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内科学8版胃癌
讲授目的和要求
.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 .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讲授主要内容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胃镜检查 实验室检查 线钡餐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概述
胃癌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是胃腺癌
年新诊断胃癌近万例,病死人数万,占恶性肿瘤诊断的第 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位
按分化程度 分化良好、分化中等、分化差
病理侵袭与转移
①直接蔓延 直接侵入邻近器官,胃底贲门癌常侵犯食管、肝及大网 膜,胃体癌则侵犯大网膜、肝及胰腺
②淋巴转移 先局部淋巴结,再到远处淋巴结,最常见,淋巴结
③血行播散 以累及肝脏多见,其次肺、腹膜、肾上腺、肾、脑、骨髓 ④腹腔内种植 癌细胞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瘤
动物实验示可诱发胃癌
年国际癌肿研究机构将定为Ⅰ类致癌原
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因素
致胃癌的可能机制: 、导致的慢性炎症→内源性致突变原
胃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癌变
、还原亚硝酸盐,亚硝基化合物是公认的致癌物
、代谢产物促进上皮细胞变异
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因素
其他感染因素
病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倍
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的食盐, 增加胃癌的危险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环境和饮食因素
食物中硝酸盐可以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与胺 结合生成亚硝胺
胃内细菌增加可以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的产生 慢性胃炎、胃部分切除、老年人
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因素
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胃癌高发区感染率 高; 抗体阳性人群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阴性人 群
黏膜下层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Ⅰ型):胃角上息肉样隆起,表面充血、糜烂、 伴有少许出血,活检示低分化腺癌,手术证实为黏膜内癌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Ⅱ型):胃窦后壁丘样隆起, 类圆形、表面少许糜烂,活检示印戒细胞癌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Ⅲ型):胃窦前壁溃疡,形不规则、边不整 基底覆以黄白苔,活检示黏膜内黏液细胞癌
胃镜检查
进展期胃癌 胃镜下表现:
肿瘤表面凹凸不平,糜烂,有污秽苔
深大溃疡、底部覆有污秽苔,溃疡边缘呈结节样 隆起、无聚合皱襞,病变处无蠕动
流出道狭窄
皮革胃
胃镜检查
分型法: Ⅰ型:息肉型,肿瘤向胃腔内生长隆起 Ⅱ型:溃疡型,单个或多个溃疡,边缘隆起,与黏膜分
界清楚 Ⅲ型:又称溃疡浸润型,隆起而有结节状的边缘向四周
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
相关癌基因、、 相关抑癌基因: 、 、 、 相关生长因子: 、
病因和发病机制环境和饮食因素
环境因素 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逐代下降
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 比例失调、化学污染可参与胃癌的发生
饮食因素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临床表现症状
早期胃癌 多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消化不良症状
进展期胃癌 上腹痛(餐后加重)、纳差、厌食、乏力、体重减轻
并发症或转移症状 累及食管下段咽下困难、 幽门梗阻恶心、呕吐 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粪 胃癌肝转移右上腹痛、黄疸或发热 胃癌肺转移咳嗽、呃逆、咯血 胃癌胸膜转移—胸腔积液、呼吸困难 胃癌胰腺转移—背部反射性疼痛
染色胃镜、放大胃镜、窄带光成像和激光共聚焦胃镜可以 提高诊断率
胃镜检查
早期胃癌内镜分类法: Ⅰ型(息肉样型):广基无蒂,常> Ⅱ型(浅表型):本型最常见,又分三个亚型 Ⅱ型(浅表隆起型):病变稍高出黏膜,< Ⅱ型(浅表平坦型):病变表面粗糙呈颗粒状 Ⅱ型(浅表凹陷型):凹陷<,底面粗糙 Ⅲ型(溃疡型):黏膜糜烂比Ⅱ型深,但不超过
临床表现体征
早期胃癌 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 上腹部包块,上腹压痛 胃癌肝转移 肝大、黄疸、腹水 胃癌腹膜转移 腹水、移动性浊音 侵犯门静脉或脾静脉 脾脏增大 远处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
胃镜检查
胃镜结合黏膜活检是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手段。确诊率达 %~以上
早期胃癌 好发部位:胃窦及胃体 胃镜下表现:息肉样隆起或凹陷、平坦但黏膜粗糙、触 之易出血,斑片状充血及糜烂
浸润,与正常黏膜分界不清,最常见 Ⅳ型:又称弥漫浸润型,癌发生于黏膜表层之下,向四
周浸润扩散,伴纤维组织增生,少见。如累及全胃,则 胃变成一固定而不能扩张的小胃,称为皮革胃( )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
进展期胃癌(Ⅰ型):胃体后壁球 形隆起,表面糜烂不平、伴出血
胃镜检查
进展期胃癌(Ⅱ型):胃角巨大癌性溃疡, 基底不平、厚苔,周边环堤样隆起
据历史记载,拿破仑一家三代人中大多死于胃癌:祖父 死于胃癌;父亲死于胃癌;三个妹妹也均患胃癌;他本 人也于年死于胃癌
少数胃癌属遗传性胃癌易感综合征,浸润性胃癌有更高的 家族发病倾向
病因和发病机制癌前状态
癌前疾病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 的危险
癌前病变—指易转变成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主要指异型增生 肠型化生:分小肠型和大肠型 异型增生:胃黏膜腺管结构及上皮细胞失去 正常的状态出现异型性改变,组织学上介于良恶 性之间
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上以日本和中国等东亚国家 为高发
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发病率和 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岁为高发年龄段
全国平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进行性发展的过程
不良环境、饮食及多种因素作用下,及生长因子 等介导发生连续性慢性炎症,由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萎缩
早期胃癌 病灶局限且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而不论 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 胃癌深度超过黏膜下层,侵及肌层者称中期胃癌; 侵及浆膜或浆膜外者称晚期胃癌
病理
病理组织病理学
按腺体的形成及粘液分泌能力又可分为 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混合性腺癌、腺鳞癌、髓样癌、肝样腺癌、鳞 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
病因和发病机制癌前状态
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 胃息肉
炎性息肉:多<, 癌变率低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 特别是>的广基息肉 胃溃疡 发生率约~,多因溃疡边缘的炎症、糜烂、再生 及异型增生所致 残胃炎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年发生,残胃癌发生 率约~
病理
好发部位 胃窦() 、贲门() 、胃体() 、全胃或大部 分胃()