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幼儿教招聘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一

最新幼儿教招聘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一

心理学经典案例一(5例)1、没有长性的明明案例描述明明今年三岁半了,是一个非常聪明、活泼、好动的女孩子,是全家的掌上明珠。

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里有很多的玩具和图书。

一天放学后,明明的妈妈向老师诉说:“王老师,明明在家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长性,积木搭不到十分钟又去玩拼图,拼图没玩几分钟又去抱娃娃......有时磨着我们给她讲书,可是没讲几页她又不想听了,要去玩汽车。

您说,这可怎么办呀?”问题1、请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明明为什么做事没有长性?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家长哪些建议?案例分析明明做事没有长性,与其注意发展有关。

3岁左右的孩子,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很容易被新奇、强烈、运动变化、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到别的活动中去;这个年龄的孩子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短,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明明频繁转换活动内容的行为对于3岁左幼儿来说也是比较常见的。

我们可以建议家长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1)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幼儿常常会因为无关刺激物的干扰出现注意分散现象,因此要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整理箱或抽屉,将孩子的玩具、图书摆放其中。

每次孩子游戏前和孩子商量好,只拿一个玩具出来。

这个玩具不玩了,收放好,再换另一个。

在孩子搭积木、拼拼图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这样可以减少因无关刺激的干扰,降低幼儿注意分散的概率。

(2)明确游戏的目的。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注意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一种最有效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首先使幼儿明确任务,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及要求注意的事项,使孩子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

家长可用简短、明确的语言帮助幼儿明确此次游戏所要达到的目标。

例如,孩子选择了拼图,家长可以这样引导:“你想将这些拼图都拼好吗?”(3)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注意力的形成和发展与意志密切相关。

因此,意志力强、坚持性比较长久的幼儿,其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也会相对长一些。

例如,拼图没有拼完,孩子就不想拼了,家长可以这样引领孩子:“你刚才说要把这些拼图都拼好,现在还有两块没拼上,你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呢,继续把它拼完吧!”如果孩子不肯,家长可以试着这样说:“我们一起把它拼完好吗?”尽量引导幼儿将事情做完。

2、时代奥城案例描述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

在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的材料和内容。

区域活动时也最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案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一天区域活动时,小二班的大宇选择了桌面材料---小弄积木。

大宇搭建军好上面的作品后,一边拉关李老师的手,一边指着他搭建的建筑物说:“李老师,快来看呀,时代奥城。

”“你去过时代奥城吗?”“去过!是妈妈带我去的,时代奥城就是这个样子的。

”晚上大宇妈妈来接他时,李老师向她讲起这件事情,妈妈说两周前确实带他去过时代奥城。

问题1、以大宇为例,分析小班幼儿的记忆特点。

2、如何在活动中促进幼儿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案例分析此案例体现了小班幼儿的记忆特点:无意识记占优势,以形象记忆为主。

(1)人在出生后的三年内,记忆基本上是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前没有预定的目的、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妈妈带大宇去时代奥城并没有特意给他讲解时代奥城的建构特点,也没有要求他识记。

因此,大宇对时代奥城的记忆属于无意识记。

妈妈是两周前带他去的时代奥城,现在他还能记得这件事,说明他能将这些信息保留较长时间,具有较好的信息保存能力。

(2)幼儿期以形象记忆为主。

形象记忆是借助具体的形象记忆某种材料的记忆。

大宇对时代奥城的记忆就属于形象记忆。

通过搭建的形式创造性的再现了他所经历过的事情。

幼儿期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

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所获得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无意识记得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容易记住。

也就是说,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和鲜明的事物,记忆效果好;要记住的东西能成为儿童有目的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记忆效果较好;与儿童活动的动机、任务相联系的对象,记忆效果较好。

针对上述幼儿记忆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调到幼儿的多种感官此参与活动,让幼儿看看、听听、摸摸、动动等,提高无意记忆的有效性;(2)教师通过学唱歌曲、诵读儿歌、复述故事、回想问题、强调游戏规则等方法,促进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3)有意识记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幼儿是否意识到要记住的任务,活动的动机对幼儿记忆的有意性和积极性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加强幼儿言语系统的调节机能,经常提出明确的的意识记的要求,并且注意发展幼儿积极的活动动机,促进他们有意识记能力的提高。

3、学儿歌案例描述一天,李老师只是通过语言教孩子们学习儿歌《小雨和小草》,由于这首儿歌本身语言比较形象生动,篇幅比较短小,因此不到二十分钟孩子们就能背诵这首儿歌了。

之后,李老师就没再带领孩子们进行复习。

一周后,当李老师请孩子们重新背诵这首儿歌时,小朋友们面面相觑,没有人能记起儿歌的内容。

问题1、请运用记忆理论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的遗忘。

2、结合案例,说一说作为教师如何依据幼儿学习和记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幼儿的记忆效果。

案例分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幼儿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会被遗忘。

案例中的李老师由于在幼儿学会儿歌后,没有进行圾进有效的复习,因此一周后幼儿已经不能回忆起儿歌的内容。

根据幼儿学习和记忆的特点,如果教师这样组织活动,幼儿的记忆效果可能会好一些:(1)学儿歌前,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草和小雨,让幼儿对这两种事物获得感性认识。

因为,幼儿形象记忆占优势,幼儿观察过小草和小雨,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在学习儿歌时就能回忆起观察过现象,帮助幼儿记忆。

(2)根据学习内容,在班级里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环境。

环境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以及生动形象性。

因为,幼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他们所获得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无意识记来的。

心理不研究表明,凡是儿童感兴趣的,形象鲜明强烈的事物是容易记住;符合儿童兴趣需要的、能激起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直观、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事物,记忆效果较好。

(3)根据儿歌的内容,准备相应的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课件,结合图片讲解儿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

幼儿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

由于幼儿经验少,理解能力不高,缺乏记忆的方法,所以只能以机械识记为主。

但研究表明,幼儿的意义识记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师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后,幼儿的记忆效果会更好些。

(4)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大脑中建立多方面联系,加深幼儿的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

(5)及时复习。

老师可以利用进餐前等生活活动过渡环节帮助幼儿时行复习,将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是记忆。

4、找不同案例描述在组织幼儿时行“找不同”的活动中,王老师先请孩子们看看这两幅画面是否一样。

开始时有孩子答道:“一样”。

王老师引导道:“你们仔细看看这两幅面有不一样的地方吗?”“没有蝴蝶”;“裤子不一样”;“没有花”;“衣服上没有带子”......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在下面喊着。

“你们说得很对!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

你们再仔细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过了一会儿,甜甜回答说:“蝴蝶结不一样。

”“甜甜真棒,又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看看谁最聪明能够找到。

”过了一会儿达达说:“一只小猪有圈圈,一只没有。

”老师不明白他的意思,请他上来指一指。

“原来你发现了这里不同,快给他拍拍手。

”“还有吗?”孩子们都在认真观察,努力寻找,但过了好一会儿琮是没有孩子能找到。

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小班幼儿观察力发展的哪些特点?2、此时王老师该如何引导幼儿发现这个不同之处?案例分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这个案例主要表现了幼儿观察力发展的以下四个特点:(1)从观察的有意性来看,幼儿还不善于自觉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在没有其他刺激干扰的情况下,能根据成人要求进行观察。

(2)从观察的顺序性来看,小班幼儿观察时,往往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也多遗漏。

表现在这个案例中就是,孩子们先看到的是蝴蝶,再是裤子的颜色的不同,再是没有花,然后又发现一只小猪没有带子,最后才是上猪头上的蝴蝶结不同。

(3)从观察的细致性看,小班幼儿往往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做不到全面细致。

只看到面积大的和突出的部分,很少注意细小的和不十分惹眼的部分,所以他们不能发现这个细小部位的不同。

(4)从观察的理解性看,小班幼儿往往只能看到孤立的事物或事物的表面现象,因而他们大多叙述孤立的单个事物、看不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此案例中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只小猪身上没有袋子,而另一只有;一只小猪没有圈圈,而另一只有。

但是,们不能看出这条带子和这个圈圈组成的是一个书包。

正是由于小班幼儿观察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因此他们才没有发现小猪嘴巴不同这个细小之处。

老师可以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有顺序的观察。

在此案例中老师可以这要做:“现在我们一起来从上到下观察小猪的头部。

小猪头上戴的蝴蝶结一样吗?小猪的两只耳朵一样吗?眉毛一样吗?嘴巴一样吗?鼻子一样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看到了小猪嘴巴不同。

如果孩子们还是不能找到,老师可以将小猪的头部放大,以便幼儿能更清晰地看到。

正是由于小班幼儿观察理解性不强,所以孩子们都没有看到小猪身上的书包,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带子和圈圈连起来看是什么,帮助幼儿发现原来是一个书包。

总之,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事物,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5、娃娃家的小风波案例描述区角活动开始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向娃娃家跑去。

显然,他们都喜欢这个可以装扮自己,快快把自己变大的地方。

由于某种原因,然然没能拿到进入娃娃家的进区胸卡,因此她站在区域门口有些不开心。

“牛牛,你出来让我玩。

”然然霸道地叫着。

“你没有牌,你不能玩。

”牛牛解释道。

“可是我很想玩。

”然然意识到强硬的不行,于是缓和了自己的语气,并用求助的眼光看着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可是,这是老师并没有介入,等待着牛牛的反应。

“那我也很想玩。

”牛牛看了看手中的玩具,接着说:“那等我玩一会儿,我们再交换,你先玩其它的好吧?”“不要赖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