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的名义
——山东理工大学“青春在线”网站建设案例分析
王长恒
简介: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指导下的“青春在线”网站成立于2001年12月,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
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吸引4万3千余人关注。
截至2016年底,网站首页点击量已突破3880万次,日最高点击量达62024次。
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十年贡献奖”、连续六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全国唯一)等荣誉称号。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2001年12月9日,在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的指导下,一个学生工作的新载体——“青春在线”网站诞生了。
十六年来,网站秉承“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实现学生工作进网络,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理工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培育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学生工作部(处)为网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建立之初就做到“四有”:有专项经费支持,有专用办公场地,有固定工作队伍,有
明确工作目标。
学校每年拿出10余万专项经费用于网站60个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支出,配备电脑、无人机、数码相机、录像机等专业办公设备。
学校为网站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从网站建设规划、日常管理等方面给予全面指导,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放手去干,靠一届届学生的传帮带,经过10次改版和前沿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站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当初单一的网站功能,已经成为集网站、微信、微博、小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工作网络平台。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主要成效
1.网站发展成绩斐然,平台建设与时俱进
16年来,“青春在线”网站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吸引4万3千余人关注,能够独立开展各类大型线上、线下活动的综合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截至2016年底,网站首页点击量已突破3880万次,日最高点击量达62024次。
2004年5月,网站成为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的深度共建单位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校园服务网站”、“十佳高校共建网站”和山东省“优秀网站”等荣誉称号。
2014年7月又荣获中国大学生在线“十年贡献奖”,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届荣获“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荣誉称号的高校网站。
2015年5月4日,第10次改版的网站投入使用,手机版同步上线,在省内高校学生工作网站中走在前列。
2015年9月,“青春在线”微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现分为“学生服务”、“树洞”、“青春文苑”三个部分,可以实现校园一卡通查询,图书馆查询,考试时间查询,普通话、四六级成绩查询,学生兼职信息,校历查询等服务,累计推送图文信息近千篇,在“南方周末”推出的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中稳定在前50强,在2017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影
响力周榜排行中两次闯入前20名。
2017年3月推出“青春在线”小程序功能,将各种功能进一步完善,实现各项功能的集成化、便捷化,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
2.团队文化包容开放,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在16年的发展历程中,网站形成了“网站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是网站的孩子”的独特团队文化,网站的孩子们将网站看成自己的孩子,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为网站的发展倾尽全力。
在这里所有岗位都是凭着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编程高手可能来自文科学院,高产作者可能来自理工专业,正是这种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滋养。
毕业后,他们有曾供职于腾讯、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的,也有自己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网站的孩子们对网站、对学校充满了感情,他们给自己定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站友。
他们自发于每年夏季在北京组织的站友聚会,已经成为传承网站精神、凝聚站友感情的重要平台。
部分站友以感恩母校、回馈母校之心自发设立了青春在线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我校在互联网创新创业上有突出表现的在校学生或团体,继续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二)相关经验
1.突出思想引领,发挥育人作用。
“青春在线”网站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功能,通过“校园资讯”及时传递校内信息,通过“心灵之约”呵护学子心理健康,通过“齐鲁文化”,“文学频道”等繁荣校园文化,通过“校园服务”、“在线留言”等服务理工学子,通过“稷下视点”、“记者观察”等传递核心价值,通过“青春故事”、“校园访谈”等展示青春榜样。
一系列精心谋划、定位准确的栏目频道,在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做出了应有贡献。
2.强化服务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做好思想工作。
“青春在线”网站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部)处负责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职能优势,紧密结合师生需求,用好重大事件节点,在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在服务功能上力求满足学生需求,在思想引领上力求取得实效。
考研时间变化、新生报到、学校周边公交线路、奖助学金评选、校运会等我校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服务信息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热点。
网站开设“部长面对面·在线留言”栏目,同学们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总是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
微信平台几乎可以实现校内所有信息的查询。
正是在为同学们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网站既能够全面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又能及时排解同学们遇到们的思想问题,成为了学校学生工作的网络主阵地。
3.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网站活力。
创新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网站不断更新栏目内容,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以期不断保持对理工学子的吸引力。
成立16年,网站历经10次改版,已由最初的8个板块,发展为今天的20余个板块,手机版的上线,更是使网站走在了省内高校学生工作网站的前列。
网站坚持重大内容的专题创作,深度报道校内重大事件,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功能,创作的“青春·大学·来过·爱过”、“聊斋”等专题多次成为中国大学生在线网首页专题。
在建设过程中,网站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每年的校运会、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青春的童话”征文比赛由校级活动上升为中国大学生在线牵头的全国性活动;“荧光夜跑”活动的品牌影响力逐渐显现,两届活动共吸引校内外3500余人参加。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1.进一步厘清网站定位、宗旨、特色、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既突出网站特色,又体现部门职能;
2.进一步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优化栏目设置,增加原创内容,
设立力争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成果;
3.依托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刘东锋工作室做好大学生网络社会思潮研究与引领工作;
4.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媒体传播规律和网站内容的话语方式研究,增强网站、微信的吸引力;
5.加强学生工作在网络思政中的话语权研究,注重思想引领,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议程设置能力;
6.加强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科学上网,理性思考;
7.依托“易班”建设,融互联网+思想引领、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文化建设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