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1 玩具里的科学课时1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二、探索新知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

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

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

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

(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3、分类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四、拓展活动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讨论热烈。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五、总结。

教学反思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 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引导学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动物和植物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属于生物,与其他生物相似,有基本的生活需要。

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我们"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内容:1. 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列出动物的相同点和植物的相同点。

把第2、3课的记录加以对照,填好表。

板书:动物、植物的相同点:都有生活的基本需要。

都能生长、死亡。

都能繁殖后代。

都有相应的身体构造。

都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

(2)寻找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

板书:植物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它只有根,没有运动器官。

食物的来源不同,植物自己在提内制造养料,所以它不需要口和牙齿。

2. 建立"生物"的概念。

(1)向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代表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点。

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概念,举出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说明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

(3)讨论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

"火是生物吗?""计算机是生物吗?"师:"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明显差别的,我们能区分它们吗?"3. 讨论"我们是什么"。

(1)学生进行讨论。

(2)汇报结论:人类是由哺乳动物进化来的,是惟一有语言、能思考的生物。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教学反思:3 科学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认识、关心科技的发展,接受新产品、新事物。

2、时时处处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知道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材料老师准备:玻璃管、塑料瓶、蜡烛、火柴、木块、漏斗、烧杯(玻璃杯)等。

学生生准备:可以不同于老师的材料,开放性的搜集。

重点难点从“玩”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不要统一化,要及时引导、适时点拨。

活动过程(课前)自由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找一些简单的材料,观察、思考材料里面的科学,以及用材料所做的游戏或实验的科学。

鼓励学生拓展想象空间。

搜集一些科技新产品的资料(图片、录像、模型)。

1、科学是什么?一是“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二是“看谁能吹灭蜡烛”。

三是“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这三个实验要重视在“玩”中引趣、“玩”中体验、“玩”中悟理。

树立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放手让学生做丰富多彩的活动。

1、提出问题:①坐在凳子上的同学为什么站不起来?②为什么漏斗的大口对准蜡烛,蜡烛不容易灭?③两根吸管吸不到饮料,问题的关键在哪?2、研究结论(也可不作结论)拓展材料1、介绍:克隆羊、无土栽培、宇航员在太空的行走、磁悬浮列车等。

教学反思:4、怎样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能从身边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

2、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 、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活动准备:提出问题:“怎么认识周围的物体”提示学生预先考虑,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这也是课本着重探究的问题。

同时,用图示方式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杯子筷子橡皮石块橡皮泥各种球水果牛奶各种饮料等。

教师也要准备烧杯玻璃棒酒精等材料。

教学倒入:谈话:课前布置同学们观察,认识周围的一些物体,并收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

今天你们带来了那些物体?你能简单的说一说他们吗?探究过程:活动一: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们怎么辨认他们?说出身边常见物体的特点和辨认方法。

谈话: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身边常见的文具,水果等物体,能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你们是怎么认识它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介绍自己手中的各种球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点;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特点;常用的铅笔,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品的特点。

教师总结。

通过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谈话:刚才同学们说出我们周围常见的一些物体的特征和认识这些物体的一些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认识物体特征的方法?交流,研讨物体的方法。

学生说出物体的特点,交流辨认物体特点的方法,认识到各种感官所起的不同作用。

如:有的用眼睛看到不同球的大小颜色花纹;有的用鼻子闻苹果,白醋的气味不同。

有的用舌头尝出果汁牛奶矿泉水不同味道;有的用手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冷热不同……通过表达与交流,认识辨认物体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用不同感官所认识的物品,物品特点和认识的方法。

用眼睛看:可以识别物体的大小形态颜色和方位。

用鼻子闻:可以识别物体的气味。

用舌尝:可以识别物体的味道,如甜酸苦辣咸并能区别味道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以及味道的浓度。

用手摸:可以识别物体的冷热,大小,形状,光滑与粗糙。

教师小结: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人的感觉器官。

人的感官能帮助人们分辨不同特征。

在用感官认识物体时,眼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3 室外分辨周围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谈话:刚才,同学们运用不同的感官认识了物体,也分辨出我们准备的不同物品。

接下来我们要走出教室,到优美的校园了感受一下周围的植物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教师与各小组同学开开心心进行室外观察记录区分植物不同与相同的活动。

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安全,并及时给予指导,提醒学生做好记录。

小组交流自己发现与收获引导学生说出运用那些感官与手法,比较出植物哪些方面的不同与相同。

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

扩展活动通过课件示展图片;用听诊器显微镜观察细胞用望眼镜观察星空。

动员要求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延伸感官的仪器,同学们课下继续查阅探究学习,可以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应认识运用科学工具和科学技术对改进同学们学习生活作用。

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到时候全班开一个交流,展示会。

教学反思:5 给文具分类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文具分类。

2、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应。

3、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选择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学会确定分类的标准。

课前准备: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调查文具是怎样分类摆放的,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学生交流调查情况)2、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具体说一说?(比如说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笔袋和文具盒靠得很近。

等)师:为什么他们会靠得很近?师:谁还有补充?师:同学们调查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特别多,而且很有价值。

这节课你想不想也当一回商店的老板,也来给文具分分类呢?(板书课题:给文具分类)二、给文具分类1、自由分类师: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2、汇报交流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用了多少种方法?师:还有哪些分法?(按新旧来分类。

按笔芯的颜色分类,如红芯的一类,蓝芯的一类,黑芯的一类。

按笔油剩的多少来分类。

按笔的质量来分类。

按一次性的和非一次性的来分类。

按塑料的和金属的来分类。

)师:也就是按质地来分类。

能按外型来分类吗?3、方法梳理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数没数具体有多少种?师:分出的结果一样吗?师:每一种分法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分的。

)师:那你认为分类时首先应该做什么?(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根据什么来分类)师:对,也就是先要确定一个标准。

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板书:确定标准)4.总结提升师:刚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文具进行了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容易找到,节省时间。

如果买东西的人多,商店老板可以很快找到顾客要买的东西,提高效率,能挣更多的钱。

美观好看。

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师:你怎么知道的?(强调为什么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丰富)师:不错,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三、科学与生活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吗?师: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如:垃圾分类,有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之分,有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之分,有固体垃圾、气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之分)师强调:垃圾分类是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方法,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环保意识,还有哪些地方有分类?引导回忆去图书馆有什么发现?(图书馆的图书也有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