明显的封建制度残留色彩;2、生搬硬套日本的学制,有许多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地方。

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系统图
壬子癸丑学制的进步之处1、废除了科举制度的束缚。

2、缩短了普通教育年限3年。

3、在实业教育外,增加了初等和中等补习教育。

4、开始承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

5、取消高等学堂,只设大学预科壬子癸丑学制的不足之处1、过分强调整体划一,缺乏灵活性;2、各学段年限划分的不合理,太偏重于普通教育;3、仍是模仿日本的教育制度,缺乏创新性,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壬戌学制制订该学制的标准:①适
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挥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的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
及;
⑦给各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壬戌学制的进步之处①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高、初中各3 年。

②废止大学预科,高中毕业可直接升入大学。

③不单设职业学校, 初中附设职业科。

④大学采用选科制。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