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远离家乡B. 谋官不顺C. 财物受损D. 身体不适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请用“/”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

②危急。

③通“极”,至。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D(2)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

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4)(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5)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分析】(1)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

故理解有误的是D。

(2)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

”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

据此作答。

(4)“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句中“遂”意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

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5)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

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 D。

⑵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⑶“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

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⑷(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⑸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即可;⑵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

⑷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

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

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

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

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

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

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

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

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

王安石说:“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

”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色。

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掉小舟入湖。

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自甜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⑤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注】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三国魏曹植。

③洛神:洛水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⑤阿宾:袁中道小名,是作者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雾凇沆砀________②是日更定________③余拏一小舟________④草章领略,未及遍赏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同样游历美丽的西湖,【甲】【乙】两段文字字里行间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心绪却迥然不同。

【甲】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张岱在大雪天夜赏湖山时淡淡的________;【乙】文中,明代大文人袁宏道的________之情跃然纸上。

(横线处所填分别不超过5个字。

)(4)【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

试以文中①②两个画线句为例,比较写景手法的不同。

【答案】(1)白汽弥漫的样子;这;撑(船);普遍,全面(2)①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3)孤寂和愁绪;愉悦沉醉(4)【甲】文画线句用白描的手法,如同一轴写意山水,极其洗练简洁地表现出了雪后西湖的神韵。

【乙】文画线句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仲春二月西湖的山色、花光、温风、波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可见可感。

【解析】【分析】(1)①句意:(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②句意:这一天凌晨后。

是:这;③句意:我划着一叶扁舟。

拏:撑(船);④句意: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

遍:普遍,全面。

(2)①重点词:俱:都;绝:消失。

句意: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②重点词:才:刚;已:已经。

句意: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

①题干要求用原文回答。

找出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②比较两文作者的感情。

前者孤独寂寞,后者欢欣愉快。

(4)可以从语言的平实和生动上考虑。

甲文语言直白,叙事简单。

乙文多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

要注意结合句子分析。

故答案为:⑴白汽弥漫的样子;这;撑(船);普遍,全面;⑵①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⑶孤寂和愁绪;愉悦沉醉;⑷【甲】文画线句用白描的手法,如同一轴写意山水,极其洗练简洁地表现出了雪后西湖的神韵。

【乙】文画线句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仲春二月西湖的山色、花光、温风、波纹表现得非常生动形象,可见可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考纲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如“之”“以”“而”等可分别归纳记忆。

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⑵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⑶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

景物描写的方法有:①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

②动静结合③虚实结合。

④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等;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可以从语言的平实和生动上考虑。

【附参考译文】【乙】从或林门往西走,就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峦山崖之中,这时我的心已经飞到西湖上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