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问题及探索规律综合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练习17页第11题和聪明小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和找规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毛线的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有序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初步学会最简单、最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并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日常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17页“聪明小屋”导语:毛衣加工厂要从两类毛线中各选一种搭配起来织毛衣。
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搭配方法?(板书课题:搭配问题及探索规律综合练习)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解决“毛衣加工厂要从两类毛线中各选一种搭配起来织毛衣。
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后将你的搭配方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注意收集学生不同的搭配方法。
建议: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
对于有困难的小组和同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摆一摆、配一配。
2.汇报交流。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在展台演示或板演搭配方案。
预设学生的方法可能有(1)画表格建议:鼓励其思路清晰,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为了方便,除了写文字以外,也可以讲文字用字母和符号代替,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2)列举法:文字记录建议:引导学生为了方便,除了写文字以外,也可以讲文字用字母和符号代替,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另外要让学生思考如何写,才能不乱、不漏。
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3)画搭配路线图预设1:由暖色类去搭配冷色类粉色分别与3种冷色类搭配:3种搭配方法;红色分别与3种冷色类搭配:3种搭配方法;橙色分别与3种冷色类搭配:3种搭配方法;如下图:每一种暖色都可以和3种冷色搭配每一种暖色可以和3种冷色搭配;建议:评价方法简单明了,但是要让学生思考如何画才能不乱、不漏。
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4)列式计算根据搭配路线图,可以看出每一种暖色搭配3种冷色,有3种暖色,那么一共有3×3=9(种);同理,每一种冷色也可以搭配3种暖色,有3种冷色,那么一共有3×3=9(种)第一个因数“3”可代表暖色类的数量,第二个因数可代表冷色类的数量。
……教师提问:在搭配时需要注意什么?有序:不因混乱而重复或漏掉搭配方法。
(板书)3.评价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数字规律探索教师引导:不仅在搭配问题中有规律可循,在数字中也隐藏着许多规律,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教师出示教材第17页第11题建议:尽量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寻找规律,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寻找规律。
分析:让学生观察数的变化,探寻数的规律,找一找每两个数之间关系。
第一组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1)4 8 16 32 ( ) ( )第二组的规律是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多1;(2)2 5 11 23 47 ( ) ( )第三组的规律是偶数位置的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奇数位置的数是前一个数的一半;(3)8 24 12 36 18 ( ) ( ) 建议:小组讨论,探究规律,教师适当辅导,集体订正。
三、运用知识,拓展搭配和找规律1.搭配问题出示《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9页基础园地第2题。
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建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交流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连线的方法,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解题过程:(1)由所整理的符号表达方法解题为:3×5=15(种)×2 ×2 ×2 ×2 ×2×2+1 ×2+1 ×2+1 ×2+1 ×2+1 ×2+1×3 ×3 ×3 ÷2 ÷2÷2“3”代表上衣,“5”代表下衣。
(2)学生验证:按顺序“有序”的分别进行搭配。
黄色上衣分别搭配下衣,共5种;粉色上衣分别搭配下衣,共5种;蓝色上衣分别搭配下衣,共5种;5+5+5=15种。
(3)反过来验证,用下衣去搭配上衣。
长裤搭配上衣,共3种;短裤搭配上衣,共3种;……搭配上衣,共3种;……搭配上衣,共3种;……搭配上衣,共3种;3+3+3+3+3=15(种)2.找规律填空(1) 3、6、12、( )、( )分析:每个都乘以2;例:3×2=6,6×2=12,12×2=24,24×2=48,所以后两个括号里分别填24和28(2)10、30、90、( )、( )分析:每个都乘以3;例:10×3=30,30×3=90……所以后两个括号里分别填270和810(3)11、3、8、3、5、3、()分析:第一个数减去第三个数的差是3,第三个数减去第五个数的差也是3,而第2、4、6个数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应该填2,3。
(4)15、6、13、7、11、8、()、()分析:第一个数减去2的差是第三个数,第三个数减去2的差是第五个数,第二个数加上1的和是第四个数,第四个数加上1的和是第六个数,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应该填9、9。
(5)2、5、14、41、()分析:2 ×3-1=5,5×3-1=14 ,14×3-1=41,也就是说,前一个数的3倍与1的差等于相邻的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应该填122(41×3-1=122)(6)1、1、2、3、5、8、13、21、()分析:1+ 1=2,1+2=3,2+3=5,3+5=8,…,即前面两个数之和等于相邻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括号里应该填34(即13+21=34)(7)3、8、18、33、53、78、()分析:8-3=5=1×5,18-8=10=2×5,33-18=15=3×5,53-33=20=4×5,78-53=25=5×5,即从第二个起,每一个数与它前一个数的差依次是5的1倍、2倍、3倍、4倍、5倍……根据这一规律,下一个差应该是5的6倍,可以确定括号里应该填108(即78+6×5=108)(8)0、1、3、8、21()分析:1×3=0+3,3×3=1+8,8×3=21即从第二个起, 每一个数的3倍正好是它前后相邻两个数的和。
因此,21×3=8+(55), 即括号里应该填55建议:教师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可以设定不同的达标水平。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出示《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9页基础园地第1题建议: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再填数,学生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引导出找规律的方法。
2.出示《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20页基础园地第3题在一条40米长的绳子上挂气球,从一端起,每隔5米挂1个气球,一共可以挂多少个气球?建议: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20页智慧园地第4题建议: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搭配过程进行比较,说一说“怎样搭配才不会出现遗漏和重复?”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重点介绍画“搭配路线图”,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出示《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20页智慧园地第5题建议: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再算出第68个是花还是树叶。
五、小结回顾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我们在类似题目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
(预设)生1:搭配问题要做到“有序”……生2:找规律问题要先分析所有数量关系,再找出相同的规律。
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搭配问题,只要我们按顺序思考、搭配,就可以又好又快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回家后清理一下自己的衣柜,看一看有几件外衣、几条裤子,要搭配成一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板书设计: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1)充分利用教材作为教学资源。
通过回顾解决教材练习题的数学问题所列的找规律和搭配问题入手,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2)合理的组合习题,达到精讲精练。
教师根据梯度的习题设计原理,综合运用《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习题和教材上的习题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检测每一个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使用建议。
本节课注重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要把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方式、有益的思维习惯放在教学首位。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需破解的问题。
在习题的练习中应该增加像《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9、20页类似的题目,便于巩固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相关联接:相关配套练习见《数学新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第19 、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